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圣传,教会训导

A1  圣传是甚麽?会削弱圣经的权威吗?
A2  两教圣经的异同 (1):次经的名称与背景资料
A3  两教圣经的异同 (2):支持次经的理据
A4  两教圣经的异同 (3):有关次经上的错误资料
A5  两教圣经的异同 (4):没有「用经上说」及亚桂拉译本没有次经
A6  两教圣经的异同 (5):教会训导与古教父们不一致的意见
A7  两教圣经的异同 (6):罗三2是指那39卷首正典吗?
A8  两教圣经的异同 (7):有关新约所引用的次经典型例子
A9  浅谈如何解经
A10 教会训导为天主的话语服务
A11 教皇无误的真正意思
A12 圣经肯定圣传和教会训导
A13 真是「基督教看圣 经,天主教只是听神父的说话」吗?
A14 天主教不许教友看 圣经,还将圣经锁起来吗?
A15 唯独圣经?!(1):圣经没有明言的,就不能算数吗?
A16 唯独圣经?!(2):你所相信的真是「圣经/圣经真理」吗?
A17 唯独圣经?!(3):不同教会各自表述圣经,她们承接了耶稣时代的教会的一切吗?

返回目录

A1 圣传是甚麽?相信圣传就会削弱圣经的权威,不听上帝的道吗?

  1. 误解者认为天主教相信圣传就是削弱了圣经的权威,并质疑为甚麽要信圣传而不听「上帝的道」。容小弟解说一下。
  2. A)上主的启示(又称「天主圣言」 注1 )透过「圣经」和「圣传」传递给我们

  3. 天主教并非不信圣经,我们是相信圣经的。对於圣经和圣传,天主教「以同等的热忱和敬意去接受和尊重」(《天主教教理》第82号)。 天主教相信上主的启示是透过「圣经」和「圣传」这两种方式传递给我们。
  4. 耶稣基督圆满地启示了天主及其救世计划,并完成了救赎工程; 耶稣基督为使祂这个福音(这处的「福音」一词和本文以下所说的「福音」一词, 都是指耶稣基督整个喜讯,亦即是宗/使徒们受主所托要向万民传授的内容, 而不是指某一部或几部福音书 注2 )传於後世,祂便给予12宗/使徒向万民宣扬福音(宗/徒13:44称之为「天主的圣道」)的任务; 透过宗/使徒们宣讲丶「传授」(得/帖後2:15)这个作为「一切得救真理和道德规范的根源」的福音,天主的恩惠亦得以通传给人。 注3
  5. 在耶稣基督升天及圣神/灵降临後,宗/使徒们就「以言以行」四出宣讲福音(即宣讲天主的启示), 当时,他们不是立刻「笔录」成书(新约圣经),而是「口传」天主的圣道。 「笔录」就是「宗徒及他们的弟子们,在圣神的默感下,把救恩的喜讯辑录成书」(《天主教教理》第76条); 而「口传」即是「宗徒们以口头的宣讲丶以榜样和制度,将他们从基督的口授丶生活和行事上所承受的, 或他们从圣神的提示所学来的传授给人」(《天主教教理》第76条)。
  6. B)圣传分为「宗徒传授」和「教会传授」

  7. 圣传(又称「传统」,「传承」,Tradition),分为宗徒传授(Apostolic Tradition)和教会传授(Ecclesiastic Tradition) 注4
  8. 宗徒传授(又称「宗徒圣传」,「宗徒传承」), 是宗徒们「从耶稣的言行举止所接受丶及从圣神那里所学到而传授的事。」(《天主教教理》第83号)宗徒们如此「口传」(或「传授」)耶稣基督的福音丶 天主的圣道,於是,也就产生了教会一致的信仰丶敬礼丶规范丶生活,这种传授的总合, 统称为「宗/使徒的遗产」(Apostolic heritage)或「信仰宝库」或「信德的寄托」(Deposit of faith,弟/提前6:20,弟/提後1:12及14), 它是天主圣言的宝库丶上主启示的宝库, 注5 它「包括天主交托给教会的一切,那就是: 祂在历史(包括旧约与新约)中的伟大行动丶该行动的救赎成效,以及经由圣事丶圣经丶圣统制度和圣神在信友中持续不断的助佑续在教会内真理整体。」 注6
  9. 最後一个宗/使徒逝世之後的传授,就是「教会传授」(又称「教会传统」),它承传丶接管及保存宗徒传授,即那业已完成的上主启示 注7
  10. 虽然「宗徒传授」和「教会传授」两者内容相同,但是,後者可能会因应不同的地区丶不同的时代,而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例如: 用上不同的语言丶词彚(参《天主教教理》第83号)。
  11. 教会传授以宗徒传授为依归,以宗徒传授为准则,教会传授就是依据宗徒传授来保存丶修改丶甚至放弃(参《天主教教理》第83号)。
  12. C)圣传活生生地传递下去

