五月紀念的聖人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聖母月

 五月特別敬禮聖母的習慣始於十三世紀末葉,其主要目的是要藉這敬禮使當時一些源自羅馬及日爾曼的外教傳統慶典基督化。 十六世紀時,已有一些書籍出版,推動五月敬禮,聖斐理伯是當時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十八世紀的羅馬耶穌會會士推行這敬禮最為熱誠。後來,由羅馬逐漸傳到其他地區。 教宗碧岳七世於1815年為施行五月敬禮者頒賜特別大赦,碧岳九世於1859年更頒賜全大赦。 1966年修訂的大赦條例,不再強調大赦的獲得。 然而,這個熱心敬禮為歷代教宗所推崇。 教宗碧岳十二世多次提到這個敬禮,在他的「天主中保」通諭(1947年)中稱這個敬禮雖然不屬於禮儀範圍, 「但它有特殊的重要性與意義,在某種方式下,可視為禮儀崇拜的附加禮: 這些熱心敬禮曾受到聖座及主教們一再地認可與讚揚」(182號)。 教宗保祿六世於1965年更頒佈了「論五月」通諭,他說: 「在這月裏,信友在教堂或在家裏,衷心向聖母獻上特別熱誠與摯愛的禱詞與崇敬。 並且在這月裏,天主慈愛的恩惠也經由她的寶座豐盛地賜給我們」; 他要我們利用這個五月敬禮特別為和平祈禱,稱這個敬禮是令人欣喜和感到安慰的敬禮, 「藉此敬禮,聖母受到尊敬,教友也滿獲神恩」。

 對於聖母月的起源,更有一個很動人的故事。據說在十八世紀羅馬有一個潔淨無罪的熱心小孩子,在一個溫暖的五月晚上, 召集了十幾個和他一樣的孤兒,提著燈籠到了一座聖母像前,同聲唱了一遍聖母禱文。 那是一個清靜而可愛的夜晚,月明星稀,他們悠揚清脆的歌聲,隨著清風飄向遠方。 因此,第二天晚上聚集的孩子更多了。以後不只孩子,連大人們也來參加這恭敬聖母的團體。 一連一個月的時間,天天如此。翌年五月,他們又照樣的去敬拜聖母,漸漸成了風俗。 以後,其他地方的教友也模仿他們,一起齊心敬禮聖母。教宗又頒大赦給參加這風俗的人,如是聖教會普遍的推 行此運動。

 五月天氣晴和,花卉芬芳,草木茂盛,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聖教會把五月中定為聖母月,其意義也是非常深長的。 聖母始孕無玷,諸德純全,在一切受造物中最美、最純全的。 五月是如此的光輝燦爛,萬物充滿著新生,人間充滿著希望,聖母呢?更是人間的希望,更是我 們的依靠。

 五月,美麗的時光,高雅之士,在歌頌萬物之餘,更應掀起讚頌造物主呢? 受造物中,聖母是天主最喜愛的,最純潔無玷的,我們歌頌聖母,恭敬聖母,也是最中悅天主的。 聖教會既定此五月為聖母月,目的是要我們大家求聖母的保護,依賴聖母的大能轉求,祈天主矜憐我等罪人。 我們都知道聖母是我眾人的母親,特別恭敬聖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聖母愛人至極。「誰愛天主,就該愛天主所愛的受造物。」聖子耶穌愛人,被釘在十字架上,聖母站立十字架下,有誰還比她更明瞭天主的愛呢? 所以聖母愛世人和耶穌愛世人的精神是最相似的。所以我國不論向聖母呼求什麼? 她一定會幫助的。我們恭敬她應以極孝愛的心情,虔誠的呼求她,必蒙天主降幅。

 聖母月獻給聖母的禮物,最好的是玫瑰經。玫瑰是最美麗的花,它悅目清心;玫瑰經則是馨香的神花,它純高聖化。 唸玫瑰經的時候,不只是口唸,而且要用心唸。因為敬獻聖母的禮物要虔心、真誠,才能穫得神益。 許多聖堂中,在聖母月有特別的敬禮,吾人應盡力參與,尤其大家聯合在一起唸玫瑰經時,那一串串馨香的神花, 飄送到天上母親的面前,她該是多麼歡欣喜悅呀!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日:大聖若瑟勞工主保 Joseph the Worker

 除了聖母之外,大聖若瑟是耶穌在世上最愛的人,因為他是耶穌虔誠的保護者。 如孝子一般,耶穌曾常敬服地聽他的命。這就是信徒特別恭敬大聖若瑟的緣故。

  大聖若瑟是聖教會的主保,也是中國的主保。聖教會也把他選定為臨終、聖家、聖召、潔德、勞工的主保。 這是給我們說明大聖若瑟轉求的能力很大,我們應常多依靠他。在他瞻禮日我們可將自己的工作、家庭完全奉獻給他,求他的大能庇蔭、降福及轉求。

向勞工主保大聖若瑟誦

 大聖若瑟,勞工的模範,求你使我們常能按良心而工作,尊重職責,敬業樂業。 求你使我們能以知恩和喜樂的心情來工作,並在我們的工作中,好好善用天主所給我們的才幹,展開天主所賜我們的恩典。 使我們安心和忍耐地工作,不要為了勞苦或困難而生逃避之念;更以純正的意向去盡心盡力地履行責任,參與天主造化的工程。 大聖若瑟,凡我所做的,要全為主耶穌,全依賴聖母,效法你的善表。這就是我們一生到死的箴言。亞孟。

向大聖若瑟學習

 在所有關於聖若瑟的記載中,最為我們所熟悉的就是: 聖瑪利亞因聖神而受孕後聖若瑟的疑惑以及因聖神的啟導而接受這一切的事實,在這些記載中我們可以向聖若瑟學習的至少有下列三點:

﹝1﹞ 聖若瑟的謙虛,在所有四部福音中有關聖苦瑟的記載都是非常的少的,即使有記載聖若瑟的表現也多半是說明聖若瑟是一個沈默寡言, 態度也多半是忍辱負重,言辭也多半是謙和恭敬的人,這些在在的除了顯示聖若瑟的身份所給予他的謙虛之外, 更重要的是因?聖神的充滿而使得一個人的內在有了完全的充實,因而在他的外在表現上他似乎不需要依賴世俗的名利及虛禮來陳現他的禮貌; 另一方面他的謙虛還是因為他是天主子的在世父親,他瞭解這一個任務的沈重不是一個凡夫俗子所可以承擔的,當他接受了做瑪利亞的丈夫時, 他也同時接受了做天主子在世父親的責任,這一個責任使他瞭解人是無法完全承擔起來的,他除了謙虛的承接天使的託付、 聖母的信賴外,他祗有以他有限的責任及謙虛讓天主來領導這一個家庭及完成這一個使命。

﹝2﹞聖若瑟的毅力,耶穌在世的使命不是一個簡單的使命,更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困難,從耶穌的出生開始, 誕生在牛棚中時就要忍受世俗人奇異的眼光,雖然有牧童的朝拜,東方三賢的敬禮,但更多的時候恐怕都是輕視或是奇特的眼光, 而聖母產後的虛弱可能是更增加聖若瑟的焦慮,使他急於能為這一對母子尋找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所在,但是客觀環境的不許可, 使他的心有外人所無法描述的辛苦及難受,而這些聖若瑟似乎都堅忍的忍了下來; 而更不幸的卻是在小耶穌生後沒有幾天因著黑落總的恐懼而必須逃亡埃及,從伯利恆到埃及是一條相當長的路程; 我們可以想像在以色列的冬天,天寒冬凍、單薄的衣服、簡單的行裝、一步一步的走到埃及,聖經上雖然沒有描述聖若瑟一家人走了多久才到埃及, 在埃及待了多少天才回到拿匝勒,但以常理及聖若瑟的貧窮來衡量這一段時光,顯然不是一段甚麼愉快的時光, 但聖若瑟以「冬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的心情及毅力來承受這一段時光。

﹝3﹞聖若瑟的修行、根据聖經的簡單描述中,我們可以想像下列的幾種情況來看看聖若瑟如何在人間來修行: 首先是若瑟的貧窮及他的職業,其次是以若瑟的年齡居然要娶一個如花似玉的、家教又好的年輕小姐,再其次他必須忍受他人異樣的眼光, 那就是他那未過門的妻子居然懷了孕,這是一種甚麼樣的羞辱呀!他怎麼可能會沒有一般人的想法呢? 但因著天使的告知,他可以接受這樣的情況,甚至以他的生命來踐履他的諾言,力行他對家庭的責任及義務,這是一個多麼大的修行呀! 在人間我們所有看到的修行榜樣中完全看不到這一種典範,即使在舊約的約伯也不如聖若瑟的情況,聖若瑟的修行不祗是一個將已有的完全奉獻出來, 也不是一個把尚未有的也奉獻出來,而是把自己的「無知」完全的奉獻出來,這裡所謂的「無知」, 不但包括了自己不懂的、懂不透的、甚至還包括了以為自己懂的都奉獻出來, 這種完全的承行、完全的奉獻才是修行中最深刻、最深層、最能契合上主旨意的修行。 聖若瑟的一生不但充滿了焦慮、隱痛、嘲笑,甚至還充滿了貧窮及完全的不確定感,但聖若瑟如何成為人間的楷模呢? 耶穌眼中慈父、瑪利亞眼中的良夫、天主眼中的至寶?就是他的謙虛、毅力及修行使他贏得了永恆的冠冕。

 天使顯現給他說:「達味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 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 ﹝瑪1:20 – 21﹞

 大聖若瑟在教會內不屬很重要的人物,卻是很受人尊重的大聖人。 他的不凡處就是無私地完成天主交托給他的使命,為瑪利亞及主耶穌營造一健康、安穩的家,好讓主耶穌能健康、愉快地成長。 沒有聖若瑟的合作,在當時父系為主的社群內,由聖神受孕的瑪利亞及無父的主耶穌生活,將會受到歧視及排斥, 聖若瑟就是忠誠地為他們預備了這一個平凡的家,一個充滿主愛及愛主的家。 大聖若瑟的偉大就在於忠信地完成了天主交託給他的事,讓主耶穌能在普通的家庭下健康愉快地成長。

 當我們要把事情交托給一個人去處理時,我們必定要對這人有很強的信任,相信他必能完成才會放心交托給他。 天主信賴聖若瑟因為他本來就是一位義人,意即善良、正直、虔誠,忠於守法的人。 他的這特質從天主揀選他的一刻開始,直到生命的終結從未變改,他是主耶穌在世的鞠養之父,是天主忠信的合作者。 聖若瑟值得我們學習的,就是他願意跟天主合作完成天父交給托他的使命。將自己交托在主的手是信德的高峰。 在人的世界內婚姻聖事也是一種交托,婚姻是天主所祝福的聖事,二人要在愛中將自己完全交托,相互間的愛情, 是天主愛的延續,故成為反胦天主對人類絕對和永恆之愛的肖像。夫婦間愛的交托使他們成為彼此的助手, 無分彼此地成為一體,永遠給合在一起。這愛情得到天主的祝福,更要他們不斷衍生,生育繁殖,充滿大地,治理大地。 婚姻的使命是建立在彼此決定性地把自己交付給對方的意願上,其目的為活出一個忠貞和傳衍生命的愛情盟約。

 聖若瑟將自己交托在主的手裡,天父將愛子耶穌及瑪利亞也交托在他的手裡,兩者的合作使人能體會到主對人的愛是如此無私, 救主基督降世祇為使人能透過祂的救贖重回天主的懷抱。婚姻聖事的交托就是要讓愛不斷延續, 在相互交托中以互信及無私的犧牲建立自己的家庭,讓愛不斷繁衍。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日:聖亞大納修(主教、聖師)(紀念) St. Athanasius

主教與聖師(295-373)

 聖亞達納削一生顛簸不已,但即便是如此,他仍將其所有的生命全獻給了教會。他生前大力地捍衛信仰,終其一生與四處散佈的亞略異端(該 異端否認基督 的天主性,僅將耶穌視為一個人,認為耶穌在天主眼前僅是因著恩寵而高於眾人而已)周旋到底;為亞略的擁護者而言,聖人是他們最頭疼、也最畏懼 的敵人;而為 正統信仰而言,他可以說是當時對抗亞略異端中最偉大的前驅。

 約在295年時,聖人誕生於埃及亞歷山大里亞城(Alexandria)的一個教友家庭裡,自幼即接受極好的教育;年紀稍長時加入了 司鐸團體。315年時,曾赴曠野接受聖安當(St. Anthony)的神修指導。後來,成了亞歷山大里亞城主教的秘書。該城的主教亞歷山大(Alexander)對當時在東方教會逐漸抬頭的亞 略勢力,早已 是直言不諱地予以駁斥了。

 325年時,聖人協助其主教參與為解決教義問題的尼西亞大公會議(the Council of Nicea)。聖人對教會的整體影響,便從那時開始,這很快地使他在教會中嶄露頭角,並且成為基督天主性的捍衛者。

 大公會議結束後五個月,亞歷山大過世了。主教過世前希望教會能有一致的正確信仰,就如同靈魂與身體應是和諧一致的一樣。因此,他指定 聖人為其繼任者,並要求他肩負起對抗亞略異端的重責大任。為此,往後五十年的時光,聖人的生命都周旋在與異端的奮戰之中,衝突不斷。 起先,對抗亞略異端的戰役看似輕而易舉,然而,事實卻不然。提洛公會議(The Council of Tyre)為此爭議而召開,但最後關於亞略的議題卻懸而未決,以致聖人被君士坦丁大帝放逐到北高盧(Gaul)。

 君士坦丁大帝過世之後,其子繼位,恢復了聖人的主教身分,但這景況卻只維持了一年,因為亞略的主教們再一次地聯名罷逐了聖人。聖人於 是將此案件交付羅馬定奪,教宗猶利斯一世(Julius I)便又召開議會,重新審視了這個案子與相關的議題。

 亞略一派對聖人的仇恨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有所稍減,在屢次的誣告中,聖人又陸續地被放逐了數次,只為了堅持正統信仰的立場(聖人歷經 五位羅馬皇 帝,遭放逐共計五次)。即便如此,他對教會的忠誠也從未動搖過,怯懦也從不是他的性格。在聖人近50年的主教生涯中,就有17年的歲月是在放 逐中度過。

 有一段時期,他享受了約有十年的平靜生活 - 於是,他便將這些時間專注於閱讀、寫作、與推動他個人向來努力實踐的基督徒隱修生活。聖人的所有著作,特別是與教義或歷史相關的,幾乎都是護 教性質的,可 以說是從各方面針對亞略異端加以駁斥的論述。

 在聖人的靈修著作中,《聖安當傳-Life of St. Anthony》最讓當時的讀者感到驚艷,也造成大家爭相傳閱的盛況;西方的基督教世界,亦因此書的西傳而奠定了隱修制度的基礎。

 聖人終其一生都在考驗與危險中度過。最後,聖人在其主教職務的第四十六年,於自己服務的教區亞歷山大里亞過世了(373),享年77 歲。聖人強而有力的著述為他贏得了「教會聖師」的頭銜。

 「天主聖言是無形的、不朽而非物質的,祂來到了我們人間。但是,祂在此以前並非離我們很遠,因為祂臨在於受造物的每個部份,與父一同 充塞萬有。祂由於愛我們,而到我們這裡來,並公開地將自己顯示給我們。…

 聖言取了能死的肉身。這樣,這身體因分享至尊的聖言,而能代替眾人死亡;同時,因聖言居住在這身體中,它常保持不朽;最後,因其復活 的恩寵,而將 全人類從腐朽中解救出來。天主聖言將祂的肉身交付於死亡,作為獻祭,作為無玷的犧牲。祂藉著祭獻自己的肉體,便立刻為我們人類消滅了死亡。

 這樣,超乎一切的聖言奉獻了祂的宮殿,就是祂的肉體,作為大眾的贖價,以祂的死亡償還了我們的罪債。祂藉祂那與人相似的肉身,而與全 人類結合。如 此,不朽的天主聖子亦因祂的復活所帶來的恩許,而為我們人類穿上不朽。使人腐朽的死亡,對所有的人不再有權力,這是由於聖言藉著祂那惟一的肉 體居住於人 間。」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3日:聖斐理伯與聖雅各伯(宗徒)(慶日) Ss. Philip and James

 斐理伯是伯特塞達人,原為若翰的門徒,後追隨基督。

 雅各伯是阿耳斐之子,基督的堂兄弟;曾治理耶路撒冷教會,並寫過書信;其生活嚴肅,使許多猶太人,歸化信主。公元六十二年,榮獲殉道 冠冕。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4日:真福梅慕雅(司鐸) Bl. John-Martin Moye

 真福梅慕稚,聖名若望.瑪爾定,法國人,在麥慈教區晉鐸,創立普照修女會,從事婦女的宗教教育。後又加入巴黎外方傳教會,於一七七一 年來華,在四川省傳教,成績卓著。後奉命回國,從事照顧病人的工作。一七九三年病逝,由教宗庇護十二世宣布他為真福。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5日:St. Angelus, friar and martyr

Angelus was one of the first friars to come to Sicily from Mount Carmel. According to trustworthy sources he was killed by unbelievers in Licata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thirteenth century. Acclaimed as a martyr his body was placed in a church built on the site of his death. It was only in 1632 that his relics were transferred to the Carmelite Church. Veneration of St. Angelus spread throughout the Carmelite Order as well as among the populace. He has been named patron of many places in Sicily where the people still honor him and invoke his intercession in their needs.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6日:聖多明我‧沙維豪 St. Dominic Savio

 聖多明我‧沙維豪生於意大利基愛理附近,7歲時獲准初領聖體,他寫下了4個志向:

【1】 我要設法勤辦告解和領聖體;

【2】 我要聖化瞻禮主日;

【3】 耶穌和聖母是我最好的朋友;

【4】 我寧願死也不犯罪。

 12歲進入都靈華道角青年中心,有幸成為聖鮑思高神父的學生,並請他協助成聖。教宗庇護9世宣佈聖母無染原罪信理後,聖多明我‧沙維 豪便奉獻給聖 母,自此聖德猛進,更於翌年在同學間成立了聖母無染原罪善會。1857年3月,醫師診斷他得了肺炎,回家後不到幾天就病逝。教宗庇護12世在 1954年宣 佈他為教會的聖人,奉為青少年的楷模。

聖多明我‧沙維豪常誦唸的禱文

 『我主,我把我的自由,我的身體,我的力量完全奉獻給祢!因為這一切都是屬於祢的!啊!我的天主!萬物都是屬於祢,我盡把我的一切奉 獻給祢,願承 行祢的聖意!啊!我的天主!請寬恕我的罪過。我愛祢,並且永遠地愛祢!一切的聖事是祢無窮的恩賜,願除免我靈魂上所有的罪過,因我目、因我 口、因我耳、因 我手,因我足所犯的一切罪過,願我的靈魂肉身,賴祢的神聖苦難功勞而得洗滌清潔。亞孟。』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8日:聖彌額爾總領天使 Apparition of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

﹝希伯來文,意指〝誰肖似天主?〞﹞

 新約記載聖彌額爾總領天使率領眾天使戰勝紅龍。有一個傳說,在教宗加拉西奧時代,即公元492至496年,聖彌額爾總領天使曾在格加 諾山,亞得里亞附近顯現,教會特定5月8日以紀念這事。﹝達10:13-21及12:1;猶9;默12:7﹞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第二主日前之星期六:中華聖母 (紀念)

畫 像

 主曆一九二四年六月十八日,全中國主教會議在上海舉行後,教廷駐華代表剛恆毅主教領導參加會議的全體主教,將全國奉獻給聖母。 此後,每年聖母無原罪節,全國各聖堂一概舉行奉獻禮。一九四一年,教宗庇護十二世應中國主教之請求,頒定「中國之后」慶節。 梵二大公會議後教會日曆改革,一九七三年聖禮部批准「中華聖母節」改在五月第二主日前星期六舉行。

東閭中華聖母

地理位置
 東閭教堂位於中國河北省清苑縣東閭村(在保定市東南20公里), 在中國它是經過教宗批准的兩處聖母朝聖地之一(另一處是上海市松江區的佘山進教之佑聖母大殿)。

歷史起源
  東閭是華北平原上一個大村莊,全村約9,000人口,大約7,000村民信仰天主教,大概是中國天主教信徒最集中的一個村莊。 (山西省清徐縣六合村也約有7,000名信徒)1862年時,全村2,000人口中還沒有一名天主教信徒。 整個村分為兩個家族:楊姓和寇姓。楊姓較窮,他們聽信占卜者的話,偷偷拆毀了水塘裏屬於寇姓的佛塔。 事情被寇姓發現,將肇事的楊姓人扭送保定府府衙。 楊姓人得到鄰村信奉天主教的親戚的指點,找到遣使會劉神父(中國人),要求加入天主教。 他們得到了劉神父發給的教理書,認真研讀,為6個月後的洗禮做準備。寇姓知道天主教徒可得到外國保護,也前去找劉神父,研讀教理書。 1863年春,劉神父來到東閭村,為大約50名楊姓人和寇姓人施行了洗禮。 此後,村裏的多數居民都信奉了天主教:1874年村裏有103名天主教徒;1896年,東閭村已經有698名天主教徒。

庚子年
 1900年6月,義和團事變期間,有9000名附近地區(包括保定城內)的天主教徒來此避難。 當時東閭的本堂神父張芳濟滯留北京,無法回來,由在此避難的蠡縣高莊的王神父帶領村民在村子周圍挖掘了很寬的壕溝, 裏面插滿了帶刺的樹枝,在壕溝內側建造了防禦工事。 不久4萬名義和團從姜莊撤圍後轉向東閭,紮營安寨,三面包圍東閭,宣稱將殺盡「二毛子」(教徒)。 教徒們使用幾支火槍和一門鐵炮護村保教,擊退了義和團的4次進攻。在7月,又擊退了清軍的44次進攻。 直到8月15日北京被八國聯軍攻陷的消息傳來,清軍才撤退。 這樣,東閭教堂成為在1900年義和團事變期間整個直隸北境代牧區僅有的兩處未被破壞的教堂(另一處是北京西什庫天主堂)。 據說當時聖母常常在東閭村上空顯現,施以大能保護。 許多後來皈依天主教的義和團民對戴牧靈神父說,在村子上空顯現的「白人太太」使他們非常害怕,這意味著任何人進了村子就別想活著出來。

成為朝聖地
 1901年—1903年,為了感謝聖母的庇護,遣使會神甫在東閭村建成了一座哥德式大教堂、一所修女院和幾所學校, 並且加固了村子周圍的工事,建起了4座堅固的門樓,分別題名為「進教之佑」、「達味敵樓」、「聖彌額爾」和「聖王類思」。 1915年,東閭成為擁有42000名教徒的總鐸區的中心。 1939年,本村已 經有3500名天主教徒。

 義和團事變平息以後,東閭村成為華北地區著名的聖母朝聖地。附近的天主教徒開始流行對東閭聖母的敬禮。 1924年,教宗比約十一世委託宗座首位駐華代表剛恒毅總主教(以後榮升樞機)在上海召開第一屆中國主教會議, 其中的一項內容就是由全體與會主教獻上「奉 獻中國於聖母誦」,將中國奉獻於中華聖母 (Our Lady of China), 並且選定東閭村大教堂內供奉的聖母像作為標準中華聖母像。 參加全國主教會議的保定教區主教滿德貽返回教區後,商議把東閭聖堂辟為中華聖母朝 聖地,通知全國各地,來東閭朝聖。

 1928年,保定教區代牧主教周濟世得到剛恒毅總主教批准,派遣東閭本堂法籍戴牧靈神父去法國露德朝聖, 並學習經驗,準備將東閭聖母發展成全國性朝聖地。1929年5月,朝聖活動正式揭幕。 自此每年陽曆5月,保定教區各村鎮的天主教徒按預定計劃每日輪流來東閭朝聖。 後來,北京、天津、獻縣、安國等教區的主教、神父也紛紛帶領教友前來東閭敬拜聖母。

 1937年,教宗比約十一世在審閱了宗座駐華代表蔡甯主教呈遞的《東閭朝聖彙報書》及《申請書》之後,批准東閭為中國的國家朝聖地。 5月,蔡甯主教、周 濟世主教和易縣監牧區馬迪懦主教帶領數千教徒前往東閭朝聖,並在東閭大教堂裏,公佈了教宗的聖諭。

毀滅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軍迅速佔領華北地區。1941年,東閭教堂被日軍燒毀。朝聖活動隨之停止。

重建
 1989年3月12日,在東閭教堂被毀48年之後,熱心的東閭教徒在請示保定教區范學淹主教後,自籌資金百萬餘元,義務勞動, 在村北開始重建一座規模更大的新教堂,於1992年5月1日竣工,重新奉獻給聖母。 建堂期間,在1990年10月3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向東閭建堂教徒和建堂工程頒賜祝福。

建築
 1901年建造的東閭教堂身長55米、寬15.5米,鐘樓雙塔高23米。1910年保定教區成立,東閭教堂的規模為全教區教堂之冠。 這座教堂在1941年被毀。

 1992年建成的大堂規模比以前更為雄偉(擴大了近1/3)。大堂長66米,寬18米,占地面積1548平方米,建築風格為哥德式。 鐘樓兩側雙塔對峙,高43米。頂部還覆蓋有閃閃發光的金屬片。該教堂可容納3000餘人,是中國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 這座高大的西式教堂,聳立在華北平原的鄉村,周圍是生長小麥和玉米的廣闊田野。

東閭聖母像來的歷 (摘錄自宋稚青教授刊登於台南主教座堂十週年特刊文稿)

畫像

 東閭是河北省清苑縣內的一個村莊,在保定城南四十華里的位置。 它在庚子年(1900年)拳禍之亂時,因蒙聖母的特別保護,安然無恙。 事後,人們為感念聖母的大恩,在村中央建造一座壯麗的聖堂,成為華北著名大聖堂之一, 聖堂內由本堂任(Giron)神父聘請一位貞女繪了一幀具國風的聖母抱耶穌大聖像,供奉在祭台背後的牆壁上。

 又過了幾年,東閭本堂由法國人雷孟諾(P. Flament)接掌,他認識一位法國油畫家,正在中國旅行,遂聘請他改繪東閭聖母像。 該像設計原則如下:

第一、要著中國皇后服裝,使中外人士一見,即認可有中國皇后的華貴氣派。

第二、要有聖母瑪利亞的慈善面貌,且頭戴皇冠,以表示瑪利亞為天地之元后。

第三、聖母要抱耶穌,而仍保持中國之端莊嚴肅的風格,以表示天主之母的崇高地位。

 雷本堂神父與那位畫家在協議的三個原則下,搜集資料。首先遴選中國皇后的服裝,當時正值清朝最後一位皇后: 慈禧太后的彩色畫像傳播中外,尤其西洋人看到中國深居皇宮的皇后服飾面貌,無不驚奇。

  這兩位法國人商議後決定,將慈禧太后體態服裝像做聖母像的款式,照原樣式畫入聖母像內,不過原像右手所持為一把羽毛扇,改為權杖, 下垂的左手抬起來抱著耶穌。這第一個他們認為最難的問題都這樣容易的解決了。 然後畫聖母的頭部,完全拋開慈禧太后的臉型,而採取西洋人的型態,尤其鼻子隆起,頗能表現西洋婦女之美, 符合「瑪利亞,你是完美的」的讚語,最代表聖母慈祥的是一對眼睛,眼瞼低垂,正在「聊以迥目,憐視我眾,回轉你仁慈眼目來,看看我們罷!」 此外依聖母 像傳統畫法,給聖母的頭蒙上白紗,戴上鑲滿紅綠珍珠寶石的皇冠,以表現聖母為天地皇后的身份。

 聖母所抱的耶穌像,顯然是附加的:耶穌足著中國高低雲鞋,端立於聖母衣襟上,紫袍腰紮皮帶,披紅斗蓬,胸有以鴿子象徵的聖神。 衣服的款式和寓意,尤其長袍上的表示「聖母及十字架」,「耶穌基督救世者」拉丁縮寫字均是教會的西洋傳統的畫法。 不過,由於耶穌頭頂皇冠,雙手伸展,雙目遠眺,年雖幼,而英姿煥發,展示母以子貴的莊嚴。 繪像人為使該像具備中國韻味,特在寶座後面的屏風上繪有篆體的壽字,屏風兩旁以山、樹木、房屋、塔做為遠境。 在拱形的頂端以中文由左至右書:天主聖母東閭之后為我等祈。這幀油畫高約兩公尺,完成於1908年。

 東閭村民對聖母的敬禮,因新聖像的出現增進了熱心,整個五月每天下午傍晚都有許多教友進聖堂恭誦玫瑰經,聖母禱文,聽「聖母月」的朗誦, 舉行聖體降福,此外,村民每年大事慶祝八月十五聖母升天節,因為據說是在那一天聖母救該村免於拳匪之攻擊,而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一九二四年中國天主教經教廷批准,由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總主教在上海召開全國性的會議, 會中議決奉聖母瑪利亞為中華之后,並恭獻全國於聖母及議決一幀聖母像為中國之后代表像。

 在會議休息時間,剛總主教由數位主教和神父陪同參觀土山灣圖書館,剛公索聖母像冊欣賞,待至看到東閭聖母像,高興地向周圍的人說: 「請看,這就我們的中華之后!」眾人如發現至寶,同聲附和。隨後在大會中正式提出,無異議通過。

 稍後,經宗座代表剛恆毅與保定教區滿主教商議,開放東閭為全國性的聖母聖地。

 號稱中國教宗的庇護十一世,因保定周濟世主教的申請,批准東閭為中華聖母朝聖地,並頒賜全大赦及若干特恩,至使朝聖的情況達到了高潮。 原來教庭第一任駐華代表剛恆毅總主教親自到他選定的中華聖母像所在地朝聖,並宣佈教宗頒恩赦的詔書。

 台南教區在民國五十年成立時,係尊奉「在天中國之后聖母」為主保,因此羅光主教在興建台南教區的主教座堂時,便定名為「中華聖母堂」。 在座堂正壁上,有彩石鑲崁的中華聖母像,便是仿東閭中華聖母像所製。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0日:聖達彌盎.莫洛凱(司鐸) St. Damien of Molokai

 達彌盎神父是一位為痳瘋病患者服務的使徒,一生在位於太平洋的莫洛凱島(Molokai)上服務。

 這是一八七三年,莫洛凱島屬夏威夷總督管治,當時夏威夷的總督慣以鄙視的眼光看待天主教的傳教士。 在達彌盎神父還沒有來前,莫洛凱島上住了八百多名痳瘋病人,他們像動物一樣生活,病人也多自暴自棄。 當達彌盎神父來到島上時,只幾個月,就為痳瘋病人建了不少的茅屋,同時也建了一座聖堂,及一間孤兒院。 而且,病人們也因他的榜樣,學會了投入工作、互相幫助,及一同祈禱。

 為了拔除達彌盎神父這個眼中釘,總督想了一個方法,當達彌盎神父來到他那裡,請求援助,解決病人的食水問題時; 總督即對他說:「你來自莫洛凱島,你也可能是帶菌者!所以若然你真的要回到莫洛凱島去,那麼,我即禁止你再次離開莫洛凱島。 達彌盎神父不願意捨棄那些病人,於是回到莫洛凱島去。就這樣,他獨自一人,既是建築師、醫生、法官、木匠、農夫,也是司鐸。 漸漸政府對他的態度有所改變,與其要驅逐他,現在則給他一萬美元年薪,要他繼續為痳瘋病人服務。 但他拒絕接受說:就算給他再多的金錢,都不會作這份工作,他之所以為這些病人服務,只是為基督的緣故。

 經過了不斷的努力,十五年後,莫洛凱島由一個人間地獄,變成了痳瘋病人的天堂。 然而,達彌盎神父自己也染上了痳瘋病,終年四十九歲。 在他去世前,他以最後的精力,為自己做了棺木,就像他曾為上百位病人所造的一樣。 在他墓地上所豎立著的十字架上只寫了一句話: 「沒有比為朋友犧牲自己生命的愛更大的了!」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2日:聖龐加爵(殉道) St. Pancras

 龐加爵約在戴克里先王教難時,於羅馬殉道,葬於奧古維拉墓地,後來教宗西馬谷在他的墓上,建一聖堂,以資紀念。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2日:聖聶勒及聖亞基略(殉道) Ss. Nereus and Achilleus

 兩位聖人原為兵士,接受信仰後,即放棄軍人生活,因此被處死刑,這時正是戴克里先教難。 二人遺體同葬於都密提拉墳塋中;後人建聖堂於該處,以敬禮二人。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3日:花地瑪聖母 Our Lady of Fatima

畫像

 聖母於1917年5月13日至10月期間,在葡萄牙花地瑪六度顯現給三個小牧童——路濟亞、雅仙達和方濟各, 要求他們奉獻自己,做刻苦補贖,並為世界和平每日誦念玫瑰經。 聖母在10月13日最後一次顯現時說:「我是玫瑰之后,我希望在這裡蓋一座聖堂,讓罪人在這裡痛悔罪過。」 接著出現異象,人們看到太陽跳動,又自行旋轉像個火輪,眾人紛紛跪下呼喊:「天主,垂憐我們!」聖家出現天空,耶穌嬰孩祝福了他們。

 當地報紙大幅報導了這個聖蹟後,各地教友絡繹不絕地往花地瑪朝聖。 玫瑰之后大殿建成,教宗庇護十二世正式將全人類奉獻給聖母無玷聖心,玫瑰經的禱聲從此在花地瑪綿綿不絕。 在二千禧年十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羅馬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率領1500位代表全球四千多位主教的主教, 把教會和人類的未來再次託付給花地瑪聖母帶領和護佑。

 聖母當年曾向牧童表示:「方濟各和雅仙達不久要去天堂了,路濟亞要留在世上一段很長的時間,聖母無玷聖心會幫助她。」 方濟各和雅仙達在第二年相繼去世了,2000年5月13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花地瑪朝聖時,宣布了方濟各和雅仙達列品真福; 而被留下來為花地瑪奇蹟作證的路濟亞,後來是葡萄牙加爾默羅隱修會的修女,於2005年2月13日離世。

 聖母曾向路濟亞交付了三個秘密訊息,其中兩個訊息早為人知,就是:

一、預言第一次世界大戰快會結束,但蘇聯共產主義興起及帶來迫害,第二次世界大戰會發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8年結束,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蘇聯)成立,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把蘇聯和全世界都奉獻給她的無玷聖心,蘇聯會解體,歐洲共產主義學說垮台。(1990年東歐巨變。德國統一。1991年蘇聯解體,)

 而第三個秘密訊息是:路濟亞修女於1944年1月3日在花地瑪詳細記載的神視:

 「一名穿白衣的主教在殉道者的屍體中費力地走向十架,然後在鎗火中倒地,顯然死去。」

 事件已得路濟亞修女證實,當日神視所見,確實是指教宗。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1年5月13日,在聖伯多祿廣場遇刺,他相信是聖母顯靈撥開子彈,才得保性命。)

 此訊息在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0年5月往花地瑪朝聖時扼要地公開,並於2001年11月17日再次由健在的路濟亞修女親口證實了。

http://fatimacc.catholic.org.hk/our.lady.of.fatima.htm

背景

 一九一○年葡萄牙發生政變,皇朝被推翻。 傾向馬克思的無神論者接掌政權,在這公教國家推行一連串迫害教會的政策,以求在數十年內消滅一切宗教信仰。 很多神職人員被逐出國,不少修院被改作為軍營及政府辦公室。到一九一六年,全國司鐸短缺的問題已日益嚴重。

 同時在歐洲其他地方,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1918) 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和平似是遙遙無期。教宗本篤十五世曾盡力遊說交戰國家商議和平,但未能成功。 一九一七年五月五日,教宗發出一份牧函,要求全世界天主教會懇切地向聖母祈求耶穌聖心賜予和平。 同時,他也指示在聖母德敘禱文加上「和平之后,為我等祈。」

 上主俯聽了教宗及整個教會的哀求,八天以後,即五月十三日,祂派了慈母瑪利亞顯現於葡國花地瑪, 藉著三位牧童,向世人宣告救贖的訊息。 為準備這三位牧童接受這使命,上主在聖母顯現前一年已派遣了天使教導他們如何祈禱。

天使的顯現

 一九一六年春天快要結束的一天,九歲的桑道路濟亞和她八歲的表弟馬道方濟各及六歲的表妹馬道雅仙達, 在葡國花地瑪附近一座名叫卡白高的山坡上放羊,中午時他們吃了粗劣的午飯後便一齊唸玫瑰經。

 忽然他們看見山坡下的橄欖樹上有一個發光的人,向他們飄來,他面貌十分美麗英俊, 好像一位十四、五歲的青年,他溫柔地向牧童們說: 「你們不必害怕,我是和平的天使,來和我一齊祈禱吧﹗」 他於是跪下,俯首至地,重複了三次: 「我的天主,我相信祢,我崇拜祢,我仰望祢,我愛慕祢﹗我為那些不信仰祢,不崇拜祢,不仰望祢,不愛慕祢的人們請求寬恕。」

 天使起來向他們說:「你們要這樣祈禱﹗耶穌和聖母的聖心要為你們的祈禱所感動。」說完便消逝了。

 【默想:藉著和平天使的教導,天主要我們反思祂創造我們的目的:去認識、愛慕及事奉祂。 其次,天主要求我們不斷地為拒絕祂的人所犯的罪作賠補。】

 兩個月後,(七、八月間)某日最熱的時候,三位牧童在路濟亞屋後的水井附近嬉戲,忽然天使又出現在他們身旁,向他們說: 「你們在這裡做什麼?...祈禱吧,多多祈禱吧﹗耶穌和聖母的聖心在你們身上有仁慈的計劃啊﹗你們要向天主不斷地奉獻、祈禱和犧牲。 你們該盡所能的工作,最好的就是給上主奉獻你們自己。 而且,每次當你們犧牲與克己的時候,要本著賠補天主因世人罪所加之凌辱,並為罪人們的回頭改過而祈求。 依著這樣的去做,去奉獻,這樣,你們便可以得到和平的恩賜了。我是葡萄牙的護守天使。 總之,你們應該本著謙誠的心去接納上主加給你們的一切痛苦和艱難。」

 在九月底或十月初,三位牧童在先前的山坡祈禱時,忽然被一道強光包圍, 這次天使手拿一聖爵,上面有一尊聖體,由聖體流下了一滴一滴的聖血,流在聖爵內。

 天使讓聖爵懸在空中,然後跪在他們身旁,教他們唸三遍以下的經文: 「至聖聖三,聖父,聖子,聖神,我深深叩拜袮,並將臨在全世界所有聖體龕內的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奉獻給祢, 為賠補祢所受的凌辱。並因祂的聖心及聖母無玷之心的無限功勞,求祢使可憐的罪人們回頭。」

 之後天使很嚴肅地站起來,把聖體送給路濟亞,然後將聖爵內的聖血送給雅仙達和方濟各,並向他們說: 「接過去,領了吧!這是耶穌為了辜恩負義的人們傾流出來的聖血,你們為賠補他們的罪惡,和為安慰你們的天主,領去吧。」

 天使給他們送完聖體後,再朝拜了一番,重唸「至聖聖三,聖父,聖子,聖神……」之誦句後,再冉冉上升,向著他們微笑地直往天空去了。
 誠然天使在一九一六年的顯現,開啟了三位牧童的心思,邁向信德的奧蹟,祂教他們熱心祈禱,作補贖,及裝備他們接受聖母在來年給他們的訊息。

聖母首次顯現

 一九一七年五月十三日,路濟亞和方濟各及雅仙達在伊里亞山谷牧放羊群。 到中午的時候,他們都按著習慣唸玫瑰經,吃了簡單的午膳後,三人便在玩搭蓋石屋子的遊戲。

 忽然,在天空出現一道燦爛的皓光,把他們嚇得驚惶無措,觀看四週和天空,仍是一片寧靜。他們拋下石塊,決意早點回家,免受風吹雨打。

 她們正走著的時候,另一度光華又照滿天空,在驚慌中,她們向左右張望,看見一株小橡樹上站著一位美麗的女士。她穿著潔白如雪的衣服, 雙手合併,作唸經的態度,右臂掛著一串唸珠,帶著莊嚴的面孔,但她的美麗是無可比擬的。 她的光亮遠勝太陽,比水晶還要美麗,她發出溫和而仁愛的聲音說: 「別怕,我不會加害你們的。」