  13. 圣传表达在教会整个生活里面,十分丰富,诸如:传道(宗/徒3:11-26)丶听取宗/使的训诲丶擘饼丶祈祷丶团聚团契共融(宗/徒2:42)丶 以圣三之名施洗(玛/太28:19,宗/徒2:41)丶选立/按立执事牧者(宗/徒6:1-6,14:23)丶 信徒透过宗/使徒给他们覆手而领受圣神/灵(宗/徒8:17,19:6)丶为病人傅油(雅5:14-15)丶彼此告罪(雅5:16)丶培育信徒(希5:12)丶 编订出教理(希6:1-2,铎/多1:9,罗6:17)丶为信仰辩证(铎/多1:9)丶开大会制定规条(宗/徒16:4)丶诫命(伯/彼後2:21)……。
  14. 这一切,日复日丶年复年地进行,也就代代相传延绵不断地传下去,直到耶稣基督再来丶今世的终结(玛/太28:20), 「这种在圣神内完成的活生生的传递,称为圣传」(《天主教教理》第78号)。
  15. 愚见认为,这有点像中国人年复年地庆祝农历新春,我们儿时年年吃团年饭丶父母带我们去拜年,我们长大後仍是年年吃团年饭丶 我们带子女(和家人)去拜年,中国人这个文化习俗也就活生生地传递下去,形成了中国人的传统;孩子在这传统中,也会学到丶感染到当中的东西。
  16. D)圣经从圣传而来,两者互相照明

  17. 圣经(Scripture)不是抽空而来,它不是忽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却是从圣传中慢慢形成丶诞生及辨认出来的; 比方,12宗/使徒相继去世,他们所口传的耶稣生平和教训等等,便有需要记录下来,保禄/保罗禄身在监狱或其他地方, 不能即时前往某些地方教会去解决她们的问题,於是就透过写信来回应……保禄/保罗等作者写的时候, 他们已经日复日丶年复年地宣讲和默想反思他们所领受的福音丶参与弥撒丶实行诫命丶祈祷丶与其他教友共融团契……他们动笔, 也就是将圣传的内容,形诸笔墨;当一卷书(例如:圣经中某部保禄/保罗书信)写成後,便在教会内诵读丶宣告丶解释, 这也成了圣传(教会整个生活内的一部份),其後另一卷书写成了,又是这样在教会内诵读丶宣告丶解释,并成了圣传; 就这样,因应教会生活中的不同需要,宗/使徒们所传授的天主启示便渐渐被记录下来,换言之,圣传也就渐渐被记录下来,成为文字--圣经。 圣经固然是天主的话,是在圣神/灵的默感下写成的,但它亦是圣传(整个教会生活--当然包括其信仰)的结晶。
  18. 若说圣经是定了型的文字,是整个教会生活的客观准绳和反映,则圣传是圣经活生生的表现和诠释, 静态的文字(圣经)与动态的教会生活(圣传)是一个银币的两面,彼此相连相通,而且互相照明, 因为圣经与圣传都是出於同一的天主启示,只是传递的方式不同而已。
  19. 这不是说圣经和圣传各占天主启示的一半,两者加起来才是100%,并非如此! 圣经和圣传各自都是100%,若以一首歌来比喻天主启示,真人演唱的CD就是圣传,而写下来的歌词曲谱就是圣经。 歌声唱出全首歌,歌词曲谱也表达了全首歌,两者都是100%,只是传达这首歌的方式不同而已。
  20. 另一个类似的生活例子就是某太太教人烹饪的食谱及其亲身示范(的DVD),食谱是静态的文字, 亲身示范/DVD是动态的做法,两者是同一银币的两面,并可彼此对照。 看不明食谱时,可参照亲身示范/DVD,那就不致懂错食谱了; 在亲身示范/DVD遇有不清楚的地方,可参照食谱所写的,那就不致做错。
  21. 故此,若抽掉了圣传,把圣经孤立地了解,则容易懂错圣经的意思,相反,透过圣传,我们能正确地理解圣经, 比方,从初期教会的礼仪生活(圣传), 我们就能印证和肯定圣经中有关洗礼的经文是有「人藉着圣洗而得重生」之意(详见本网页F项的「(F2)洗礼使人得救,并非见证这麽简单」)。
  22. E)圣经从圣传而辨认出来