 路濟亞走近問道:「妳從何處來?」女士答道:「我來自天上。」路濟亞驚訝地再問:「你要我們作什麼?」 「我願意你們一連六個月的十三日,在這時候,到這裡來。我將告訴你們我是誰,和我需要什麼。」

 路濟亞又問道:「那麼我可以升天堂嗎?」「是,你將要升天堂。」「雅仙達呢?」「她也是一樣。」 「方濟各呢?」「他也可以,不過他該多唸玫瑰經。」說這句話時,女士慈祥地凝視著方濟各。 那時,路濟亞想到那常到她家裡新近去世的兩個女孩子,遂問道:「玫瑰瑪利亞升了天堂嗎?」「是,她已在天堂上」 「然則,亞美利亞呢?」「她要在煉獄裡,直至世界終窮。」

 【默想:亞美利亞死於一九一七年三月廿八日,時二十歲,我們可以假設這位女青年在世時並沒有干犯滔天大罪, 但她仍需在煉獄淨化直至世界終窮,試問今時今日的人將淨化多久才可以進入天鄉? 聖母在這訊息中很清楚表示煉獄是確實存在,玷有罪污的靈魂必需經過淨化才可以升天。 因此,我們應該時刻努力躲避罪惡,保持靈魂潔淨。 有論者解釋「直至世界終窮」是有條件的,藉著諸聖相通功, 我們可奉獻祈禱,克己及彌撒聖祭給煉靈,求天主因祂的慈悲減短他們的淨化期。】

 女士隨後說:「你們願意把你們自己奉獻給天主,忍受衪給予你們的一切苦難,為補償天主所受的凌辱,並為罪人們的皈依嗎?」 路濟亞懇切地回答說:「是,我們甘心願意。」「那麼,你們要受很多苦,但是天主的聖寵將是你們的救援。」 然後女士伸開了雙手,從每隻手掌上發射出一道極強的光照耀著他們,透進了他們靈魂的心底裡。 路濟亞回憶說:「比明鏡還要明亮哩﹗」他們不由自主地雙膝跪下,祈禱說:「至聖聖三,我欽崇袮,我主,我天主,我愛慕袮聖體聖事內。」 女士再說:「你們要每天誦唸玫瑰經,為獲世界和平,並為求戰爭的結束。」 說罷她便慢慢地向高空昇起,路濟亞說:「她向東邊去,冉冉消失在廣大的天空中。」

第二次顯現

 六月十三日,聖母再顯現,要求路濟亞下月十三日再到這裡來,要她每天唸玫瑰經及讀書寫字。路濟亞請求她導引他們早升天堂。 聖母說:「當然,我不久要帶雅仙達和方濟各去,但妳該留在世上長久些。耶穌要妳使人適當地認識我及愛慕我。 祂要在普世建立一個恭敬我無玷聖心的敬禮。 我應許凡敬禮我無玷聖心的人都獲得拯救,他們的靈魂必蒙天主喜愛,猶如我自己安置的花朵,以裝飾祂的寶座一樣。」 「那麼,我要獨自留在世上嗎?」路濟亞很惆悵地說。「不,我的孩子,你不會孤獨,妳要受很多苦,但是不要沮喪,我絕不會離棄你。 我的無玷聖心要做你的保障,並且引領你走向天主的道路。」

 聖母說話的時候,伸開雙手,第二次射出極強烈的光,把他們團團包圍起來。 雅仙達和方濟各朝向天上直射的光芒跪著,路濟亞卻向著地上反射來的光亮中跪著。 在聖母的右手掌上,顯露一顆被荊棘包圍著而且流著血的心。 牧童們立刻明瞭這就是聖母無玷聖心,受人類罪惡所給予的傲慢與凌辱,痛苦到這個地步的象徵了,這就是她要求他們賠補的緣由。

第三次顯現

 聖母顯現的事已傳遍了鄰近的鄉村,所以,在七月十三日大約有三千人在山谷中等待看聖蹟。 七月十三日的顯現中,聖母同樣告訴三孩童要繼續每天唸玫瑰經,為光榮玫瑰聖母,為和平的早日實現,為世界大戰的結束, 因為唯有聖母的轉求能使人類得到這個恩寵。

 路濟亞要求女士說明她是誰,並顯個靈蹟,好使眾人相信。 女士立刻允諾在十月的時候,她將要給他們說明她是誰,並將要給他們顯個眾目昭彰的靈蹟,好教眾人深信。

 聖母又說:「你們應該為罪人多作犧牲克己的工作。尤其在奉獻克己時,要唸: 『我主耶穌,今我獻此犧牲為愛祢,為使罪人痛悔改過,並為賠補聖母瑪利亞無玷聖心因罪惡所受的凌辱。』」 說著這話時,聖母伸開雙手,由她手掌上放射的光彷彿透入地球。三孩童看見一個廣大無垠的火海,路濟亞回憶說: 「在火海中,有許多魔鬼,和形狀像人的靈魂,渾身墨黑,正受火燒,像紅鐵球或透紅的煤塊一般,他們在火焰中飄動,被烈焰衝上空中, 同時發出一種痛苦和失望慘痛的呼號,真教人觸目驚心。」他們嚇得魂不附體,向聖母舉目仰望,請求救援。

 聖母以憂愁而帶慈祥的目光向他們說:「你們剛看過地獄,那是可憐罪人的靈魂進去的地方。 為拯救那些人的靈魂,天主願意普世建立恭敬我無玷聖心的敬禮。 如果世人依照我的囑咐去做,那麼,一定有許多靈魂得救,而他們也重享和平。 目前的戰爭就快要結束,可是如果冒犯天主的事情不停止,到了庇護十一在位時就要再起一次更可怕的戰爭。」

花地瑪的秘密

 以下是聖母向路濟亞說的秘密,第一及第二部份於一九四一年發表。 第三部份於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三日教宗在花地瑪主持雅先達及方濟各的宣福禮時宣布。

 第一部份:「你們幾時看見在夜間顯出一種奇異的火光,要知道那是天主給你們的特別標誌。 祂要用戰爭,饑荒去懲罰世間的罪過,聖教會和教宗也要受迫害。」

 第二部份:「為避免這懲罰,我將再來要求把蘇俄奉獻給我的無玷聖心,並在每月的首星期六領補辱聖體,為賠補人類加給我的一切凌辱。 倘若世人聽我的勸告,那麼蘇俄將會歸化,世界就可獲得和平。 否則,蘇俄將要把他們的邪說謬理傳遍全球,挑起戰爭,且迫害聖教會,有許多人要殉道;教宗聖父要受苦,有幾個國家將要滅亡。」 然而,我的無玷聖心,最後將在世上獲得凱旋的光榮。聖父將向我奉獻蘇俄。 他們將會棄邪歸正,世界就可進入一種和平的時代。真正的信德將永存於葡萄牙。」

 第三部份:「我們看見聖母右側較高的地方有位天神,左手持著一把火劍;這把劍射出閃耀的火焰,似乎要燒毀世界; 可是當火焰一接觸到聖母右手,火劍發出的光芒便熄滅;天神用右手指著大地,高聲喊說:補贖、補贖、補贖! 接著我們看到巨大的光,那是天主:『有個類似在鏡子中看到的在鏡前走過的人影』,『一位身穿白衣的主教,我們預感到他是教宗』。 其他許多主教、神父、會士、修女都登上一座陡峭的山,山頂上有一支巨大粗糙的木幹十字架,好像是軟木和樹皮作的; 教宗在抵達山頂之前,顛仆地走過一座半成廢墟、尚在抖動的城市,他痛苦哀傷,為在路上所遇到的屍體的靈魂祈禱; 抵達了山頂,匍匐跪在大十字架腳下時,被一群士兵用槍和箭殺死, 其他的主教、神父、會士、修女以及各種在俗的人,不同階層和地位的男男女女,也都接二連三同樣地死去。 在十字架雙臂下有兩位天神,每位手中都有一個水晶的澆水桶,水桶盛著致命者的血,他們又用這些血來澆灌接近天主的靈魂。」

 聖母要求路濟亞除方濟各外(因他雖然見到聖母,但聽不到她的說話),不要向別人提及這秘密。

 聖母並要他們唸玫瑰經的時候,在每端完結時加上一段短經: 「親愛的主耶穌,求祢寬恕我們,救我們免地獄永火,請祢把一切靈魂,特別是那些急切需要袮憐憫的靈魂,領到天堂裡。」
 聖母說完話後,跟著一會兒的靜默,不久,在雷聲震撼中,便消失在空中。

第四次顯現

 聖母在花地瑪第三次(七月十三日)顯現後,當地的反宗教刊物便作廣泛反宣傳,歪曲事實,以打擊教會及沖淡信友的熱誠。 加上該區(奧陵區)的區長桑度司屬無神論者,為人奸詐及徹底反宗教,因此聖母的第四次顯現產生了不少波折。

 八月十三日桑度司以欺詐手段拘禁了三位牧童,不准他們到山谷去會見聖母,並以恐嚇口吻審問他們,探取「秘密」內容, 但無法得逞,直到八月十五日才將他們釋放。

 三位牧童在八月十三日被區長拘禁,未能往伊里亞山谷與聖母會面。 然而,那天約有二萬人在山谷裡圍繞著那棵作為聖母落腳點的橡樹,唸玫瑰經及唱聖歌,期望得見聖母顯現。 當他們知道三位牧童被擄,便十分急躁,嚷著要找區長理論。

 突然他們聽見一聲雷鳴,並看見一道強烈的閃光,接著有一朵極美麗的小彩雲,飄然空中,慢慢下降到了那棵橡樹上,停留了一會兒, 然後又昇入了九霄雲外。為此大家都感到十分滿意,就如聖母已真正來臨一樣。

 八月十九日當牧童們在名叫華陵的果園放羊時,聖母在一棵橡樹上給他們顯現。 她告訴他們下月十三日到伊里亞(前三次顯現的地方)去,並且要每天繼續唸玫瑰經。

 聖母離去前憂愁地向他們說:「你們該多多為罪人祈禱,作犧牲,許多靈魂下地獄是由於沒有人為他們作犧牲及祈禱。」

 三位牧童深受聖母的叮囑所感動,便在日常生活裡為罪人作補贖, 包括把帶去放羊的午餐送給窮苦兒童,以野草梅果腹,及把繩索日夜在腰間扎緊。

第五次顯現

 民眾為八月十三日的天空現象所興奮,更急不及待地期待九月十三日的來臨。 那天中午約有三萬人擠滿在山谷裡,正午時分,烈日開始消失它的強烈光芒,天色也變了金黃色, 一團球狀的雲,由東向西緩緩移動,透過天空,發出一道燦爛悅目的光輝。

 聖母叮囑牧童們繼續唸玫瑰經,好使戰爭結束,並說在十月他們要看見耶穌和痛苦之母,聖衣聖母,及聖若瑟手抱聖嬰,給予世界降褔。 聖母並說:「吾主十分滿意你們的犧牲,但祂不願意你們在夜間也帶上那繩索。」

 路濟亞求聖母治好在場請託她的一些病人,又為其他病人請求。聖母回答說:「我要治好其中幾個,但非所有的都治好。 在十月我要顯個奇蹟好使眾人相信。」

 之後聖母離去,那光明的雲團由山谷向天昇起,順著來時的方向飄去。

第六次顯現

 十月來了,人們部談著這位女士要顯的奇蹟。街頭巷尾都討論著,無神論者譏笑他們。但朝聖的信徒絡繹不絕向著花地瑪小村伊里亞來。 十月十二日晚上,北方吹來一陣冷風,下著雨,使在露天野地睡覺的朝聖者大感不便,但這並不能挫折他們的熱情,反更堅定他們的信德。

 十三日,天氣寒冷及下雨,到上午十一時卅分,齊集伊里亞山谷已超過七萬人, 朝聖者唱歌,祈禱,恭唸玫瑰經,這景象在當時的葡萄牙實在少見。

 路濟亞,方濟各及雅仙達的雙親也來了。約中午時份,路濟亞看見閃電,這是聖母降臨前的先兆,聖母在東方出現,停在橡樹上。

 「你要我做什麼?」路濟亞問。「我要你們在這裡建築一座小聖堂,來光榮我。 我是玫瑰經之后,你們要天天不斷唸玫瑰經,此次的大戰快要結束,戰士們也快要回家去了。」 路濟亞求聖母俯允她的請求,聖母說:「我只許你一些吧,他們需痛改前非,正心誠意地為自己的罪惡求寬恕。」 聖母面上顯出悲哀的樣子說:「人們不該再冒犯天主,因為祂所受的凌辱已經太多了。」

聖家顯現

 聖母伸出雙手,從她的手掌上放射出光芒。她向太陽指去,太陽的光比較她手上的光似乎是昏暗的了。 在九月的顯現,聖母曾許下嬰孩耶穌和聖若瑟也要顯現。 現今他們在天空高處看見一幅聖家的圖像,聖若瑟左臂抱著嬰孩耶穌,在太陽的旁邊是穿著白衣藍帶的玫瑰聖母。 聖若瑟和嬰孩耶穌向世界劃十字聖號。 異象消去,隨後路濟亞獨自看見吾主作救世主的肖像,穿著紅色長袍,高舉右手降福世界,在祂身旁,站有痛苦瑪利亞,身穿紫長衣。 一會兒,路濟亞又看見 了加爾默羅聖母,身穿棕色長衣,手中拿著一套聖衣。

最大的奇蹟

 在場的朝聖者都看不見這些異象,他們祇見路濟亞臉上特異的表情,突然群眾聽到路濟亞不自主地高喊說:「你們看太陽﹗」 驟然裡,天上的烏雲立時散開,大雨立刻停了,顯露出太陽,猶如一片燐光的圓碟, 各人都不眨眼地看它在天空中旋轉,向各方射出光彩,尤如龐大的輪轉煙火。有紅、藍、綠、紫等各種顏色,相繼不絕。 隨後太陽在天空中忽然脫離軌道,向地球墜下來,群眾以為太陽要掉下來,他們跪在那片汪洋的泥沼高呼: 「耶穌,我們要死了,寬赦我們的罪吧﹗」「聖蹟﹗聖蹟﹗」他們都在狂叫或唸悔罪經,看起來猶如世界末日一般。 太陽停止不墜了,再重返常軌,群眾被雨水濕透的衣服及整個山谷也突然乾了,人們都喊叫「這真是一個大奇蹟﹗」 在花地瑪周圍九百方哩的居民也目睹這奇蹟。當時一位耶穌會科學家 (Pio Sciatizzi)描述為「歷史上最明顯及宏偉的奇蹟。」

 近幾月來,在伊里亞山谷顯現的聖母所許諾的奇蹟,現在因著這些奇特的現象,完全實證她已踐行了。 因此,見了這奇蹟的七八萬民眾,今後不單不懷疑這三位牧童以前所說過的話,反而誠心誠意地去宣傳他們的奇遇,廣揚聖母的無上仁慈。

 一九一八年,在聖母顯現的橡樹位置建了一座小聖堂。 之後在一九二八年,在山坡上建了一座壯麗的大教堂,教堂側也建了不少建築物,供世界各地的朝聖者作修和聖事,明供聖體及舉行神修活動。

教會的態度

 教會當局對這事態度頗嚴謹,調查了十多年,才宣告聖母在伊利亞山谷顯聖的事是可信的,准許用公禮去恭敬「花地瑪聖母」。
 伊里亞教區主教的公函,於一九三○年十月十三日,在發生奇蹟的地方,當著十多萬群眾宣讀。那時,離第一次顯現不過十三個年頭。 接著的一年,全國上下舉行了一個集體感恩和補贖的朝聖旅行,參加的信眾足有三百多萬人。

三位牧童的奉獻

真福方濟各 (11.6.1908 - 4.4.1919)

 「我要在不久的將來,親接方濟各和雅仙達返回天國去。」這是聖母在第二次顯現時給他們預告了的秘密。

 花地瑪聖母顯現後一年,整個葡萄牙都蔓延著一種名叫肺膜炎的急性疫症。 他們兄妹也就在那時候給這病症傳染了,然而他們並沒有把這疫症放在心頭,因為他們早已預備妥當接受死神的來臨。

 自從聖母顯現後,他們在生活的一思一念,無一不是思念著天上慈母的教訓, 所作所為亦沒有一樣不是賠補天主所受的凌辱,也藉此用來裝飾自已的靈魂。 因此,他們從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小克己,小犧牲和祈禱的機會。 他們的心裡常常是存想天上的事,地下的一切,已不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了。

 方濟各經常獨個兒躲藏起來,靜悄悄地祈禱。一次路濟亞問他跪伏了兩小時做了什麼,他回答說:

 「我在這裡想念天主,祂因許多罪惡而十分憂愁…… 噢!如果我能安慰祂!」
 方濟各不但對天主和聖母有極大的愛情與熱心,而且對別人,也常常流露出愛人如己的情緒來, 例如他每天替一位靠放羊為生的老婦人,在羊兒吃罷鮮草後,聚集羊群回家,因此婦人稱他為自已的護守天使。

 他常抱負為罪人們改過的意志,忍受一切的困苦,是故不論生活環境順逆,健康患病,他都會利用一切的快樂和痛苦以奉獻給天主。 所以在他患病時,不論給他什麼難吃的藥品,他總沒有說不接納的。

 方濟各在病重時曾對路濟亞說:「我切望知道天主是否仍然憂愁,我因此而難過,也願為此而奉獻我的一切犧牲。」 在他逝世前不久他歎說:「不久我將昇天堂去,在那裡我會安慰天主和聖母。」

 在逝世前夕,方濟各辦了告解及熱心恭領初次的聖體,也是最後的一次。 一九一九年四月四日(首星期五)上午十時,那時只有他媽媽奧玲比亞坐在他床沿陪伴他,他突然向她說: 「媽媽,你看門口那兒的光芒多麼美麗啊!」說著,方濟各露出天使般的笑容,便合上了眼睛,他的靈魂,飛登天國去了。

 方濟各的遺體埋葬在花地瑪堂區墳場,一九五二年三月十三日他的骨石被安葬在花地瑪大教堂祭壇的右方一座小堂內。

 方濟各以無比的愛去熱切地祈禱及默想聖母給他們的訊息。在六次顯現中,他聽不到聖母的說話,需要路濟亞給他轉述。 他沒有因此而表示任何不滿,卻很謙遜地將自己讓與聖母的意願。

 方濟各把他的日常思想集中於天鄉,那是他生命的目標,其他的一切事物皆屬次要。 因此他時刻找機會躲起來,獨個兒作長時間的祈禱,唸玫瑰經,默觀天主的無限仁慈,並為罪人的皈依作補贖。

真福雅仙達 (11.3.1910 - 20.2.1920)

 方濟各死亡的惡訊,給臥病的雅仙達一個莫能言狀的憂鬱。 她的病勢全無起色,反而日見沉重,在左肋上邊生下了一個大瘡,膿流如注,整夜疼痛,連睡覺也苦痛難堪。

 一次,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聖母忽然顯現給她說:「我的愛女,你將要給人家送入西村的醫院去。 這一去並不是為治你的病,反而要你在那裡為愛天主,為罪人的悔改,並為賠補我無玷聖心所受凌辱的緣故,多受苦難呢。 現在,你的母親雖然和你一同去,但後來卻只留下你獨個兒去了。」

 那天(一九一九年七月一日),她的父親馬都先生把她送往奧陵的醫院去了。 雖經名醫調治,但雅仙達終不見有任何起色,家人又把她接回家裡。

 一次,路濟亞來探望她,問道:「雅仙達,你覺得病苦難過嗎?」她回答說: 「自然覺啦,可是我把一切的痛苦全部為罪人的回頭,為聖父教宗而忍受, 我極願為愛耶穌和聖母的緣故而承受一切,因為他們很愛護為罪人的皈依而受苦的人呢。」

 一天,路濟亞給她送了一幀耶穌聖心像,她很誠懇地再三親吻它說: 「得到親吻這幀聖相,多麼教我滿意,多麼教我快慰啊﹗祂是我所最愛慕的人物。 巴不得我亦可以得到一幀聖母聖心像呀,好教這兩顆聖心貼在一起。 不多時,我就要返回天上去了,你卻仍需留在這裡,提倡恭敬聖母無玷聖心的敬禮。 當你對人們談起這件事的時候,什麼也不要隱瞞,應向他們說: 天主所賜的恩典,都是經由聖母無玷聖心的,因為天主凡給世人恩惠,必交給聖母。 假如有人藉聖母無玷聖心而祈求天主,不論什麼和平恩寵,天主定會賞賜他們的。 我巴不得 把內心焚燒著的火,射進眾人心裡就好了﹗我的心何等愛耶穌聖心和聖母無玷聖心啊﹗」

 聖母又來給雅仙達顯現和鼓勵她,告知她將要到里斯本的醫院,之後不能再見路濟亞及雙親,還要忍受種種的痛苦,且要孤苦零丁地死去。 聖母著她不要失望,並說:「……我要親自接引你榮登天國去。」

 一九二零年一月初雅仙達被送往里斯本一所孤兒院暫住,由一位名叫瑪利亞的修女照顧。 後者對這位未滿十歲及從未受過教育的女孩所說的話,包含著十分豐富的超性事理,甚感詫異。

 雅仙達告訴修女是聖母教給她的,也有一些是自已想出來的。修女就雅仙達的說話做了筆錄,其中的內容包括:

 「如果你要升天堂,就一定要忍耐,為著愛天主,忍受一切痛苦。」

 「很多婚姻令天主不悅。」

 「神父必須十分,十分潔淨,他們應該只需關心教會的事務。神父及修會會士不服從他們的長上令天主十分不悅。」

 「遠離財富及奢華,追求神貧及寧靜。要有愛德,包括對待壞人。」

 「很多靈魂下地獄是由於肉身罪惡,而並非其他原因。」

 「告解是一件慈悲的聖事,因此我們必須以歡欣及信賴的心去告明罪過。」

 「讓世人躲避貪婪,謊言,嫉妒,褻瀆及不潔。」

 一九二零年二月二日雅仙達被轉往依狄凡醫院, 同月十日醫生給她施手術,在她的肋部取了兩條肋骨來,那傷口大得驚人,竟可以教一隻成人的手伸入去﹗

 到了二月二十日,大約在下午六時,雅仙達又覺得很痛苦,晚上八時許,她向本堂神父辦告解,並哀求領臨終聖體。 但神父認為她的病勢不見得嚴重,所以祗給她行了終傅聖事,留待翌日才給她送聖體。

 那天晚上十時三十分,雅仙達便擺脫了一切的苦腦,安然地與塵寰永別,當時只有一位女護士送她臨終。

 雅仙達曾飽嘗了神形內外的各種痛苦,為愛耶穌聖心和聖母無玷聖心的緣故而作奉獻。 她深信聖母會親自帶領她往天鄉,所以在施手術時,痛苦難當(因為沒有使用麻醉藥物)中她的唯一喊聲是:「聖母﹗聖母﹗」

 她的遺體被停放在醫院小堂的更衣室裡,經過了三天的存放,這是雅仙達臨終時的最後請求。 那三天裡前來吊喪求恩的人絡繹不絕,而她的身體還散發出馨香的氣味,有如茉莉和紫羅蘭花等一般馥郁芬芳。

 雅仙達的遺體被安葬在奧陵的一座墳場。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二日被移往花地瑪的墳場,開棺檢驗的時候,她的遺體依然無損,未有腐化。 一九五一年三月一日被葬在花地瑪大教堂祭壇的左方一座小堂內。

路濟亞(22.3.1906)

 聖母十月十三日顯現後,路濟亞起初每日仍往山谷去,一九二一年六月十六日她往波多城的一所學校寄宿。 一九二五年十月,她穿上修女衣服,取名痛苦瑪利亞 (Maria des Dolores),謙遜地過她的祈禱和刻苦生活。 她進入的修會名叫「聖母獻耶穌於主堂女修會」。一九四八年三月廿五日她加入加爾默羅隱修會,取名瑪利亞路濟亞。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聖母及小耶穌在西班牙一所修院裡顯現給路濟亞,聖母再一次指出世人的罪惡傷透她的聖心,她說: 「……我的女兒,妳看我的心四周都圍繞著荊棘,這是世人對我時時刻刻的負恩與咒罵。 至少妳來安慰我,和把這事告訴世人:『誰連續五個月,在首瞻禮七那日,為賠補世人加給我的凌辱,恭行告解和領聖體,唸五端玫瑰經, 和用十五分鐘默想玫瑰經的奧蹟的,我會賞賜他獲得善終,獲得臨終時所需的一切聖寵和恩佑,使他靈魂得救。』」 其後另一次顯現中,聖母闡明在首瞻禮七前八天內作妥當告解便可。

 為何要守五個瞻禮七呢?耶穌曾啟示給路濟亞說:「我的女兒,這用意很簡單,世人在五方面得罪聖母、褻瀆聖母無玷聖心。」

(一)辱罵聖母無染原罪。
(二)侮辱聖母童貞。
(三)侮辱她的天主之母地位,同時拒持接受她為人類的母親。
(四)企圖公開地向兒童心裡灌輸藐視,怠慢、甚至怨恨這位無原罪母親的觀念。
(五)拿她聖像直接污辱她。

 一九三九年九月十三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第十三天),伊里亞教區的主教在花地瑪朝聖時,批准了首瞻禮七的聖母無玷聖心敬禮。

 教宗保祿六世在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三日到葡國花地瑪朝聖,並接見路濟亞, 後者獲准公佈她在一九二八年十月所見的奧蹟,以下是路濟亞修女的敘述。

 「我獲准於某天晚上十一時至午夜獨自在祭台前守聖時,因微有倦意,便伸展雙手以振作精神, 突然整座聖堂被一道超然的光照得通明起來,我看見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在衪的腰旁站著一個人,我也看見一隻透明的鴿子在祂的肋旁,在十字架前面有一個很大的麵餅及一聖爵, 一滴滴的聖血從耶穌的肋旁流出來,經過麵餅而流入聖爵裡。 在耶穌的右手旁邊,我看見花地瑪聖母,她的左手拿著被荊棘及火焰包圍的無玷聖心。 在十字架的左邊,我看見結成水晶的大字,寫著『聖寵和慈悲』,我明白天主已把祂三位一體的奧祕顯示給我。

 那時聖母對我說:『時間已到,天主要求教宗親自聯合全世界的主教把蘇聯奉獻給我的無玷之心,並許下藉此奉獻拯救世界。 竟有如此多的靈魂,因冒犯我的罪而被天主的公義施予懲罰,我來是要求人賠補:妳要為此意向犧牲及祈禱。』

 以後,在一九三一年八月,耶穌在親密的神視中向我抱怨說:『他們不願留心我的要求。 他們將來像法國的國王,要後悔並實踐我的要求,但那就太晚了。 到那時蘇聯已經把她的錯謬傳遍普世,挑起戰爭和對教會的迫害;教宗將要受很多苦。』」

 一九三六年五月在另一次顯現中路濟亞曾詢問為何不能免除聖教會把蘇聯奉獻給聖母無玷之心,而早日賞賜世界和平,耶穌回答說: 「因為我要整個教會接受這奉獻是聖母無玷之心的勝利,藉此把無玷聖心的敬禮推廣,與敬禮我的聖心並行。」 祂強調當有「足夠的人」遵守花地瑪聖母的忠告時,天父便會神奇地使蘇聯棄邪歸正,世人也能早日得享和平。

 一九八四年三月廿五日(聖母領報瞻禮),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親自聯合全球主教,把蘇聯及全世界奉獻給聖母無玷聖心, 路濟亞修女表示,這次奉獻完滿地實踐了天父的要求。

 路濟亞修女隱居於 Coimbra (距花地瑪約三十公里)的嘉爾默羅修院,于二零零五年二月十三日去世,享年九十七歲。 她的葬禮在二月十五日於葡萄牙科英布拉城的主教座堂舉行。 主持葬禮的是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特使:意大利熱那亞的總主教貝爾托內樞機,葡萄牙總統和各界要人也都親臨參加殯葬彌撒。 貝爾托內樞機主教曾多次會晤路濟亞修女,公元二千年大禧年期間,他以聖座教義部秘書長身份, 向新聞界介紹花地瑪聖母託付給路濟亞修女訊息中的第三秘密。

 貝爾托內樞機主教前往科英布拉時,隨身帶去教宗致科英布拉城的主教阿爾比諾.馬美德.克雷托的一封信。 這封信在葬禮彌撒結束時,由貝爾托內樞機主教公開宣讀。教宗在信中說: 「聖母的顯現為路濟亞修女是個特殊使命的開端,這個使命她忠實的貫徹到底,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教宗又提到他對這位加爾默羅隱修會修女的記憶說: 「路濟亞修女給我們留下極度忠於上主和樂於順從天主聖意的表樣。我深深記住我和她多次見面的經過以及和她與日俱增的精神友誼聯繫。 我始終感受到她每日祈禱奉獻的支持,尤其是在考驗和痛苦的艱困時刻。願上主豐厚的報答她為教會所作的默默卻偉大的貢獻。 我喜歡這麼想像:把她從大地迎接到天庭的該當是她多年前在花地瑪所看見的聖母」。)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三日在花地瑪主持方濟各及雅仙達宣福禮之講道全文

1.「父啊!……我稱謝 祢,固為祢將這些事瞞住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瑪11:25)

 親愛的兄弟姊妹,耶穌以上述的話讚美天主的計劃,祂知道凡不是父所吸引的人,誰也不能到祂那裡來(若6:44)。 所以,作為子的,祂讚美及欣然接受天父的計劃說:「是的,父啊﹗ 祢原來喜歡這樣。」(瑪:11:26); 祢喜歡把天國啟示給小孩子。

 根據天主的計劃,「一個女人身披太陽」(默12:1),自天堂來到這大地去探訪天父所寵幸的兒童。 她以母親的心及語調與他們交談,要求他們把自已作贖罪的奉獻,並謂將領他們安全地往見天主。 看,一道光由她充滿母愛的手,直透他們心靈的深處,使他們感覺到浸沒在天主內,猶如---他們形容為---一個人在鏡中見到自已一樣。

 之後其中一位受寵幸的兒童方濟各驚呼說:「我們在天主的光內被焚燒,但沒有燒毀。 天主像甚麼?那是不可能表達出來,事實上我們也永不可能做到。」 天主就好像一道焚燒但沒有燒毀的光,當梅瑟從荊棘叢的火焰中見到天主時,他也有同一體驗; 他聽到天主說衪已注意到祂的百姓受奴役,所以派遣梅瑟拯救他們,因為「我必與你同在。」(出3:2-12)。 凡歡迎主臨在他們的人,成了祂的居處,並成為至高者的「為火焚燒的荊棘」。

2.天主在那巨大的光中,直透三位牧童心靈的深處,完全吸引著真福方濟各,他說他只知道天主很憂愁。 一天晚上,他的父親聽到他啜泣,便問他所為何事。方濟各答說:「我在想念耶穌,他因罪惡給他的凌辱而十分憂傷。」 這正是兒童表達他們思維的方式:一份渴望激發他去「安慰耶穌及令衪快樂」。

 方濟各的生命經過一次可說是徹底的轉變,也無疑是與他同輩的兒童不會體驗到的。 他整個人投入熱心的神修生活,專心致志及熱心祈禱,達到與主相偕的境界。 這轉變也激勵了他捨棄了自己的樂趣,甚至純真的兒童遊戲,以求不斷的去淨化個人的心靈。

 方濟各在臨終前忍受了病魔帶給他很大的痛苦,全沒抱怨。在他看來,那是不足以安慰耶穌,他帶著微笑逝世。 小方濟各常抱負為罪人的過犯而努力行善,奉獻犧牲及祈禱,他的妹妹雅仙達也是被同樣的情操所鼓勵。

3.「隨著天上又出現了另一個異兆;有一條火紅的火龍。」(默12:3) 今天彌撒讀經一記述以上的話,幫助我們去反思正義與邪惡的巨大鬥爭,顯示了當人捨棄天主後,他不會得到快樂,相反是自取滅亡。

 試看第二個千年的上一世紀有多少受害人﹗ 我們懷念第一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在世界其他地方的戰爭, 集中營,滅絕營,勞改營,種族清洗及迫害,恐怖主義,綁架,毒品,對未出世生命及家庭的侵害。

 花地瑪的訊息是一份皈依的召喚,警醒人類棄絕「大龍」,「他的尾巴將天上的星辰勾下了三分之一,投在地上。」(默12:4) 人的最終目標是天堂,那是他的真正家鄉,是天父以 祂慈悲的愛等待著每一個人的地方。

 天主不願意任何人失落,因此二千年前祂派遣了衪的聖子到地上,去「尋找及拯救迷失了的人。」(路19:10) 祂在十字架上,以死亡救贖了我們。不要讓那十字架的力量被空虛﹗ 耶穌藉著祂的死亡及從死者中復活,使祂「在眾多弟兄中作長子。」(羅8:29)

 聖母懷著母性的憂心,來到花地瑪這地方,要求世人「不要再凌辱天主我們的上主,因為祂受世人的凌辱已經到了極點了。」 這是一份母親因她兒女的命運危在旦夕,心感哀痛而作的忠告,因此她向牧童們說: 「你們該多多為罪人祈禱,作犧牲,許多靈魂下地獄是由於沒有人為他們作犧牲及祈禱。」

4.小雅仙達身同感受了聖母的內心痛苦,因此英勇地奉獻自已為罪人作犧牲。一天,當她和方濟各感染疫症臥病在床時,聖母探訪他們。 雅先達敘述說:「聖母來看我們,並說她將帶方濟各往天堂去。 她問我是否仍願意使更多罪人得到皈依,我說願意。」當方濟各要離世的時間來臨時,小女孩告訴他說: 「代我向天主及聖母問候,告訴他們我在忍受他們要求的一切,為罪人的皈依。」 無疑雅先達被七月十三日所見的地獄景象深深地感動了,因此她深信為拯救罪人,沒有任何犧牲和補贖是超乎尋常的。

 她可與聖保祿同聲呼喊說:「如今我在為他們受苦,反覺高興,因為這樣我可在我的肉身上, 為基督的身體---教會,補充基督的苦難所欠缺的。」(哥1:24) 上主日我們在羅馬鬥獸場紀念在二十世紀中為信德作證的人,回憶他們所受的苦難及留下給我們意義深遠的見證。 在第三個一千年裡,我們要再接再厲去活出信德見證者留給我們的這份寶貴遺產。 聖母在花地瑪這地方曾預告當前的苦難,並要求世人祈禱及補贖,以把它縮短。 我今天感謝天父藉著這些人的生命,帶給我們一份強而有力的見證,我要再一次慶賀在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三日的槍傷中,上主給我的恩典。 祂把我由死亡中拯救出來,我也要向真福雅仙達致謝,她曾目睹教宗受很大痛苦,並為他作犧牲及祈禱。

5.「父啊,我稱謝祢,因為你將這些事啟示給小孩子。」今天這兩位小牧童方濟各及雅仙達的隆重宣福表達了耶穌的稱謝。 藉著這典禮,教會切望將天父所燃點的這兩枝蠟燭放在燭台上,以照亮這黑暗及焦慮時代的人。 願他們照耀在場的朝聖者,以及所有藉著電台及電視與我們一起的人士。 願方濟各和雅仙達成為友愛的光輝,照耀著整個葡萄牙,尤其是依里亞花地瑪這教區。

 感謝施主教的歡迎辭,我也以萬二分欣慰向整個葡萄牙的主教職及所屬的教區各信友問好。你們是我的摯愛,切望你們效法這兩位真福。 我向在場的各位樞機及主教致以兄弟的問候。 對遠道而來的葡語國家及地區的牧者,我有特別的話要向你們說: 願童貞瑪利亞把修和帶給安哥拉的人民,願她安慰莫三鼻給的水災災民,願她眷顧帝汶,幾內亞比索,佛德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願她保護巴西的子女們在信德中團結合一。

 我向葡萄牙總統及在場參禮的政府官員致送尊敬的問候,也謹此向每一位協助我完成這次朝聖的人士致謝。 今天花地瑪市及堂區慶祝他們的子女獲得殊榮,我謹向你們送上我的特別降福。

6.我的結語是送給兒童的,各位親愛的孩子,你們今天穿著得好像方濟各和雅仙達,真是非常好看﹗ 但不久或明天你們將除下這些衣服……小牧童將會消失,但他們不應該消失,對不對?聖母需要你們去為罪人祈禱及作犧牲。

 請你的父母及師長替你們加入聖母的「學校」,讓她教導你們效法小牧童的榜樣,盡力履行聖母的訓誨。 我告訴你們:「一個人在一段短時期裡順從及信賴聖母,他的進展會超過他整年依賴自己的努力。」 (錄自聖路易萬福所作之「對聖母的忠誠敬禮」n.155)這也是兩位小牧童很快成為聖人的原因。 一位婦人在里斯本照顧雅仙達時,聽到她的說話充滿智慧,便問誰人教她,她答道:「是聖母。」 雅仙達和方濟各全心全意地跟隨著這位卓越導師的指引,因此 很快便達到聖化的境界。

7.「父啊,我稱謝祢,因為祢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

 天父,為祢所有的子女,從童貞瑪利亞的婢女,以至方濟各及雅仙達這兩位小牧童,我向祢稱謝。

 願他們生活的訊息永遠活下去,以照耀人類的道路﹗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對花地瑪訊息的訓導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三日花地瑪作首次朝聖,感謝聖母在一九八一年的同一天救了他的性命。 他在講道中就花地瑪聖母的訊息作了以下的訓導。

 「教會承認花地瑪訊息,是因為它的內容包含真理及感召,與福音的要求相同。 『你們悔改,信從福音罷﹗』(谷1:15)這是耶穌基督開始傳教時所說的話。 訊息的基本中心是一份皈依的召喚。聖母在二十世紀初所作的召喚,也是給予這世紀的人類。

 這悔改的召喚是基於母性的關切之情。 人類邁向天主路途中的最大障礙是罪惡,不斷的犯罪導至人類在一切思言行為上,刻意地消除及棄絕天主。 試問我們的天上慈母,她充滿聖神的愛火及切望一總的人都得到救贖之恩;看見這救贖基礎不斷地被罪惡所毀壞,能否保持緘默? 當然不能﹗

 花地瑪聖母的訊息雖然充滿著母親般的關心,但也是強而在力及果斷的。她警醒及要求我們去悔改,祈禱,每天誦念玫瑰經。 這訊息是給每一個人的。」

 教宗也解釋了作奉獻給聖母無玷聖心的意義。 他說:「這奉獻的意義是接受聖母的助佑,藉著她在十字架下為愛我們而開啟了的心,去奉獻我們及整個人類給至聖的天主。 奉獻整個世界給聖母無玷之心,是要我們返回聖子的十字架下,把這世界奉獻給救主耶穌的被刺透的心---人類救贖之源。 基督的救 贖是愛,其力量戰勝地上一切的罪惡。」

 教宗對花地瑪訊息十分重視,在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他給葡國伊里亞及花地瑪的主教一份函件,曾這樣說:

 「在踏入第三個一千年的門檻前,讓我們回顧這世紀的時代徵兆,無可否認,花地瑪的訊息是最偉大的。 它宣告了兩次世界大戰,一些國家及其人民將受苦難,及教會與神職人員將受迫害。 訊息也同時指出,如果世人遵守聖母的教訓,這些災難是可以避免的。

 花地瑪信息讓我們在二十世紀裡見到上主大能的手,祂是我們的導師,更是非常忍耐及充滿慈愛的父親。」

如何回應花地瑪的訊息?