  23. 圣经在宗/使徒时代还未是一部完整的书,在教会初期不仅旧约有许多伪经,例如: 《梅瑟升天录》和《哈诺客书》,《撒罗满诗歌》等等,新约也有不少,例如:《多默福音》,《保禄大事录》等等, 在众多早期基督徒着作中哪部书是正典圣经,哪部书不是,还需教会去辨认。
  24. 新约圣经内有27卷书,但在初期教会时,讲论耶稣及其福音的作品不只这27卷书,如何辨认哪些作品是圣经呢? 我们大概也可沿用「中国人过年」的比喻,情况就像这样: 有许多文章都讲论「中国人过年」,但是中国人觉得现在收录在书集内的文章,才忠实地反映「自己」庆祝农历新春的一切, 所以,就只收录这些作品,而其他的文章就不收录入去书集了; 教会也有点近似,就是教会觉得现在收录在新约圣经内的27卷书,才忠实地反映出「自己」的信仰——宗徒圣传, 所以,就只收录这些作品,而其他的经外文献和伪经,就不收录在新约圣经内了。
  25. 由此亦可见,世上只有教会才能辨认和定断甚麽书是出於默感的新约圣经,因为在某个角度下,新约圣经讲的是教会「自己」的信仰生活。 其实就连出於默感的旧约圣经,也是要由教会辨认和定断的,因为耶稣基督对门徒说: 「诸凡梅瑟法律丶先知并圣咏上指着我所记载的话,都必须应验。」(路24:44)梅瑟法律丶先知并圣咏是指整部旧约圣经, 既然旧约圣经是指向耶稣的,那麽,不信耶稣的犹太教自然不能辨认和定断甚麽书是出於默感的(旧约)圣经, 而只有那相信耶稣丶有宗徒圣传的教会才能够这样做了。
  26. 的确,圣经是在圣传中慢慢形成丶诞生及辨认出来的,如果否定圣传,那麽,正典圣经的基础也跟着动摇了!
  27. F)若不相信丶不接受圣传,反而会有不听「上帝的道」的危险

  28. 莫说新旧约正典要在主後4世纪才订出,就连第一本新约的作品也要在主後50年代才写成,耶稣基督升天後至50年代这20多年的时间, 还没有新约圣经。当然,那时候有旧约圣经,宗/使徒们的宣讲也会谈及旧约,但主要是宣讲耶稣基督, 他们引用旧约都是为印证耶稣基督及新约时代种种充满天主恩宠的情况; 因此,在耶稣基督升天後至50年代这20多年未有新约圣经的期间,不仅「以圣经作为信仰唯一的准绳」这种讲法,根本就不能成立, 而且,如果要信主得救,如果要跟随和认识耶稣基督,就要相信圣传,接受圣传,听教会的宣讲,在教会内生活(即圣传), 这就是走近天主,就是听「上帝的道」!主耶稣也曾向宗/使徒说:「听你们的,就是听我;拒绝你们的,就是拒绝我」哩!(路10:16)
  29. 由此可见,天主教「相信」丶「接受」圣传(及教会训导),并没因此而削弱圣经的权威,更非「不听『上帝的道』」; 相反,「不相信」丶「不接受」的,才有「不听『上帝的道』」之虞!
  30. 其实,圣经有多处地方肯定圣传和教会训导,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本网页A项的「(A12)圣经没有叫人只跟圣经,却肯定了 圣传 和 教会训导」。
  31. 至於教会训导,大家可参阅本网页A项的「(A10)教会训导有何作用?它收窄了圣经的演绎,又时常改变,该像基督教那样否定它吗?」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20年11月26日