一.  多作祈禱

 路濟亞修女體會聖母在花地瑪強調祈禱的重要性,相信會比任何人更深刻,她曾在一九七一年寫了一封信給她的姪兒華連浩神父, 指出疏忽了祈禱是這世代一總罪惡的根由,並指導這位慈幼會士如何去祈禱。

 讓我們細讀路濟亞修女的信,作深刻反省及以實際行動去回應聖母在花地瑪給我們的教訓,這封信的全文如下。

親愛的華神父:

 從你的來信,我理解到你對這世代的混亂狀況引以為憂,事實上,很多人任由自己被橫掃著整個世界的邪魔浪朝所支配。 尤其悲哀者,他們對自己的罪孽,仍渾然不覺。 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放棄了祈禱,拒絕天主,進而失落一切,因為「離了我,你們一切也不能作。」

 我提議你經常在聖體櫃前祈禱,並以此為首要事務。藉著深切的祈禱,你將會得到所需要的光明、力量和恩寵以堅固自己,並惠及他人。

 對你所負責管理的人,你應以謙遜、友善及同時堅定的態度去指導他們。 因為作為長上他們有責任以祥和、正義及愛德去維護真理,因此更需要多作祈禱,接近天主,向衪傾訴一切事情和困難。

 隨著這途經,你會在祈禱裡,找到較諸從無數的書本或研究所得,更多的知識、光明、力量、恩寵及美德。 切勿以為祈禱是浪費時間,因為在祈禱中,你會得到天主給你所需的光明、力量及恩寵,以完成祂對你的期望。

 我們的最重要責任,是承行天主的旨意: 臨在祂要我們去的地方,以謙遜完成祂一切的要求,時刻記著我們本身空無一物,卻是祂通過我們完成祂的工作。

 因此,我們極需在生活裡加強與天主的緊密聯繫,而祈禱是達致這目標的唯一途徑。 因為通過祈禱,我們的心靈才可與天主直接交往;祂是一切力量和美善之源。 可在其他的事情減少時間,但切勿減少祈禱的時間,因為在祈禱後,你會在瞬息間體驗到不少複雜的事情能迎刃而解。

 作為長上者,如果我們疏忽祈禱,或因專心雜務需要而時常犧牲祈禱, 便有如一枝空心的蘆葦桿,只能把蛋白攪成泡沫,但因缺糖而不能將它凝固,不久蛋白便化解為混濁的液體。

 因此耶穌基督教訓我們說:「你們是地上的鹽,鹽若失了味,它再毫無用途,只好拋在外邊。」 只有天主才能給我們力量,所以我們必須親近祂,與祂交談,也只有在祈禱中我們才能與主相偕。 我深信現今世界的罪惡和無數熱心靈魂的失落,偕因疏忽與主契合的祈禱。

 魔鬼是十分奸狡的,它時刻留意及侵犯我們的弱點。如果我們不提高警覺,不專心致力依賴天主的力量,我們必會因人性的軟弱而陷入迷途。 這實是一個非常敗壞的世代,也只有天主的力量才能堅固我們。

 對天主保持深切的信心,以忍耐的心去接受一切,祂必會彌補我們的不足,幫助我們克服一總的困難。

路濟亞修女

二.  每天誦唸玫瑰經

 聖母自稱為「玫瑰經之后」,在花地瑪每次顯現時叮囑牧童們天天誦唸玫瑰經。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一九八二年五月十二日到花地瑪朝聖,感謝聖母在八一年五月十三日救了他的性命, 那天晚上他對成千上萬的朝聖者說道:「讓我告訴你們一個祕密吧,多作祈禱,每天誦 唸玫瑰經。」

 路濟亞修女在一九七零年給一位女修會會長的信,曾論及玫瑰經,她說: 「默想每端玫瑰經的奧蹟,我們可得到天主的光,保持著靈魂的心火。因此魔鬼竭盡其力去阻撓玫瑰經。 很不幸,它騙惑了教會內居高位的人,漠視梵二大公會議對無玷童貞天主之母敬禮的訓導, 並假梵二之名,散播錯謬論據,誤導他人,玫瑰經實在是最重要的禱文,也是梵二及歷任教宗最推崇的祈禱方式。」

 讓我們每天繼續恭唸玫瑰經,默想耶穌和聖母的生活,引領我們與天主修和,並為罪人的皈依而祈禱。

三.  首瞻禮七虔敬聖母無玷聖心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日聖母曾在西班牙 Potevedra 顯現給路濟亞修女,並向她說:「……我的女兒,妳看我的心四週圍繞著荊棘,這是世人時時刻刻對我的負恩與咒罵, 至少妳來安慰我,和把這事告訴世人,『誰連續五個月,在首瞻禮七日(首星期六),為賠補世人加給我的凌辱, 妥當告解和領聖體,唸五端玫瑰經,和用十五分鐘時間默想玫瑰經的奧義,我會賞賜他獲得善終, 獲得在臨終時所需的一切聖寵和恩佑,使他的靈魂得救。』」

四.  奉獻自已給聖母無玷聖心

 花地瑪聖母的訊息也包括奉獻自我於她的無玷聖心。 藉著不斷的奉獻,我們每天與聖母一起,信賴她的護佑,遠避邪惡和犯罪的誘惑,以補贖、克己及守齋去過簡樸的生活。

 一九一七年十月十三日聖母在花地瑪顯太陽奇蹟前,與大聖若瑟及小耶穌顯現在一起,並在空中展示了她的聖母聖衣。 佩戴聖母聖衣是奉獻自我於聖母無玷聖心的最有效行動。 一九五零年八月十五日路濟亞在一次訪問中曾說:「聖母聖衣與玫瑰經是不可分開的。」

 聖母聖衣起源於嘉爾默羅隱修會。 一二五一年七月十六日聖母在英國顯現給一位嘉爾默羅隱修院院長聖西滿思鐸神父 (St. Simon Stock), 並認同他的會衣是她的衣服,聖母並許諾說:「任何人臨終時佩戴此(聖母聖衣)不會受永罰之火。」耶穌會聖羅拔聖師 (St. Robert Bellarmine) 解釋這句話的意義說:「任何人在聖母大家庭內逝去,會得到最後悔改的恩寵。」

 在一三三二年初,聖母顯現給教宗若望二十二世,並給聖衣加上「週六善終」特恩 (The Sabbatine Previlege), 受恩者可以很快從煉獄中獲得拯救,方法是佩戴聖母聖衣,守他們身份上的貞潔之德及每天誦唸玫瑰經。

 切勿誤解聖母聖衣是一種飾物或護身物件,絕對不是,佩戴聖母聖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表示願意在個人生活中,盡力效法聖母的反思、謙遜、貞潔、忍耐及愛德芳表,使天父在我們的心靈裡,看見聖母的肖像。 這是奉獻自我於聖母無玷聖心的精神,是一種內心的行為,孕育著痛悔、定改及以福音教 訓不斷更新。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在羅馬聖母聖衣堂向一群青年人說:「每一位母親都要求自己的孩子穿著清潔端莊的衣服。 因此,聖母瑪利亞送這件衣服給我們,我希望你們也穿著它,是她護佑你們的記號,向她學習做一個好基督徒的模範。」 (按:任何人可以從一位司鐸接受已祝聖的聖母聖衣,欲得到它的所有恩寵,是需要一個有效的授予儀式。)

 聖母曾對聖道明說:「有一天我將以玫瑰經和聖母聖衣拯救這世界。」藉著雙手緊握玫瑰經唸珠,我們擁有改變這世界的力量。 聖瑪加利大 (St. Margaret Mary)曾說過: 「一個正義靈魂的轉求可拯救一千個罪人。」這是上主仁慈的奧秘。 所以,讓我們立刻以行動回應花地瑪的訊息,祈求聖母革新我們的內心,帶領我們皈依上主, 為我們的家庭、堂區、國家及整個世界向上主轉求,賜給人類恆久的和平。

花地瑪聖母訊息總結

 『你們要每天誦唸玫瑰經,為獲世界和平。』

 『耶穌要使人適當地認識我及愛慕我。 祂要在普世建立一個恭敬我無玷聖心的敬禮。我應許凡敬禮我無玷聖心的人都獲得拯救, 他們的靈魂必蒙天主喜愛,猶如我自己安置的花朵,以裝飾祂的寶座一樣。』

 『你們應該為罪人多作犧牲克己的工作。 尤其在奉獻克己時,要唸:「我主耶穌,今我獻上犧牲為愛祢,為使罪人痛悔改過,並為賠補聖母瑪利亞無玷聖心因罪惡所受的凌辱。」』

 『你們剛看過地獄,那是可憐罪人的靈魂進去的地方。為拯救那些人的靈魂,天主願意普世建立恭敬我無玷聖心的敬禮。 如果世人依照我的囑咐去做,那麼,一定有許多靈魂將會得救,而他們也能重享和平。』

 聖母要他們唸玫瑰經的時候,在每端完結時加上一段短經: 『吾主耶穌,求祢寬恕我們,救我們免地獄永火,請祢把一切靈魂,特別是那些急切需要祢憐憫的靈魂,領到天堂裡。』

 『你們該多多為罪人祈禱,作犧牲,許多靈魂下地獄是由於沒有人為他們作犧牲及祈禱。』

 『人們不該再冒犯天主,因為祂所受的凌辱已經太多了。』

 『誰連續五個月,在首瞻禮七那日,為賠補世人加給我的凌辱,恭行告解和領聖體,唸五端玫瑰經, 和用十五分鐘默想玫瑰經的奧蹟,我會賞賜他獲得善終,獲得臨終時所需的一切聖寵和恩佑,使他的靈瑰得救。』 聖母闡明在首瞻禮七前八天內作妥當告解便可。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3日:聖體之母Our Lady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畫像

 五月的十三日是葡萄牙花地瑪聖母首次顯現的日子,亦是聖體之母瞻禮。

《慈母心聲》1986年8月8日魯比奧﹝義大利維琴察﹞

 『特愛的神子們,我的心如何充滿歡樂,因為我看見你們在這裡,踏上司鐸的朝聖之路,朝拜、敬愛、賠補和感謝耶穌; 祂是我的兒子和我的天主,臨在於聖體之內。 祂真實地以愛臨在於世界各地的聖體櫃中,卻被我許多的孩子們,尤其是我的許多司鐸神子們,冷漠對待,不知感恩圖報,使祂十分孤單; 你們卻安慰了祂。 謝謝你們帶給耶穌聖心的喜樂,祂愉快地向你們微笑,因為祂對你們充滿慈愛。謝謝你們為天上慈母極為憂傷的無玷聖心,帶來了喜樂。

 我是至聖聖體的母親,這是因為我在天主降生成人時,願意承行主旨,使聖父的聖言可以降在我童貞的母腹內; 同時,我是真正的天主之母,因為耶穌是真天主; 雖然這,但是我最主要的具體參與,就是使聖言取得人性,這使祂可以在歷史內生而為人,成為你們的真兄弟; 祂是至聖天主聖三的第二位,是聖父永生之子。 祂成了人後,可以實行救贖的工作。正如我是道成肉生的母親,同樣我也是救贖的母親,這救贖由祂降生開始直到祂在十字架上死亡; 由於祂取得了人性,耶穌可以在十字架上實行祂身為天主不可能做到的事,那就是受苦、受難而死, 把自己獻給天父作為完美的贖價,使天父的公義得到合理和公正的賠補。

 祂是真的為了你們全體受苦,把你們從罪惡中救贖主出來,為你們開闢領受天主生命的道路。 當你們的原祖犯了第一次罪時,你們本已失去了這道路。 請細看耶穌,從祂降生在我的童貞母腹中開始,直到祂走上十字架,並在祂永不止息的司祭行動中, 如何愛、工作、祈禱、受苦和奉獻自己,這樣你們可以明白,為什麼我尤其是大司祭耶穌之母。所以我也真正是至聖聖體的母親。 這並不是因為我在祭臺上,再一次奧秘地把祂帶到人間。我的神子們,這職責只屬你們所有! 但這職責與我這位慈母的工作十分相近,因為你們也在彌撒中以成聖體的經文,真實地把我聖子耶穌帶來人間。 在我的時代,迎接祂的是貧窮簡單的山洞裡冰冷的馬槽;在你們的時代裡,迎接祂的現在是祭臺冷冷的石塊。 但是你們和我一樣,誕下了我的聖子。這是為什麼你們難免受到耶穌的母親的特別愛護。

 但是我也真是聖體之母,當你們用司鐸的身份奉獻時,耶穌真正的臨在了。 聖神以祂偉大的德能,把餅酒化為基督的體血;當你們向聖神說『願意』的時候,你們使耶穌可以再次真實地臨在於你們中間。 祂的重臨是為了繼續降生救贖的工作,並在奧蹟中完成加爾瓦略山的犧牲。 由於祂取得人性,所以可以用我給祂的肉身,向天父獻上這犧牲。 因此在聖體內,耶穌的天主性和光榮肉身同時臨在;這肉身來自你們的天上慈母,是真正的肉身,由童貞瑪利亞所生。

 孩子們,祂的身體是一個光榮的身體,但並不是另一個身體,就是說,祂並沒有再一次誕生。 事實上,這身體跟我給祂的相同,生於白冷,死在加爾瓦略山,葬在墳墓內,從墓中復活,卻呈現新的外觀,是神聖光榮的外觀。 在天堂上,耶穌帶著光榮的身體,仍是瑪利亞的兒子。那麼,你們在成聖體時誕生的耶穌,連同祂的天主性,也永遠是瑪利亞的兒子。 所以我是聖體之母。作為一個母親,我永遠在我兒子的旁邊。我在世時,在祂旁邊,現在在天堂,我也在祂旁邊,因為我獲 賜肉身升天的特恩。 無論耶穌在何處臨在,我也會在那裡;祂就是臨在於世上的每一個聖體櫃內。

 正如祂的光榮的身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祂願意在你們面前, 在這小山上的聖堂的聖體櫃內,但同時祂也願意臨在於分佈世界各地的所有聖體櫃內。 你們的天上之母也是一樣,她的光榮身分使她可以同時臨在於任何地方;她真實地靠近耶穌身處的每一個聖體櫃。 我的無玷聖心,為祂來說是一座生活的、跳動的慈 母聖體櫃,內有愛、有崇拜、有感恩和不停的賠補。我是聖體的喜樂之母。

 親愛的神子們,你們知道,無論聖子在那裡,那裡也有聖父和聖神,正如在天堂的光榮中,耶穌坐在聖父的右邊,和聖神共融結合, 同樣,在你們的祈求下,祂降臨在聖體內,被安放在聖體櫃中,由我的慈母聖心包圍著, 而且在聖子旁邊,還有聖父和聖神的真正臨在,至聖聖三永遠在一起臨在。 但是正如在天上,同樣在每一個聖體櫃旁邊,有你們天上慈母歡欣喜樂的臨在。 此外,所有天使,列作九品,以不同的曲調,和諧地頌唱,光榮至聖天主聖三的全能,就好像要把天主的偉大能力以各種不同的程度表現出來。 在眾天使旁邊又有所有的聖人和真福,他們從至聖聖三所發出的神光、聖愛、無窮的喜樂和無盡的光榮中,領受不斷增加的永恆福樂。

 煉獄裡的所有靈魂,也向天堂獻上深切的鼓舞、淨化的痛苦和持續不斷的祈禱。 為了到達天堂,他們以越來越深切的渴望,和越來越大的愛德,竭力前進;這愛德的完美程度,是和他們逐漸償清的債欠相稱的。 他們的債來自他們的軟弱和罪惡,直到他們因愛而煥然一新後,便能加入天堂,同聲歌頌至聖天主聖三。 在天堂上,以及耶穌臨在的所有聖體櫃內,也可以找到這樣的讚頌,那怕是到最遙遠最少人煙的地方。 這是為什麼在耶穌身邊我是聖體的喜樂之母。我是聖體的憂傷之母。

 凱旋的教會和受苦的教會圍繞著愛的中心悸動著,這中心就是耶穌聖體。戰鬥的教會也應該聚集在一起。 我親愛的神子們、修道者和信友們,你們全都應該聚集起來,好能同天堂和煉獄一起,不停地頌唱朝拜和讚美之歌。 相反地,今天耶穌在聖體櫃中受到空虛、冷漠、和忘恩的包圍。 我在葡萄牙花地瑪,藉著天使向孩子們顯現時所說的話,已經預言過這個時期;他教導孩子們這樣的祈禱: 『至聖聖三,聖父、聖子、聖神,我深深地朝拜祢,我奉獻給祢存留在普世所有聖體櫃內的耶穌基督之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 為賠補耶穌所受的凌辱、褻瀆和慢待……』

 此一祈禱是為你們現在這些時候而教的。 今天耶穌受到空虛的包圍,這特別是由你們這些司鐸帶來的,因為你們在履行使徒工作時, 常常做那些無用的和次要的事,不切實際,忘了司鐸生活的中心是在這裡,在聖體櫃前;這裡有耶穌的臨在,祂特別為了你們而留在這裡。 耶穌也被我的許多兒女的冷淡所包圍,他們的生活,好像沒有祂的存在,當他們進入聖堂參與禮儀時,沒有察覺祂在你們中間神聖而真實的臨在。 在聖體內的耶穌,常常被放在聖堂隔離的角落裡,然而祂應當被放 在聖堂的中心,祂也應當是你們教會聚會的中心, 因為聖堂是祂的宮殿,是首先為了祂而建造的,其次是為了你們。

 那使我的慈母之心深感痛苦的,是在許多聖堂中,聖體櫃內的耶穌受到的待遇。祂被放在一個角落裡,好像祂僅是信友聚會時所用的物件。 但是最使我痛心的,是今天的褻聖行為,繞著我的無玷聖心,編成一頂痛苦的茨冠。 在這個時候,有多少人領聖體時,犯下了褻聖之罪!可以說,所有彌撒聖祭中,都有出現冒領聖體。 如果你們用我的眼睛來看,便會看見整個教會因此而受了多大的傷害,而且變得癱瘓、停滯、不潔和病重。 如果你們也用我的眼光來看,你們也會和我一起痛哭流涕。

 所以我特愛的神子們,以及已奉獻給我的聖心的孩子們,你們今天必須成為感人的號召,使整個戰鬥的教會回到臨在於聖體內的耶穌跟前。 因為只有在那裡才能尋得活水,好能治癒教會的乾枯,使淪為荒漠的教會煥然一新; 只有在那裡才能得到生命的秘密,為教會帶來充滿恩寵和光明的新五旬節; 只有在那裡才能找到再度聖化教會的泉源,那就是在聖體內的耶穌!

 不是你們的牧靈計劃和討論;不是你們這麼信賴和依靠的人為工,而是聖體內的耶穌,賜給教會煥然一新的力量, 引領教會變得貧窮、合符福音、貞潔、神聖、美麗無瑕,也不仗賴其他的支持,肖似你們的天上慈母。 我願意此一訊息公諸於世,並在我的書上刊出。 我希望這訊息傳遍整個世界,因為我今天號召你們從世界各地前來,成為愛、崇拜、感恩和賠補的花冠,戴在我的無玷聖心上。 我是真正的母親,喜樂的母親,同時也是最憂傷的母親,是至聖聖體之母。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祝福你們。』

聖體之母禱文

 童貞瑪利亞,聖體之母,信友之光榮,聖教會之喜樂,普世之期望,為我等祈。燃起信眾對至聖之聖體的熱愛,使他們堪當每日領受聖體。

 聖體之母,為我等祈。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Prayer to Our Lady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O Virgin Mary. Our Lady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who are the glory of Christians, the joy of the universal Church, and the hope of the world, pray for us. Kindle in all the faithful a lively devotion to the Most Holy Eucharist, so that they may all be made worthy to receive Holy Communion everyday.

Our Lady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Pray for us.

History of the Title of Our Lady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St. Peter Julian Eymard, of France, had a strong devotion to the Holy Eucharist and Our Lady and began his priestly life in the Society of Mary. “But his heart burned with the desire to establish perpetual adoration of Jesus in the Blessed Sacrament exposed upon a royal throne and surrounded by a large court of adorers. On February 2, 1851, at the shrine of Fourvière, the most Blessed Virgin had made him understand its necessity. ‘All the mysteries of my Son have a religious order of men to honor them. The Eucharist alone has none . . . .’ After several years of prudent reflection and interior combat, encouraged by Pope Pius IX, he founded the Congregation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at Paris on May 13, 1856” (St. Peter Julian Eymard: Apostle of the Eucharist Novena, p. 20).

The title of Our Lady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was first given to Mary by St. Peter Julian Eymard in May 1868, while speaking to his novices. A few years later he described what her statue should look like: "The Blessed Virgin holds the Infant in her arms; and He holds a chalice in one hand and a Host in the other." He exhorted them to invoke Mary: "Our Lady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pray for us who have recourse to thee!"