返回目录

A2 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1):次经的名称与背景资料

    A)简述次正经丶次经丶伪经是甚麽

  1. 圣经中的新约部份,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那27卷,旧约则不同,天主教46卷,基督教39卷,相差的7卷(和艾丶达二书内的部份篇幅)是:多俾亚传/多比传(Tobit)丶友弟德传/犹滴传(Judith)丶智慧篇/所罗门智训(Wisdom of Solomon)丶德训篇/便西拉智训(Ecclesiasticus,或Wisdom of Jesus Son of Sirach)丶巴路克先知书/巴碌书(Baruch)丶玛加伯上/玛喀比一书(1 Maccabees)丶玛加伯下/玛喀比二书(2 Maccabees),及艾斯德尔传/以斯帖记(Esther)的希腊文补录部份/补篇(Additions to Esther),和达尼尔/但以理先知书(Daniel)内的希腊文部份,即达/但3:24-90(阿匝黎雅的祈祷和三青年赞美上主歌/亚萨利亚祷言和三童歌,Prayer of Azariah & Epistle of Jeremiah Song of the Three Children)及13章(苏撒纳/苏撒拿传,Story of Susanna)和14章(达尼尔拒拜贝耳和大龙/比勒与大龙,Bel and the Dragon)。
  2. 这7卷书和艾及达的希腊文圣经片段,天主教称为「次正经」(Deuterocanonical,或「次经」,或「次正典」),因为它 们是经过 一番 争论後,才被列入正典,但其地位(在天主教内)与那39卷「首正经」(Protocanonical,或「主经」,或「首正典」)毫无分 别,同样被尊为 「正典圣经」,那些不被尊为正典圣经的其他书卷,天主教称它们为「伪经」(Apocrypha)。基督教不接受「次正经」为「正典」,她 们也称之 为「次经」(Apocrypha),但其意思却如其他「伪经」(Pseudepigrapha)一样,即不是「正典圣经」。
  3. 39卷 7卷+艾达二书的希腊文圣经片段 不被尊为正典的其他书卷
    天主教 首正经Protocanonical 次正经Deuterocanonical

    (地位与首正经等同)

    伪经Apocrypha
    基督教 正经Canonical 次经Apocrypha

    (如同伪经,即不视之为正典圣经)

    伪经Pseudepigrapha
  4. 以下及本系列拙作所讲的(旧约)「次经」,除非在次经二字前面另有注明, 否则,均是指那些被天主教尊为「正典圣经」的上述7卷书和艾丶达二书的希腊文圣经片段。
  5. 旧约书目/纲目(Canon)--即旧约正典包含哪几卷书,就连圣经学者们都认为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基督教不接受那些次经为正典圣经,相信自有她们的理由,天主教接受那些次经都有相当的理据支持, 现谨就自己所识的皮毛,并从前辈们的着作中左抄右抄,整理出以下小小背景资料(即本系列的(1),亦即本文), 然後再将一些「理据」简述於後(即本系列的(2)),并回应误解者的论点(即本系列的(3)-(7))。
  6. B)关於次经的小小背景资料

  7. 早於主前三世纪,因侨居外地的犹太人已不懂他们自己的希伯来文,故需将希伯来文圣经(即旧约)译为希腊文,供他们阅读。 这译本名为七十贤士译本(LXX),约於公元前130年完成, 那些次经(虽然有些是用希腊文写成的--至少玛加伯下和智慧篇)和另一些後来没被教会列入正典的书也收录在内, 合共53卷书,但70贤士译本也有许多版本,各有不同的书目。
  8. 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学者们皆认为在耶稣时代有两个旧约书目:
    1. 巴肋斯坦书目(较短,39卷,全是希伯来文),
    2. 亚历山大书目(较长,包含那些次经,是操希腊语的犹太人用的)。
  9. 简言之,整部旧约圣经分为三个部份:
    1. 「法律」(即梅瑟五书/摩西五经)--其中所包含的那些经书,在两个书目里均是相同的,
    2. 「先知」(包括前丶後先知书)--其中所包含的那些经书,在两个书目里均是相同的,
    3. 「杂集」(又名「圣卷」,有时以「圣咏/诗篇」来统称它,见路24:44)-- 两个书目所包含的经书是有分别的(那些次经主要是在「杂集」中)。
  10. 有些学者认为犹太人(犹太教)约於主後90年至100年间举行「雅木尼亚/亚麦尼亚」(Jamnia)会议, 他们在这会议中接受那39卷希伯来文圣经为正典, 亦有些学者指出该会议未能在犹太人中确立旧约的正典书目,但无论如何,最後那39卷仍是犹太教的旧约书目。 犹太人举行这个「雅木尼亚/亚麦尼亚」(Jamnia)会议的其中一个目的,是为驱逐基督徒出会堂,基督徒诵读的是希腊文70贤士译本, 若在会堂内只读希伯来文旧约圣经,则基督徒要离开。基督徒一出会堂,便不受会堂的保障, 而要朝拜罗马皇帝,否则触犯国法,有被判死罪之虞,但若朝拜罗马皇帝,则违背信仰,基督徒将陷入两难之中!
  11. 教会订立正典(书目)时,其实不是一开始就像今天我们在书店买来的圣经那样清楚确切地列出来, 教会内探讨正典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探讨过程中,即在未有定案之前,出现不同的意见实属正常和平常。 那些在理论上怀疑旧约次经(7卷及艾丶达二书部份篇幅)不是正典的早期教会人士, 包括耶洛米丶亚大纳削丶大额我略丶若望达马森等等,「当时每个人都在用这些次纲目的书,有如用主纲目的圣经一样。 因此不论在艺术上(如苏珊纳传丶火窑中的三圣童),译本上(如拉丁语丶叙利亚语丶埃及古语的译本),以及礼仪上(雅歌), 我们均可发现一件又一件的事例,证明这些在理论上被认为有问题的书本和片段,皆为人接纳与应用。 在实际的方法上,基督徒表达了他的信仰。并且,基督徒的信仰亦在一连串地方会议的宣布中表达出来。 希普会议(三九三年)丶迦太基会议(三九七和四一九年),以及杜罗地方会议(六九二年),皆在其所宣布的法规中,包含有次纲目的圣经书籍。 此外,在佛罗棱斯公会议(一四四一年)给杰克巴(Jocobite)所颁下的法令中亦可找到。 最後,一五四五年四月八日,在特利腾公会议郑重而严肃的宣布下,一切疑惑都消除了。」 注1 新约纲目方面,「在奥斯定的领导下, 於非洲北部所举行的几次会议中,确定了新约纲目『全部只有』二十七部书(希普会议三九三年,迦太基会议三九七年丶四一九年)。 从此,直到十六世纪基督教改教运动以前,有关新约纲目的疑惑几乎完全绝迹。至於拉丁文圣经,也包含了全部新约纲目的各书。 至少,自第六世纪後,叙利亚和其他东方的各教会,对新约圣经的数目已不存疑问了。」 注2
  12. 在主後4世纪,圣热罗尼莫/耶柔米(Jerome)原本不认为次经(7卷及艾丶达二书部份篇幅)是正典, 「不过他仍遵循大公教会立场,翻译次经为正典。」 注3 他所译出的拉丁通行本/武加大译本(Vulgate), 内有46卷旧约,27卷新约,合共73卷,在教会内沿用了一千年以上。
  13. 16世纪时,马丁路德反对炼狱的道理。 因为教会引用其中一卷次经(玛加伯下)来讲炼狱,所以,路德便质疑玛加伯下的正典性, 注4 但是,玛加伯下已被教会接受为正典千多年,路德就进而否认教会有权断定哪卷书是正典, 他认为应以该卷经书的「内在价值」来决定它是否正典,即「圣经为自己作证」。 注5
  14. 路德亦曾否认几本新约次经的经书(例如:雅各伯书等等),後来基督教予以承认。
  15. 基督教采用了犹太人(犹太教)所订的旧约书目(39卷)。
  16. 旧约次经的问题,十分复杂,读者若有兴趣参阅网上资料,不妨浏览:
    1. 大黄傻猫GARFIELD着,「基督教圣经旧约正典历史问题」,https://www.horace.org/christianfaq/D12.htm,
    2. 黄锡木博士着,「旧约次经在基督教会历史的地位」,取自《圣经正典与经外文献导论》, 基道出版社与国际圣经协会联合出版,2001年,www.pcchong.net/Apocrypha.htm。

A2注1: William G. Heidt着,王敬弘神父译,《圣经学浅谈》,台北:光启,1983,页46

A2注2: William G. Heidt着,王敬弘神父译,《圣经学浅谈》,台北:光启,1983,页48-49

A2注3: 洪放,「耶柔米—圣经翻译鼻祖 (二)」,《基督教周报》,第2620期(2014 年 11 月 9 日),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2014/ta2023220.htm

A2注4: 参大黄傻猫GARFIELD着,「基督教圣经旧约正典历史问题」, https://www.horace.org/christianfaq/D12.htm ; 可另参Armstrong, Dave, ‘Luther: Purgatory is “Quite Plain” in 2nd Maccabees’, https://www.patheos.com/blogs/davearmstrong/2015/11/luther-purgatory-quite-plain-in-2-maccabees.html,11/11/2015