Later, Pius IX enriched the invocation with indulgences. Twice, St. Pius X did the same. On December 30, 1905, he granted a 300 days indulgence to the faithful who pray: “Our Lady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pray for us.”

"This title, Our Lady of the Blessed Sacrament, is perhaps the most meaningful of all," said St. Pius X.

In 1921 the Sacred Congregation of Rite authorized the Blessed Sacrament Congregations to celebrate each year, on the 13th of May, a "solemn commemor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with the intention of honoring Mary under the title of "Our Lady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And of course this Feast is still celebrated today with great joy by all the spiritual sons and daughters of St. Peter Julian Eymard.

Pope Bl. John XXIII codified the title of Our Lady of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when he declared St. Peter Julian Eymard a saint on December 9, 1962, at the end of the last session of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4日:聖瑪弟亞(宗徒)( 慶日)St. Matthias the Apostle

 教會在每年5月14日慶祝聖瑪弟亞宗徒慶日。關於這位宗徒的一生我們知道的只有《宗徒大事錄》中所留下的簡短記載(宗一15- 25):

 有一天,伯多祿起來站在弟兄們中間說: ─ 當時在一起的眾人大約共有一百二十名 ─ 「諸位仁人弟兄!聖神藉達味的口,關於領導逮捕耶穌的猶達斯所預言的經文,必須應驗。 他本來是我們中間的一位,分佔了這職務的一分;但這人竟用不義的代價買了一塊田地,他倒頭墮下,腹部崩裂,一切臟腑都流了出來。 耶路撒冷的居民盡人皆知,為此,他們以本地話稱那塊田地為「哈刻達瑪,」就是「血田」的意思。 原來在聖詠集上曾記載說:『願他的居所變成荒土,沒有人在那裏居住。』又說:『讓人取去他的職位。』 所以必須從這些人中,即主耶穌在我們中間來往的所有時期內,常同我們在一起的人中,由若翰施洗起, 直到耶穌從我們中被接去的日子止,由這些人中,應當有一個同我們一起作他復活的見證人。」

 他們便提出了名叫巴爾撒巴,號稱猶斯托的若瑟,和瑪弟亞兩個人。 他們就祈禱說:「主,祢認識眾人的心,求祢指示,這兩個人中,祢揀選了那一個,使他取得這職務的地位,即宗徒的職位, 因為猶達斯放棄了這職位,去了他自己的地方。」

 他們給二人拈鬮,瑪弟亞中了鬮,就列入十一位宗徒之中。

 由伯多祿的講話中我們得知,瑪弟亞屬於耶穌在是生活的見證人, 由於這個條件他有資格取代猶達斯成為宗徒,並在團體中經由聖神而取得這個重要的職務。

 根據比較晚期的傳說,聖瑪弟亞宗徒後來在依索匹亞宣傳福音,並在那裡為信仰致命。 在海倫皇后的請託之下,人們將他的遺髑帶到了德國西部古城Trier,安置在聖瑪弟亞中供人敬禮, 在中世紀時代此處曾是重要的朝聖地之一。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5日:聖依西多祿(農人) St. Isidore the Farmer

 聖依西多祿是西班牙馬德里人。領洗時,以依西多祿為聖名,因為聖依西多祿是西班牙有名的聖人。

 依西多祿,家道貧寒沒能上學,受僱在馬德里一位富翁家裡的農場工作。 不久,娶了一位賢淑的妻子,生活清苦,但夫婦二人熱心敬主,修務聖德,他們生了一個兒子,不幸幼年夭亡。 有幾個同事,向主人指控:依西多祿每天早晨到聖堂望彌撒,上工時常遲到。 主人見依西多祿每日工作成績並不比別人差,便躲在附近窺視。 他見依西多祿果真比別人來得晚,正想上前去責備他幾句,不料在依西多祿旁邊,突有一批白色的神牛出現,幫著依西多祿的牛耕田。 主人方才明白,為什麼依西多祿上工雖遲,工作成績不會打折扣。

 依西多祿常把自己的飯省給窮人吃。 有一天,村裡的農人舉行聚餐,依西多祿在堂裡念經,大家等了好久他還不來,便留下他的那份菜餚,開始用餐。 過了一會兒,依西多祿來了,後面跟著一大群乞丐。 大家說:「我們已經吃完,所以食物只剩下你這一份,這麼多人怎麼夠吃?」 依西多祿說:「你們不要急,今天,基 督的窮人,決不會餓著肚子回去的。」 他拿起那份菜餚,開始一個個分給所有窮人吃,最後大家都吃得飽飽的。

 某日,天降大雪,小鳥在殘枝上哀鳴,找不到食物。依西多祿見了好生不忍,便把背上的一袋麥子倒出一半,撒在地上供小鳥啄食。 別人都笑他有些傻氣。可是,回到屋裡那袋麥子還是滿滿的一點也沒少,磨成的麵粉也比平日多一倍。

 依西多祿於公元一一三○年逝世。死後四十年,遺骸供列聖龕,顯發許多靈蹟。

 公元一六二二年三月,聖依西多祿和聖依納爵、聖方濟各沙勿略、聖女大德蘭、聖斐理伯內利,同時榮列聖品。 這五位聖人被稱為西班牙的「五大聖人」。聖依西多祿也是馬德里的主保聖人。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6日:St. Simon - friar (St. Simon Stock)

Simon, an Englishman, was elected as one of the first Prior Generals of the Order and served during the difficult days of transition between hermits and friars. He died while on visitation of our friary at Bordeaux in the mid-thirteenth century. He has been venerated in the Carmelite Order for his personal holiness and his devotion to Our Lady. A liturgical celebration in his honor was observed locally in the fifteenth century, and later extended to the whole Order. Shortly after the return of the friars to Aylesford a major relic of St. Simon was retuned to England by the Archbishop of Bordeaux.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7日:聖劉文元(殉道)

 聖劉文元,貴州貴人,(一七六○),文元近四十歲時尚未進教。 嘉慶二年,有一位婺川的教友名冷納爵,販賣綢緞,在文元家借宿,乘機講論聖教道理,文元頓然感動,拜主奉教。

 嘉慶五年,風波又起,把文元捉去,發配黑龍江、烏魯木齊地方;一同充軍的還有另外五位教友,六個人在路上,夜宿早行,說不盡的苦楚。 文元在充軍的地方,差不多吃了三十年的苦,沒有一句怨言,反而勸化了不少人信主。好幾次有機會,他卻不肯逃走。

 被赦回家,依舊種菜度日,愛主愛人之心更加熱切,大家都叫他“愛人如己”。所以教內外的人,沒有一個不敬愛他。 北京文書來到,縣官命把聖人綁赴北校場,照例絞決。 正行絞時,忽現一個火球停在他的頭上,慢慢升上天空; 又出現一位少年,身穿大袖白夏布長衫,用袖子揩他的血說道:“可敬的老人,你生平最 愛清潔,我來幫你揩乾這些血跡。 ”隨即忽然不見了,教友們多認為必是天使。 (一九○○年五月二十七日),教宗良十三世宣他為真福。二OOO年十月一日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將他與百餘位中華殉道真福宣為聖人。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7日:聖巴斯加 St.Pascal Baylon

平凡人、卑微人,也能成聖。

 今天的這位聖人,可能只能用「卑微中的卑微人」這幾個字來形容。 他一生只能給人割草牧羊,以後有幸進入修會,也只能做點種菜、燒飯或洗碗與卑賤工作而已,但他最後卻成了一位聖人。 誰說平凡人不能成聖人?廿世紀大聖女小德蘭,生前有誰知道她是誰? 修院內她沒沒無聞,死後在寫修女備忘錄時,竟有人懷疑 她究竟做了些什麼,備忘錄上該怎麼寫? 真是謙卑的人是有福的,天國是屬於他們的。

 聖巴斯加 St.Pascal Baylon 於一五四○年五月二十四號(聖神降臨節),出生西班牙奧拉岡一個貧窮的鄉村,父母均是熱心敬主的教友, 因家庭貧寒巴斯卦理自幼為人牧羊渡日,從沒有上學讀書的機會。他從幼年開始就以替人牧羊為生。 但他並不抱怨這種窮苦的生活,反之,他忠心耿耿,善盡己職,一心為主人服務。 主人看他為如此忠厚,曾有意收他為嗣子,獨享豐厚的繼承權,那知竟被聖人所拒。 他曾對主人說:「吾主耶穌在世輕視財富,愛慕貧窮,我又如何能貪戀財物?」

 巴斯加非常想念聖母小日課,但由於不識字,便自己學習念字母,讀書寫字。 他每天赤著腳在岩石上行走,食不求飽,為了工作關係他不能每天到教堂望彌撒, 因此他在牧童衣外加上一件類似修士會衣的長袍,跪在地上念經祈禱,雙目朝向遠地的西愛拉聖堂望著。 有位與他一同放牧的牧童,親眼看見好幾次天神降下送聖體給巴斯加,聖體懸空,下面有一隻聖盤襯托著。 聖五傷方濟和和聖女加辣也曾顯現給他,囑他入方濟各會修道。 十九歲那年,巴斯加申請入「赤足」方濟各會,但會規嚴厲修院當局巴斯加太年輕不敢收錄他。 可是不久巴斯加的毅力受到大家的欽佩獲准入院。

 廿歲他離開本鄉赴瓦倫西亞,想入方濟會修道,可惜他未曾上過學被院方所拒。但他並不灰心失望,依然聽天由命,私毫不減愛主之心。 聖人雖又重操舊業替人牧放牲畜,但逢主日,必進堂望彌撒領聖體。由於工作上如此努力勤奮,那時已被人稱為「善牧」。 在山谷間若聞鐘聲響起,知道神父在做彌撒,他必然跪地以 示對聖體的尊重。

 廿四歲時,多年的宿望,終於如願以償,進入了一座方濟會修道。 該會會規雖甚嚴,唯聖人似嫌不足,因此除了唸經、默想、勞作等神功外,他還自願穿苦衣、打苦鞭,處處控制自己的私慾偏情。 據說他負責修會廚房時,因向窮人多施捨了一點食物,曾被院長責備;聖人虛心接受,從未口出怨言。 當年基督新教徒已橫行法國,西班牙方濟會無法與巴黎總會取得聯絡,聖人乃奉命遠赴巴黎傳達消息。 動身前院長告訴他,一旦被捕可能性命不保。聖人欣然接受這項危險的任務,並時 時準備為主犧牲自己的生命。

 巴斯加以一位輔理修士的身份,且一句法文也不會講,居然奉教會委派越過戰區告會務, 他在路上照常穿著會衣,路經奧爾良時,許格諾黨人反對信相聖體聖事(不信耶穌隱藏於麵餅中)而與巴斯加起衝突, 巴斯加提出各種證理駁倒了許格諾黨人,使他們老羞成怒,用亂石擲擊他,但巴斯加而賴上主護佑平安脫險。 幸好他只被惡徒毒打一頓之後,令他又返回老家。

 我們這位天主的忠僕雖目不識丁,更沒有受過任何教育,但因常思念天上的事,再加上天主的恩寵源源不竭, 結果竟成了一位精通神學的學者,會中的名師神長反而向他移樽就教。 無怪當地大主教不禁向人慨嘆道:「我們孜孜不倦日夜研讀經書,竟還不及一位鄉野牧人,只用祈禱默想就能得來學問!」

 有一次,巴斯加在飯廳打掃時,一位修士恰巧經過從門縫裡張望,看見巴斯加在房裡對著聖母像笑容滿面手舞足蹈,神采奕奕貌如天使般。 擔任數十年會長職務的徐墨納神父說道:「在這悠長的歲月,我與巴斯加相處,從沒發現他有任何缺點及疪議之處。」 而巴斯加最出名的特點是他對於聖體聖事的特別敬禮。 修士們 常見他一連數小時高舉雙手,僵直地跪在聖體龕前,朝拜吾主耶穌的聖體,所以人們稱他為「聖體聖事」的聖人。

 聖人的信德已開始傳開,種種奇蹟也接踵而至。如消除溫疫,又如一位修士受傷流血不止,他能畫一個十字聖號在傷口,鮮血竟立刻停止。 聖人更能預告別人的死期,勸他們妥善準備自己的靈魂。 可能由於生前已有那麼多奇蹟,後來列品審查時,一位樞機竟向全體審查員說:「自古以來,聖跡如此多且大,無人能超過 這位聖人的!」

 聖人於公元一五九二年聖神降臨節安逝(他誕生的日子也是在聖神降臨節)享年五十二歲,在臨終前口裡不斷在誦念著耶穌聖名。 聖巴斯加生前與死後均顯有許多靈蹟,所以他立聖品的程序進行非常迅速。 果然不久,公元一六九○年教會就宣佈他為聖人,並因聖人特別恭敬聖體,更立他為恭敬聖體的主保。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18日:聖若望一世(教宗、殉道) St. John I

教宗(523-526)、殉道者。

 義大利曾有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被支持異端思想的皇帝所統治,為時三十年之久。 這段時期,君王對天主教正統信仰者所採取的是寬容政策,但卻在年輕的若望被選為教宗之後,這項寬容政策改變了。

 聖人誕生於義大利的都斯卡納(Tuscany)。當前任教宗Hormisdas於523年過世之時,聖人被選為繼任的教宗。 當時,統治義大利的皇帝是德奧多王(Theodoric),他是一位支持亞略思想的哥德人。 但是,這位具有亞略背景的國王,在他掌握政權的初期,對於正統信仰的下屬是非常寬容的,甚至還很賞識他們。 但就在聖人被選為教宗之後,皇帝的態度開始有了戲劇性的轉變,起因歸咎於以下的二個事件: 一是國王懷疑羅馬的參議院與君士坦丁堡密謀企圖推翻他的王位(此乃國王自己的觀點); 二是拜占庭帝國五十年來的第一位天主教皇帝猶斯定一世 (Justin I),對亞略異端所發布的壓制訓令。

 由於,東方的亞略思想備受皇帝的壓制,因此,他們便開始向西方世界求助,希望能藉由西方世界的調停而稍獲喘息。 於是,德奧多威脅猶斯定一世,若他不願取消對亞略的壓制,他將不惜對君士坦丁堡發動戰爭。 不過,德奧多最後並未採取這樣激烈的手段,反而是決定委任五位主教與四位參議員前去君士坦丁堡與他協商, 這個協商團的領隊便是教宗若望一世,儘管他本身非常反對國王的這項願望。 關於這個協議的內容我們所知甚少,我們並不知道教宗究竟帶了什麼信息給對方,也不知道他究竟執行了什麼樣的使命; 我們只知道,教宗成功地說服了東羅馬帝國的皇帝,使其退讓並減緩了對亞略的壓制策略, 同時也避免了在義大利的亞略支持者對天主教正統信仰者的報復行動; 教宗的此次東訪,還同時化解了東、西方教會自482年來逐漸高漲的敵對張力。

 然而,日子一天天地過去,德奧多王對這使節團的疑心卻日漸加增。 就在等候他們回國之際,國王下令屠殺與聖人過從甚密的神、哲學家 Boethius 與Symmachus,對他們控以叛國的罪名; 並且,就在國王得知聖人與東羅馬帝國皇帝友善的對話內容之後,德奧多就認定這些人將要與拜占庭帝國密謀圖反。 於是,就在使節團回到拉維納(Ravenna)的首都之時,德奧多下令逮捕教宗若望一世,並將其囚禁在監牢裡。 不久後,聖人即因殘酷的牢獄之刑而死在獄裡了。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0日:聖伯爾納定(司鐸) St. Bernardine of Siena

(1380-1444)

 1400年,可怕的瘟疫席捲了整個義大利,希耶納城(Siena)更是災情慘重。 當時,光是醫院內一天就有二十位的病患死於此種疫情。然而,許多病患之所以死亡,事實上是缺乏妥善的照料之故。 當時,全城都壟罩在一種令人沮喪的景況裡,因為身患重病的人越來越多,而願意協助照料病患的人卻越來越少。

 此時,有一位剛二十歲的青年卻站在滿是病患的醫院門口,他不是為來尋求協助的,而是來協助病人。 這位年輕人就是聖伯爾納定,他在1380年時生於義大利的Carrara,年幼時即常到此處照顧病患。 他不僅自己前來,更將與自己年紀相仿、一樣有意願服務臨終病患者帶來醫院。 四個月來,聖人與其友伴日夜不停的工作;他們不僅安慰病患,更將他們組織起來清理醫院。 就在瘟疫盛行的末期,聖人自己也因精疲力竭而病倒了。這就是聖人做事的方式 - 無論從事什麼,總是全身投入。

 當他痊癒之後,他又立即起身回去照顧病患,但此次照料的不是整個醫院的病患, 而是他病弱的姑母(這位姑母曾在聖人七歲痛失雙親時,獨力將他撫養成人)。十四個月來,聖人無微不至地照顧著這位至親。 聖人照顧一人與照顧百人時所付出的心力是相同的,就如同他歸化一人時所付出的努力,也與他向全城宣講悔改時的努力相同。 不久,聖人的姑母過世後,伯爾納定便開始認真思考天主在他身上所願意實現的旨意。

 據聞,聖人年輕時非常厭惡粗鄙的言談,若聽人言及此類話題,便會滿臉通紅。他的同學很想藉此逗弄聖人,但卻常躊躇不前。 當時,城裡有個無賴卻想藉激怒聖人來取樂。 於是,他便在一次公共的市集中,逮住機會堵在聖人的面前,以粗鄙的話語來嘲弄小伯爾納定。 這個無賴原以為聖人會以離開的方式來躲避這種嘲弄,但沒想到聖人卻狠狠地賞了這個無賴一耳光,使他在眾人面前羞愧地逃走了, 這事件讓眾人對聖人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那一段在希耶納求學的期間,聖人將自己整個地投入在祈禱與齋戒之中,為的是能求得天主的聖意; 有些人希望他能繼續留在醫院內照顧病患,然而他卻選擇在1403年時加入方濟小兄弟會,並於1404年時晉鐸。

 當時的方濟會,在宣講傳教的使命上頗負盛名,但伯爾納定卻因為聲音過於微弱與沙啞之故,很少外出宣講。 為此,聖人便在「幕後」默默地工作長達12年之久,並將所有精力都奉獻在祈禱與自己靈魂的皈依之上。 然而,戲劇性的轉變卻在這階段的末期發生: 一次,聖人前往米蘭參與一趟傳教的使命,他清晨起床為預備自己的聲音好能宣講時, 突然,他的聲音變得極為洪亮且具有說服力,現場的聽眾也都被他的道理所懾服,以致聖人必須承諾還會再返回宣講,否則無法離去。

 自此,聖人便開始了教宗碧岳二世 (Pope Pius II)所謂的「第二位保祿」的傳教使命。 就如同往常一樣,聖人再一次地將整個自我,包括全部的身、心、靈都投注在這一宣講使命裡: 他徒步橫越了整個義大利專司宣講,一日數次,每一次的宣講都好幾小時。 據聞,聖人不僅宣講罪罰,也同樣宣揚德行的賞報,但最後都會將焦點置放在耶穌的仁慈與聖母的慈愛這主題上。 因此,他可說是那時代中最偉大的宣教者。 只要他的足跡所到之處,即便是喧騰的城鎮也會安定下來; 他還努力攻斥四處蔓延的異端邪說,並吸引三萬群眾追隨聖方濟關於「惡習與德行」、「永罰與光榮」的宣講。

 伯爾納定最為人所週知的,是他對耶穌聖名的敬禮。 他為敬禮耶穌聖名,曾設計出一個符號,其結構是在一個燃燒的太陽上, 畫上三個哥德式的字母IHS(此乃希臘文「耶穌」的前三個字母)。 這種聖名的敬禮開始廣傳,後來甚至出現在許多聖堂、家庭與公共建築之中。但因著某些人的忌妒,這種敬禮在教宗前被控為迷信。 為此,聖人虛心地接受調查。最後,因著聖人眾所週知的聖德與對教會的忠誠,這項控訴很快地就被澄清了。 於是,在一段的沉寂之後,聖人很快地又回到了宣講台上。

 伯爾納定曾拒絕過一些城市希望他作為主教的請求,但他卻無法躲避修會任命其為總會長的責任。 這段期間,聖人的全部精力全置放在修會的更新上,務使其回歸到修會的原始神恩裡。

 在聖人最後的年歲裡,他感到應再回到宣講的使命上,於是便辭去總會長的職務,再次地全心投注在宣講的使命之中。 儘管聖人自知已來日不多,卻仍舊馬不停蹄地奔走於宣講之途達五十日之久。 最後,聖人於1444年的5月20日病逝於宣講的路途之中,享年64歲。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1日:聖多福.麥哲倫(司鐸)及同伴(墨西哥殉道) St. Christopher Magallanes & companions

 聖多福1869年生於墨西哥聖辣法鎮;當地發生教難時,勇敢為信仰作證。 1927年5月25日,聖多福與21位教區司鐸,及3位平信徒被槍斃,為主捐軀。 在行刑之前,他勇敢承認基督君王,且堅定同伴之信心,說:「不要怕,只有一刻,以後就是天堂。」

5月22日:聖李達.加西亞(修女) St. Rita of Cascia

絕望主保

 聖婦李達對基督苦難有一分特別的虔敬。 有一次,她聆聽有關十字架的道理後,突然感到耶穌茨冠上的荊棘射到她額上,留下永不退去的傷痕,成了她對主耶穌的「愛的記號」。 她對主的堅強信德,教她將一切交託上主,她那鍥而不捨的信望愛精神,正是我們遭遇絕境和困難時的好榜樣,她因而被奉為絕 望事件的主保。

 聖婦李達於公元一三八一年生於翁伯利亞 (Rocco Porenna)(意大利)。她一生以三種身份修德成聖。 首先,未出嫁前,以女兒的身份;之後,以妻子的身份;最後,棄俗修道,以修女的身份修德立功。

 李達自幼就有獻身事主的志願。可是父母已為她選擇了配偶,她完全服從,因她知道天主聖意要這樣作。 李達的丈夫性情暴戾,喜怒無常,一連十八年,李達逆來順受始終沒有怨言。兩個兒子漸漸長大,不幸也沾染上父親的惡習。 李達每日以淚洗面,哀求上主保全他們的靈魂清白無損。後來,丈夫良心發現,立志改過。 不料有一天,在外與別人發生爭執,動起武來,重傷而死。 這件兇案如何發生,沒人知道原因,但李達的兩個兒子立誓要替父報仇。 因依當時的習俗,父仇不共戴天,兒子必須手刃殺父仇人,才算是英雄好漢。這種觀念與天主的誡命顯有抵觸。 李達力勸無效,就祈求上主阻止兒子們犯殺人的大罪。果然,兩個兒子都突然患了重病,無法執行報仇計劃。 李達衣不解帶侍候他們,目的是要勸他們改過,寬恕仇人。終於,在他們臨死前辦妥了告解,也表示寬怒了仇人。

 李達夫死子亡,孑然一身,萌生修道意念。她申請入加西亞(Cascia)女修院,誰知會章規定,已婚者不能入院。 李達三次都被駁回。最後,修會當局破例批准她入院修道。李達在修院裡,一如過去一樣,謙遜服從。 有一次,院長為了考驗她的服從意志,命她在一棵已枯死的葡萄樹上澆水。李達遵命服從天天澆水,一句話也不說。 李達在一切事上,都以熱受吾主的心為出發點和歸宿。她自幼對耶穌苦難,有特別的傾慕。一有空就默想耶穌苦難的道理。 有一次,她聽了聖雅各伯講耶穌茨冠聖傷的道理,心裡非常感動。忽然,頭部覺得非常痛,似乎有一根荊棘剌入她的額部。 不久,額部發腫,有濃液流出,氣味惡臭,旁人竟無法走近。這奇特的傷,只有一次暫時的痊癒。 那是一四五○年的事,那年是聖年,李達想和修女們一同到羅馬朝聖。她熱烈的祈禱後,傷口好了。 可是,朝聖回來,額部又腫爛如前,直到她去世的為止。

 李達臨死的時候,請旁人到花園採一朵玫瑰花來。那時是五月,並不是玫瑰開花的季節。 大家以為是病人臨終前的幻念,然為了不拂逆她的意思,就到花園去。 不料,一開園門,真有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就採了下來,遞給李達。李達又向旁人要了兩枚無花果。 人們到花園一看,那棵枯萎的無花果樹上,真結了兩枚鮮艷的無花果。 所以有些修院會在每年聖婦李達的瞻禮中,舉行祝聖玫瑰花的禮儀。聖李達於公元一四五七年五月廿二日安逝。 最近一次啟棺檢視時,還是完好無損,沒有腐爛。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4日:聖母進教之佑 (特別為中國教會祈禱)

畫像

聖母進教之佑降福

 五月是聖母月,是特別恭敬聖母的月份。 在五月裡有一個恭敬『聖母進教之佑瞻禮』的日子,那就是在五月二十四日,並且在這日之前的一個月內﹝共三十一日﹞,就是母佑月。 即在每年的四月廿四日母佑月便開始,聖母進教之佑降福的確是大開聖寵的寶庫, 只要在聖母祭台前舉行祈禱頌唸聖母進教之佑九日敬禮、彌撒、聖體降福, 求大能的聖母,救助我們於危難中及一切的懇求,聖母進教之佑必定會俯允所求的。

 『進教之佑降福』是聖鮑思高神父於一八二六年五月三十一日,對他的學生敘述這樣的一個夢境: 在一望無際的大海洋上面,兀然樹立著兩枝很高很堅實的石柱。 兩柱相隔不遠,一條柱上有著無玷童貞聖母的像,像的底部掛著一個牌子,上邊寫著:『進教之佑』; 在另一枝更高更大的柱上,有一個相當大的聖體,聖體下面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信友們的救星』。 海洋上有一隻大船,由許多小船圍護著,而敵艦有著大炮槍彈和各種武器,正向著大船圍攻。 大船上那個最高的領袖便是羅馬教宗,他指揮著小船應戰,戰鬥越來越激烈,大船向著兩枝石柱航行,船舷都給炮彈炸開了巨大創口。

 突然教宗受了重傷倒在甲板上,在旁的人趕緊扶起他來;不一會兒,教宗再度受傷,這回倒下死了。 但是另一位教宗馬上接任,新教宗克服了一切險阻,把船駛到兩枝大柱當中,並把船頭的鐵鰱則縛在放有進教之佑聖像的柱上。 這時發生了一種極大的轉變,敵艦紛紛逃跑,橫衝直撞,互相撞擊,正在沉沒的船,把身旁的船也一同拉下去。 而公教作戰的船也紛紛駛過來,繫在那柱上,其他公教沒作戰的船,也趕緊駛過來,在兩柱間下錨,跟大船一樣,安祥地享受著海上的一片寧靜。 聖鮑思高神父說到這裡,便向盧華神父發問對這夢的意見。盧華神父便分析認為:教宗坐的船,便是聖教會,教宗就是聖教會的元首; 船是人們,海是世界,擁護教宗的是信友,其他的人便是教宗的敵人;救難的兩條石柱,就是至聖童貞瑪利亞的敬禮,和聖體的敬禮。 這夢明確地告訴我們,聖鮑思高神父是深信公教信友們的得救,全在乎於聖體和聖母進教之佑的敬禮。

 我們也可以肯定『進教之佑降福』的來源,是從夢而來的,聖母親自把這降福啟示給他,憑著這降福,聖母要做偉大絕倫的奇蹟。 聖母在加爾瓦略山上許下諾言要做我們的母親,如今她憑著『進教之佑降福』,展開慈祥的手,撒給我們母性的恩澤。 祈求吧!請向聖母進教之佑祈求吧!

【聖母進教之佑降福經文】

啟:上主的聖名是我們的助佑。

應:因為祂創造了天地。﹝聖母經一遍﹞

啟:天主聖母、榮福的童貞女。

應:我們投奔到妳的蔭庇之下,在急難中幸勿拒絕我們的哀禱,但請速助脫免一切危害。

啟:瑪利亞、進教之佑。

應:為我等祈。

啟:上主、求祢俯聽我的祈禱。

應:願我的呼聲上達於祢。

啟:願主與你們同在。

應: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啟:請眾同禱:

應:全能永生的天主,祢因聖神的功能,預備了榮福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身靈,使其堪為祢聖子的宮殿。 求祢使凡樂意敬禮聖母者賴她仁慈的轉達,能脫免一切現世的罪惡和永遠的喪亡。 因我們的主基督。亞孟。﹝神父向領受降福的人洒聖水,同時唸﹞:

啟: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及聖神的降福幸臨於你們,並永遠常存。

應:亞孟。聖母進教之佑,請為我們祈求。

【奉獻聖母進教之佑誦】

 至聖無玷童貞瑪利亞,教會的母親,信友的助佑,我們將心靈完全奉獻給妳,摯誠地愛慕妳,衷心地服侍妳, 奉獻我們的明悟與思想,奉獻我們的心靈與情素,奉獻我們的肉身及全部氣力,我們應許以後要常為增加天主的光榮與救人靈魂而工作。 無可比擬的聖童貞!妳常是教友的護佑,求妳繼續庇佑我們,尤其在我們這時代,求妳抑制聖教的仇敵,使他們的惡計悉歸空虛。 求妳光照堅固主教司鐸,使他們常精誠團結,一致服從不能錯的導師──教宗。 求妳挽救冒眛的青年,使他們脫免無信仰與惡習的狂浪, 求妳啟發修道的聖召,增加聖職人員的數目,使耶穌基督的神國,因他們的工作擴展天涯地角。

 最親愛的母親,我們還求妳常以慈愛的目光,垂視那些投身於無數危險的青年,那些可憐的罪人,那些垂危的病人。 聖母瑪利亞,妳是我們甘飴的希望,仁慈的母親,上天的福門,教會之母! 求妳教導我們效法妳的德行,尤其效法妳天使般的端正,深沉的謙遜和熾熱的愛德,使我們在可能範圍內, 在世俗場中以我們的善行,表現出妳聖子耶穌的活像,使人們認識愛慕妳,因而能拯救眾多的人靈。

 聖母瑪利亞,進教之佑,還求妳庇蔭我們,賜我們在誘惑中能立刻以依恃之情呼求妳,使能克勝我們靈魂的仇敵,獲升天國,永遠讚美妳。

【向信友之助佑聖母禱文】

 聖母瑪利亞,大能的貞女,妳是教會顯赫、偉大的庇護,妳是天主子民神奇的助佑; 妳嚴肅如陣容整齊的軍旅,把世上所有異端邪說都摧毀了。 在困難、戰鬥、痛苦中,求妳保衛我們,克勝仇敵;在我臨終時,求妳迎接我們的靈魂進入天國。亞孟。

【聖伯爾納多向聖母誦】

 吁,最仁慈的童貞聖母瑪利亞,求妳記憶著:自古以來,未曾聞有向妳請求保護、望妳幫助或懇求妳轉達的人而遭妳拒絕的。 今我罪人,懷著這樣依靠的心,奔向妳,哀慟我的罪過,待立在妳側旁,天主聖子的母親,萬勿棄絕我的祈禱, 但請俯允我的所求,天主聖母,我們投奔到妳的庇祐之下; 當我們在危難中,請勿棄絕我們的祈禱。榮福的童貞女,求妳拯救我們於危險之中。亞孟。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5日:可敬者聖伯達 (司鐸、聖師) St. Bede the Venerable

司鐸、聖師(672-735)

 聖伯達是在教會歷史中,少數還存活於世時即被世人所敬禮的聖人之一; 他的著作充滿信德,以致仍在世時,公議會便明令各地教會應公開宣讀他的著作。 聖人誕生在英格蘭 Wearmouth-Jarrow 的聖伯多祿與聖保祿隱修院附近。 7歲時(680年)即被送往該隱院接受本篤會院長畢斯可 (Biscop) 與伽福立 (Ceolfrid)的教育。 於是,在妥善與明智的學術訓練下,聖善的隱士們教導出了一位極為傑出的學者,甚至可說是當代中最為出類拔萃的一位。 稍後,聖人自己也成了該隱修院的修士,且在702年他30歲時領受鐸職(聖人19歲時領受執事職)。

 自此之後,除了少數的短暫外出拜訪外,他終其一生都生活在隱修院內,完全地將自己投身在聖經的研究、教學和寫作之上。 因此,除了一次為赴約克郡總主教的授課之邀,聖人短暫地離開隱院數月之外,聖人畢生的年歲都是在隱院內度過的。 儘管包括教宗Sergius在內的許多王公貴族都想拉攏聖人,但他總是不為所動。

 聖人被視為是當時最有學識的人。 他的著作幾乎涵蓋了當代的所有學術領域,可說是那時代知識的一個縮影; 他的作品,舉凡梅瑟五經與其他聖經著作的詮釋、神學與科學方面的論述、歷史性的作品、聖人傳記等,無一不是經典之作。 除了數本他在隱院內手抄的著作之外,他自己本身的著作就有45部之多,其中關於聖經的詮釋就有30餘本。 然而,在學術上,他最為耀眼的卻是在英國的歷史與藝術領域上的貢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力。 他最有名的著作是 《Historia Ecclesiastica-教會史》, 該書是一部關於英國教會與人民的歷史性著作,約完成於731年;書中記錄了729年以前, 基督教文明在英格蘭的所有重要事件,幾乎是研究英國初期歷史的主要資料來源。

 可以這樣說,在學術的領域中,聖伯達是一位極為嚴謹且卓越的學者,相當具有自己的風格,有「英國歷史之父」之稱; 在英國學界中,他還是第一位以主後 (A.D.-anno domini) 來標記歷史事件的英國學者;另外,聖人在教會中還素有「可敬者」之稱,除了因為他那為人所懾服的智慧與學識之外, 更因著聖人本身極為崇高的聖德,該頭銜在853年的Aachen公議會上正式予以確認。 聖人還同時是教會在1899年以前,被教會冊封為聖師的惟一英國人。

 據聞,聖人最後於735年的5月25日,在他最喜愛的祈禱「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的詠唱中與世長辭, 地點就在他畢生生活的隱院內。 聖人過世後,一個歷史的黃金時代也告終結了:因為它已實現了西方基督教文明融合北方非羅馬文化(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的目的。 一般來說,聖人被視為是學者與歷史學家的主保。

 「耶穌升天前的星期二,伯達氣喘轉劇,頗為痛苦。 但是,他那一整天仍在教導我們,並和善地口授,令人筆錄;在講述其他事務時,他曾數次如此說; 『你們趕快學習吧!我不知道還能活多久,或許造物主不久就要把我取去。』 在我看來,他好像自知死期已近,因此整夜未眠,只是感謝主恩。

 天色微明,已是星期三了,他吩咐我們應快快寫完我們手上的書。我們一直寫到九點,那時按傳統我們應舉行聖髑遊行。 當時就有一人對他說:『最可敬的老師,您所口述的那本書還缺少一章;若我們再問些問題,會打擾到您嗎?』 他回答說:『容易,拿起你的筆和墨水,趕快寫下。』他便照樣作了。

 每個人都悲傷哭泣,尤其因為他說能在世上與他見面的時候不多了; 但是,他們也感到歡欣,因為他說:『若造物主喜歡,這是我要回到祂那裡去的時候了,是祂造了我; 當我還是烏有時,是祂從虛無中造了我…我啟程的時候到了,因為我切望消失,為能與基督同在, 因為我的靈魂切望看到我的君王基督、看到祂的榮耀。』

 名叫維伯德的小孩向他說:『敬愛的老師,我還有一句話還未寫下。』他說:『快寫吧!』片刻後,小孩說:『這句話寫好了。』他說: 『好,你說的對,一切都完成了!』

 他就坐在小房間的地板上,當他唱到:『願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時,就吐出了最後一口氣。」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5日:聖額我略七世(教宗) St. Gregory VII

(672-735)

 聖人原名希德伯朗,約在一○二八年出生於意大利都斯卡納省;後在羅馬受教育;入本篤會度隱修生活。 他曾以特使身份幫助當代的幾位教宗,致力於教會的革新。 一○七三年繼承伯多祿位,取名額我略七世;日後特別遭受國王亨利四世的攻擊,逃亡至意大利撒萊諾。一○八五年逝世。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5日:聖瑪達肋納.巴斯(貞女) St. Mary Magdalene of Pazzi

Jesus desired St. Mary Magdalene of Pazzi to visit Him in the Most Blessed Sacrament thirty-three times a day; and this beloved spouse of His faithfully obeyed Him, and in all her visits to the altar approached it as near as she possibly could, as we read in her life.


St. Mary Magdalene de’ Pazzi is a symbolic figure of living love that recalls an essential dimension of every Christian life, says Benedict XVI. The Pope said this in a letter to the Cardinal Ennio Antonelli of Florence, Italy, in honor of the 400th anniversary of the Carmelite mystic’s death (1566-1607).”She did not let herself be conditioned by the world; the world, though Christian, did not satisfy her desire to become ever more similar to her crucified Spouse,” wrote the Holy Father.

Born in Florence on April 2, 1566, into a noble family, she was baptized with the name Catherine. The future saint entered the Monastery of San Giovannino of the Dames of Malta.

It was there, on March 25, 1576, that she received her first Communion, and then a few days later, she made a vow of perpetual virginity.

When she was 16, she entered the cloistered Carmelite Monastery of St. Mary of the Angels and took the name Mary Magdalene.

In March 1584, she fell ill, but was able to make her religious profession later that year on the feast of the Holy Trinity.

Ecstasies

“Thus began an intense mystical period from which would come her fame as a great ecstatic,” recalled the Pope. Her confessors, in order to determine if these ecstasies where divinely inspired, obliged her to tell her superiors everything that she was experiencing. Her sisters wrote down her words during and after the ecstasies. Benedict XVI described these as intense experiences “that, at only 19 years old, rendered her capable of understanding the mystery of salvation — from the incarnation of the Word in Mary’s womb to the descent of the Holy Spirit on Pentecost.” These experiences were published as “Forty Days” (1584), “Discussions” (1585), and “Revela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1585). The volumes describe “eight days of wonderful ecstasy from the vigil of Pentecost to the Feast of the Trinity,” wrote the Holy Father. He continued: “Five years of interior purification were to follow — Mary Magdalene de’ Pazzi spoke of it in her book ‘Probation,’ in which the Word, her Spouse, removed from her the feeling of grace and left her, like Daniel in the lions’ den, to suffer many trials and temptations.

“Her great desire for Church reform was born during this time, after witnessing rays of light from on high in the summer of 1586, showing her the true state of the Church in the era after the Council of Trent. “Like Catherine of Siena, she felt ‘compelled’ to write letters to the Pope, cardinals of the Curia, her archbishop and other Church leaders, encouraging them to work for the ‘Renewal of the Church,’ as the title of the manuscript says.”

Calvary

Eventually, tuberculosis forced her to slowly withdraw from the active life of the community. “Purified love, which beat so strongly in her heart, opened her to the desire for full conformity with Christ, her Spouse, even unto sharing with him the ‘nudo patire’ [naked suffering] of the cross,” the Pope continued.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her life were a true Calvary of sufferings for her.” She died on May 25, 1607. Her incorrupt body is under the altar of the Church of the Monastery of St. Mary Magdalene de’ Pazzi in Careggi, Florence. She was beatified on May 8, 1626, by Pope Urban VIII, also from Florence, and was canonized by Pope Clement IX on April 28, 1669. Benedict XVI added: “During her life she would ring the bells and exhort her fellow sisters saying: ‘Come to love Love!’

“The great mystic from Florence, from her convent and from the Carmelite monasteries that aspire to her, we pray that we may still hear her voice in the entire Church, spreading the proclamation of God’s love for every human creature.”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6日:聖斐理伯內利 (司鐸)(紀念)St. Philip Neri

 聖斐理伯內利生於公元一五一五年。幼年喪母,由繼母撫養成人。繼母為人仁慈,斐理伯童年生活相當愉快。  十八歲時,父親送他到伯父家,那伯父擁有鉅產,膝下無兒,很想把斐理伯過繼為嗣子;但在那一段時期,斐理伯的心靈出現特殊的轉變。 他開始對世俗事務表示厭倦,便別離伯父啟程赴羅馬。那時他身無分文,舉目無親,可是他一心倚靠天主,求天主指示他應朝什麼方向走。 不久,一位同鄉收容他,為答謝主人的盛情,他每天給主人的小孩授課。 斐理伯每天只吃一餐,房裡僅一床、一椅和幾本書。他日夜祈禱默想,二年內他的內修打下了基礎,開始研究神哲學,不久學問大有進步。 三年後,他從事傳教工作,那時羅馬正陷於宗教低潮,人民對靈魂生活已不大關心,斐理伯為羅馬信友注入了新的活力。 所以後人稱他為「羅馬的宗徒」洵非過譽。

 公元一五四四年聖神降臨節前夕,斐理伯在聖斯德望堂祈禱,突有一個火球飛到他口裡直達胸口,斐理伯頓覺神采奕奕,愛主熱情奔放。 他高呼:「主啊,夠了!夠了!我再也受不住了!」 從那時起,每次他愛主熱情沸騰,心中好像火燒似的劇跳,全身震盪,有時連椅子或床都會震動,好似要被愛主的烈火熔化了。  公元一五四八年,斐理伯創立一個在俗信友的善會。這個善會組織,日漸發達,創立了有名的聖三醫院。 那時,斐理伯還只有三十四歲,他的神師要他去領受鐸品神職,一定能有更大的成就。 斐理伯服從神師的意見,接受鐸品訓練,一五五一年祝聖為司鐸。 斐理伯創立了一個新型的組織「經堂會」,成績奇佳,會士人數日漸增加。

 斐理伯去世前兩年,辭去會長職務。他因身體衰弱,行走不便,每日在臥室旁一間小堂獻彌撒。他每日在彌撒中,都有神魂超拔的景像。 所以望彌撒的人後來都知道了,每天當他念到「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者」這句經文時,大家便退出聖堂,把蠟燭吹熄,點上一盞小燈, 把堂門關上,門口掛一塊牌子:「神父在內舉行彌撒」。過了二小時,大家再回來,繼續進行彌撒。 公元一五九五年耶穌聖體膽禮節,斐理伯神采奕奕,容光煥發。醫生說他十年來沒有過這樣好的丰釆。斐理伯明白死期將至。 那一天,自早晨到晚上斐理伯聽告解,如平常一樣。到了半夜突患重病,門徒們齊集床前共念善終經。 斐理伯舉手降福眾人後,瞑目安逝,享壽八十歲。公元一六二二年榮列聖品。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7日:聖奧思定坎特伯雷(主教) St. Augustine of Canterbury

 聖人原在羅馬安德肋隱修院修道,五九七年奉聖教宗大額我略之命,往英國傳揚福音。聖人為肯特君王愛特伯施洗。 後被祝聖為坎特伯雷主教,一生勸化多人;曾在肯特郡王轄地建立了教會團體。六○五年五月二十六日逝世。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7日:聖伯多祿(桑實)(主教、殉道) St. Peter Sanz

 聖白多祿、桑實 (西班牙文:San Pedro Sans y Jordá, 1680年9月22日-1747年5月26日)是18世紀到中國福建傳教的天主教傳教士。 他生於西班牙塔拉戈納,為羅馬天主教多明我會會士,1732年到1747年間擔任天主教福建教區主教, 1747年因傳播天主教而在中國福州被殺,2000年10月1日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為聖人,為中華 殉道聖人之一。

 1680年9月22日,白多祿生於西班牙塔拉戈納省多篤撒教區的亞斯谷鎮,出生時母親和孿生妹妹俱亡,次日在本村教堂領洗, 取名伯鐸•若瑟•安德肋。白多祿的舅父何彌額神父是萊里達當地教區的司鐸,白多祿幼年時就被其父託付給舅父進行教育。

 17歲時,白多祿進入萊里達城的多明我會修道院學習,1698年7月6日,18歲的白多祿發願後成為修士, 並取了“殉道者伯鐸”的會名。6年後的1704年9月24日,他又晉升為神甫。 1707年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萊里達城受到攻擊,白多祿參與了救治傷員的工作。 1709年,他被派往薩拉戈薩做教學工作,並成為了當地聖母玫瑰會的指導司鐸。 1712年秋天,他加入由多明我會玫瑰會省42名神甫組成的傳教團, 離開西班牙加的斯港先赴墨西哥,再由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出發前往菲律賓,經過全程11個月的旅行,終於到達馬尼拉。

 當時,多明我會已經成為羅馬天主教在華傳教的主力,由於多明我會反對祭孔祭祖而導致了禮儀之爭,被清朝禁止傳教, 很多傳教士遭羈押或驅逐,就在這種背景下,白多祿還是決定到中國傳教。 經過在菲律賓1年零8個月的等待後,1715年6月22日,白多祿與華雅敬神父一起由馬尼拉出發前往中國,6月29日到達廣東,

 為躲避口岸的官兵,白多祿又轉往廈門登陸,但仍被中國士兵抓獲,不過由於負責的軍官不願追究,白多祿被釋放。 隨後,他經泉州、興化一線北上,前往當時福建天主教的中心地區閩東福寧州福安縣傳教。 這時他開始使用自己近音的漢語名字“白多祿”,來取代西班牙文名伯多祿•桑實。

 初到閩東,白多祿奔波於福安的各個鄉村間傳教,成立了聖多明我第三會,並使600多當地的文人士紳皈依天主教, 還組織了公教仕紳協進會,這些在地方上頗具影響的人物大大幫助了白多祿的傳教行動, 曾經有士兵進入鄉村民居內搜捕傳教士,結果當地信教的士紳到縣衙控告士兵擾民,還獲得勝訴。 同時,白多祿在當地成立了聖母玫瑰會,勸教友勤念玫瑰經。

 此外,他還在穆陽建立了玫瑰聖母堂,在康家板(康厝)建立了天主聖三堂。 在此期間,他的逐漸適應並接受了中國的生活方式、學習了當地的文化風俗,爭取到許多教友的支持。 在被選為福建傳教區的區會長之後,白多祿苦於傳教人手不夠,請馬尼拉會省加派傳教士赴閩, 但從馬尼拉出發到澳門的4位西班牙籍傳教士被葡萄牙人所阻撓而無法進入中國境內, 只得在一年後喬裝成漁民從廣州登陸再輾轉來福建。 不久,華雅敬神父被調至福建任區會長,白多祿就南下到閩南地區傳教。

 1723年(雍正元年)雍正皇帝上台後,清政府加大了禁教的力度,嚴厲禁止天主教活動,並懸賞傳教士的人頭, 當時白多祿仍在漳州,只得隱居起來,晝伏夜出,在晚上去見教友。這種情形持續了6年。 1724年,清政府下令將全國的傳教士都集中於廣州,最後驅逐到澳門,不許回中國傳教。 福建的天主教堂被政府沒收充公,教徒也被勒令放棄信仰。 這時,福建的華雅敬會長決定讓一部分傳教士去廣州,以迷惑官府,剩下的傳教士則留下並隱藏起來。 如此,福安一帶的天主教仍然在地下秘密傳播,許多傳教士躲到寧德縣嵐口村,1726年時福安還有18座教堂,教徒超過一萬名。 不久,教廷使者來到中國和清政府商談這次危機,儘管沒有解決問題,但局勢也緩和下來。 1728年1月29日,白多祿被委任為福建輔理代牧。

 1729年冬,因為禁教局勢再度緊張,白多祿離開漳州府龍溪縣石碼鎮,到廣州避難。 1730年2月24日,他在廣州被祝聖為主教。 1732年1月3日,他又擔任福建代牧,同年8月,他隨同其他傳教士一起被驅逐到澳門。

 1735年,雍正帝去世,白多祿於是考慮重返福建。經過幾度嘗試,1738年6月,他和施方濟神父成功離開澳門, 乘船潛回福建,經過1個月才返回福安,隱藏在信徒的家中秘密傳教,負責閩、浙、贛三省教務,並巡迴各縣堂口。 此時的白多祿已經熟練掌握了閩東語,能夠流利的向各階層人士佈道。

 1746年九月十二日,週學健專折上奏要求判處白多祿斬首,乾隆帝初批“未免言之過當,然照律定擬,自所應當”, 而交由三法司复議後最終還是下詔處斬白多祿主教。 在經受獄中長期的折磨之後,在1747年5月26日(乾隆十二年),被斬首於福州西門外。 時年66歲。在他殉道之後一年的1748年,另外四名先後被捕的西班牙神父施方濟、華雅敬、德方濟,及費若望,也被處決。

 清代中期時,政府認為白多祿所代表的天主教會居心叵測、擾亂中國的禮教、威脅政府統治, 甚至認為教會用幻術使女性終身不思匹偶而成為修女,因而認定白多祿傳播異端,危害巨大。 而中國共產黨方面認為白多祿屬於“作為近代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工具的外國傳教士”一類的人物, 並對梵蒂岡在2000年為包括白多祿在內的120名在中國殉教的天主教徒封聖這一行為表示強烈不滿。

 但福建的天主教徒對白多祿評價甚高,在閩東有很多關於白多祿為善的軼事和白主教的聖蹟,白多祿匿居的山洞也成為天主教徒的朝聖地。 教宗本篤十四世在1752年1月24日的樞機公開會議中,高度表揚了包括白多祿在內的五位殉教的多明我會傳教士。 1757年,天主教玫瑰會省開始派傳教士到福州府及福寧府,用了十年時間蒐集白多祿等人的資料,調查證實他們有資格承當真福者。 1893年5月14日,白多祿獲教宗良十三世晉封為真福,2000年10月1日,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白多祿為聖人,白多祿成為中華殉道聖人之一。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7日:聖女徐德St. Zita

 聖女徐德是家庭傭僕的主保,她出身貧寒,父母都是熱心的教友。長姊是西斯德會修女,叔父是位聖德高超的隱修士。

 徐德自幼異常熱心,十二歲那年,她到羅馬為傭。她每夜等待眾人熟睡後,便起來祈禱,一清早就到教堂望第一台彌撒。 主人給她的食物,好的省給窮人吃,剩下些冷飯殘羹自己吃。 別的女傭見她工作勤奮,因妒生恨,常對她冷嘲熱諷。可是徐德逆來順受,從不與她們爭吵。到後來,眾人都尊重她,倣效她的善表。  徐德常說:「各人應在自己的崗位上,盡好自己的本份,絕對不可敷衍塞責。」 有一天,徐德正集中精神在祈禱默想,忘了焙烘麵包,她後來猛然想起,連忙奔到烤房,只見一個個又香又熱的麵包已陳列在盤裡了。

 某年的聖誕夜,徐德到堂裡去望子時彌撒,主人把一件珍貴的皮裘借給她。在聖堂門口, 她遇見一位衣衫單薄的窮人,在朔風裡發抖,徐德好生不忍,就把皮衣蓋在他身上。回到屋裡,徐德被主人大罵一頓。 過了幾小時,突然有個陌生人在門口出現,手裡拿著那件皮衣,他見了徐德,一言不發,把皮衣遞給她。 主人正想問他那人從那來的;但一貶眼間,那人已不知所蹤,眾人都嘖嘖稱奇。

 徐德逐漸獲得主人的重視,大家不再把她當作普通傭人看 ? 搳准她在工作時出外探視貧苦病人和囚犯。徐德對於待決的死囚最表同情,常為他們念經祈禱,獲得善終。

 徐德在同一主人家中,作了四十八年的傭工。她於公元一二七八年逝世,享壽六十歲。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29日:聖郝開枝(殉道)

 聖郝開枝,聖名若雅敬,貴州修文縣人,一七八三年生,郝開枝二十歲左右才領洗,結婚後數年妻子去世。 他為人忠直勤謹,喜歡幫助貧困,又把自己的住宅獻給教會,改作聖堂。

 嘉慶十九年,郝開枝在教難中被捕後受了很多重刑,曾跪了十四小時鐵鍊而昏倒,但仍堅決不肯背教。 在臉上被刺上「天主邪教」四個字後與其他教會人士一同充軍到蒙古伊犁城為奴。 在一次戰爭危機中,伊犁城被圍困,官兵無力抵抗,郝開枝遂領導教友進堂祈禱,最後終能擊退敵人。 各人獲獎賞回鄉,他買了一所房屋,作為教友的祈禱公所。

 道光十六年,郝開枝再次因信仰問題而被捕,他再次被迫背教及忍受多次重刑, 但他堅決不肯背教,監禁兩個多月後被判絞刑致死,罪名是「天主邪教,應該絞死。」

 一八三九年為主殉道。一九○○年五月二十九日,教宗良十三世宣布他為真福。二○○○年十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他為聖人。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30日:聖女貞德(貞女) St. Joan of Arc

 聖女貞德生於公元一四一二年法國香檳省杜萊米小村。父親務農為業,母親慈祥,育有五個子女, 貞德自幼學習縫紉紡紗等工作,沒有學過讀書寫字。 貞德自幼愛好念經祈禱,勤領聖體,是個很和氣的孩子,全村的人都很喜歡她。 童年時代的貞德家庭生活雖然很幸福,可是不幸國家局勢敗壞,英王享利五世入侵法國, 法王查理七世意志消沉,每日飲酒早已將收回失土之事置之腦後。

 貞德十四歲那年,開始受到超性的啟示。最初,她聽到一個聲音在對她說話,眼睛看到一團異光, 到後來聲音越來越多,漸漸地光也清楚顯現有聖者的面容。其中有聖彌額爾、聖女加大利納、聖女瑪加利大和其他聖人。 她開始認識將有一偉大艱鉅的任務等待著她。 那神奇的聲音催她到奧爾良去指揮軍隊作戰,貞德道:「我一個鄉下弱女子,既不會騎馬,又不會使武器,怎樣能指揮軍隊呢?」 奇聲對她說:「指揮這場戰爭的,不是妳,是天主。」於是貞德不再遲疑去見法軍巴林古將軍。

 貞德經過三星期的詳細審查,神學家一致認為貞德的話可信,建議國王予以採納。 因此一支軍隊迅速組織就緒,軍旗上面寫著「耶穌,瑪利亞」並繪著聖父聖容及兩位天神跪捧著百合花。 他們浩浩蕩蕩出發,貞德並在事前先預這了一仗,果真他們摧毀了敵軍,許多事件也都一一應驗了。 公元一四二九年法王查理七世在萊斯加冕,貞德認為自己的任務已全部完成。 不幸,公元一四三○年戰火復燃,貞德率領少數兵士馳往增援,但勢孤束手就擒,忘恩負義的查理王, 得知貞德被擒也不想辦法搭救,而英軍也不能判貞德為戰俘,就指控貞德用巫術之名定罪。

 公元一四三一年五月廿九日,法官宣判了貞德犯了異端的罪。貞德解往到場時神情鎮靜而英勇,使人見了感動得流下淚來。 當木柴點上了火,一個道明會會士上前高舉著十字架,烈焰熊熊上升,很快就把聖女的身體包圍起來。 人們聽見她口裡恭誦耶穌的聖名,無情的火焰吞噬了這位忠義感天的烈女,一縷香魂飛昇天國。 在場的民眾對聖女表同情者大有人在,其中一位英王的秘書戴撒說道:「我們出了亂子了,我們殺死了一位聖女」。 聖女貞德去世時還未滿廿歲,她的骨灰投在塞納河裡。

 聖女貞德是近代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但有若干非天主教的作家,或是對歷史認識不夠,或是由於別有作用者,有意無意地歪曲事實, 他們筆下的聖女貞德,與歷史下的聖女貞德大有出入,我們必須注意。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5月31日:聖母訪親(慶日) Visita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畫 像

 聖母懷著聖子耶穌,受聖神愛的感動,並不忘人間的互愛互助精神,遂往訪表姐依撒伯爾。 依撒伯爾一聽到瑪利亞請安,胎兒就在她的腹中歡躍,依撒伯爾充滿聖神,大聲呼喊說:「女中爾為讚美,爾胎子耶穌並為讚美。」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聖神降臨節之後的星期一:聖母瑪利亞教會之母(紀念日)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Mother of the Church

畫 像

 教宗方濟各欽定,將「教會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法定紀念日」列入《天主教 羅馬禮禮儀日曆》,日期為聖神降臨節之後的星期一。

 聖座禮儀及聖事部於2018 年3 月28 日頒布此一由聖部部長薩拉(Robert Sarah)樞機簽署的法令。

 法令指出: 「當代教會在反省基督的奧跡和基督的本性後,對天主之母獻上歡樂的敬禮時,不能忽略這個女人──童貞瑪利亞──的身影(參閱迦四4), 她既是基督之母,也是教會之母。」 「這個慶典能幫助我們記起: 基督徒生命的成長必須植根於基督的十字架奧跡、基督在聖體聖事中的祭獻、以及救贖者與被救贖者的母親──將自己獻給天主作為祭品的童貞女。」

 梵蒂岡提供之法令譯文

 當代教會在反省基督的奧跡和祂的本性後,對天主之母獻上歡樂的敬禮時,不能忽略這個女人──童貞瑪利亞──的身影(參閱迦四4), 她既是基督之母,也是教會之母。

 其實,這個概念早已透過聖奧斯定及聖師良教宗的預告,臨在於教會的情感中。 聖奧斯定說:童貞瑪利亞是基督各肢體的母親,因為她以愛德的合作,使信友在教會內誕生; 而聖師良教宗說:頭的誕生也是肢體的誕生,因此瑪利亞既是天主聖子的母親,也是祂奧體的肢體──教會──的母親。 這些想法源自瑪利亞為天主之母的母職,及她與基督救贖工程的密切結合,這工程在十字架上達到高峰。

 的確,聖母站在十字架下時( 參閱若十九25),接受了她聖子愛的見證,也在祂所愛的宗徒身上歡迎所有人重生為天主的子女,進入永恆的生命。 因此她成了教會的慈母,這教會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生、並交付給聖神的。 接著,基督又在所愛的門徒身上,揀選了所有的門徒來延續祂對母親的愛; 祂把母親託付給他們,為叫他們以孝愛之情迎接她。 聖母在宗徒們所居住的樓房裡,就已經開始她照顧並指引這初生教會的使命;她和他們一同祈禱,等待天主聖神的降臨。 世世代代以來,教會以「門徒的母親」、「信友的母親」、「信者的母親」、「所有在基督內重生者的母親」種種方式稱呼聖母瑪利亞, 對她表示尊敬。 「教會之母」的稱呼也曾在靈修作家的書籍,甚至在本篤十五世和良十三世教宗的訓導中出現過。

 在這個基礎上,真福保祿六世教宗在1964年11月21日梵二大公會議第三期會議結束時,隆重宣布了童貞聖母瑪利亞為「教會之母, 也就是說,全體基督信仰子民──信友及牧人──都尊她為最慈愛的母親」, 並主張「天主之母應進一步接受全體基督子民以此最溫柔的稱號,所獻上的崇敬與呼求。」

 因此,宗座於和好聖年(1975)提議,舉行一台奉獻彌撒,向「教會之母」表達敬意,並將這禮儀列入《羅馬彌撒經書》。 聖座並恩准(1980)在榮耀聖母的《聖母德敘禱文》 (Litany of Loreto)中, 增列以此名號的呼求,並在榮福童貞瑪利亞彌撒集中公布了其他的規定(1986)。 有些國家、教區、或修會團體向教宗請求後,獲准將此慶典列入他們各自的日曆中。

 有鑑於這個敬禮的推廣可大大鼓勵教會牧者、會士及信友增進對教會母性的意識,也提升對聖母的真正孝愛之情,教宗方濟各欽定, 將「教會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法定紀念日」列入《天主教羅馬禮禮儀日曆》,排定在聖神降臨節之後的星期一,此後每年應該慶祝。 這個慶典能幫助我們記起:基督徒生命的成長必須植根於基督的十字架奧跡、

 基督在聖體聖事中的祭獻、以及救贖者與被救贖者的母親──將自己獻給天主作為祭品的童貞女。

 因此這個紀念日將出現在所有彌撒及日課用的禮儀日曆和禮儀本中。紀念日的相關經文附在此法令內,由主教團翻譯核准後,經聖部確認公布。 在已經根據特殊法規批准,以特定日期及更高禮儀規格慶祝「教會之母榮福童貞瑪利亞」的地區,未來可以同樣方式繼續慶祝。

 任何相反此法令的條款,不影響此法令的施行。

 聖座禮儀及聖事部於2018年2月11日露德聖母紀念日公告。

返回五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