A2注5: 参张春申神父着,《天主教与基督教圣经的异同》(再版修订本),台南:闻道,1987,页8-9。 诚如黄锡木博士在其「旧约次经在基督教会历史的地位」中说: 「其实,次经所惹来的震动,并非单单涉及某些经书应否被列为正典的问题,⽽是牵涉另⼀个更重要层次的问题: 教会是否有订定圣经正典的权柄? 罗⾺天主教认为教会具备这样的权柄,并指控「惟独圣经」这宣称也根本建基于教会订定圣经正典的权柄之上; 然⽽,更正教却批评教会的这项权柄,其实是把主教或议会的意⾒, 提升⾄上帝话语(即正典)般绝对无误的层次。」这篇「旧约次经在基督教会历史的地位」, 是取自《圣经正典与经外文献导论》,基道出版社与国际圣经协会联合出版,2001年,该文亦载於www.pcchong.net/Apocrypha.htm 。 此外,佚名《教会二千年历史速写》的第十课「路德的改教与神学理念」(它刊载於「查经资料大全」网站, http://www.churchinmarlboro.org/Biblestudy/Topics/97History/97VT10.htm )说: 「在路德的神学中,另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圣经的权威。对路德来说,圣经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的依据。 教皇的谕令丶议会的决定丶教会的传统,这一切与圣经对照起来,便显得微不足道; 它们固然可能是真理的表达,但却不是真理的依据,只有圣经是神启示的真理的依据。 但问题立刻来了,我们怎知圣经是神的话语,有如此绝对的权威?我们如何去证实? 对路德来说,这问题简直不是问题,因为圣经本身便是最好的证明,圣经中神话语的权能叫我们不能不承认它的真确性。」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20年10月16日

返回目录

A3 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2):支持次经的理据

承接着「(A2)两教圣经的异同(1):次经的名称与背景资料」的讨论,小弟继续浅谈次经是不是正典……

    A)马丁路德认为圣经内有神话语的权柄,以致阅读时读者就会知道他所读的该卷书是圣经, 换言之,圣经书目(Canon)可以由「圣经为自己作证」,但这方法行不通

  1. 路德的「以该卷经书的内在价值来决定」(即「圣经为自己作证」)是不行的,因为人要知道该经书的「内在价值」时是要看这部书, 亦即通过他个人的主观了解, 故此,所谓「以该卷经书的内在价值来决定」或「圣经自引为证」(self-authenticating),无疑是由读者自己主观决定。 如果以此标准而行,其结果只会是:
    1. 路德认为哪卷书是圣经,就是圣经!如果他的跟随者以他个人见解自行认定的圣经书目为依归,固然圣经书目就会只有一个, 但那就变相说教会先前所定的圣经书目(当中有教父的意见)是错,路德所定的才对,那麽,路德的权威还要比教会丶教父更高更大。 路德也曾否认雅各伯书和几卷新约经书是正典,不过後来基督教却予以承认, 由此可见,「路德认为哪卷书是圣经,就是圣经」,也不被基督教接受。
    2. 读者们各自认为「这是圣经,就是圣经」,於是,各人有各人的书目,十个人圣经,就有十个书目,一百个人看,就有一百个书目!
    3. 的确,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在新约圣经书目(共有27卷)还未辨认和确定之前,有些伪经已在教会内出现; 假如把它们连同新约那27卷正典都一起以单行本形式(即是不钉装成一本圣经的样子)让今日的读者阅读, 好让这些书得以在读者前「自证」一番,且看读者们会否同样都领略到,那已被收录为新约书目的27卷书,就是正典圣经? 如果实验的结果是「各有各的书目」,我们是否应再追问: 「我们该跟谁的书目才是?为何基督教的书目才是正典,甲读者的书目和乙读者的书目却不?」
  2. B)假如已有两个旧约书目(Canon)

  3. 若如「(A2)两教圣经的异同(1): 次经的名称与背景资料」所言,在耶稣时代已有两个旧约书目,则那收录在希腊文70贤士译本内的次经也应属正典,理由现列於後。
  4. 译70贤士译本时,犹太人应知其中五卷原文是希伯来文或阿拉美文的次经(1947年发现的死海残卷有多俾亚传和德训篇, 1965年在玛撒达又发现了德训篇的希伯来文残卷),否则如何能将它们译为70贤士译本? 它们若非圣经,一向非常尊重圣经的犹太经师又怎会把它们当作正典般翻译出来?
  5. 亚历山大里亚城(即亚历山大城)位於埃及,城中人士多操希腊语,很少人懂希伯来语, 此城的犹太人在耶路撒冷有他们自己的会堂(宗/使6:9),他们在此会堂应该是诵读70贤士译本, 住在巴力斯坦的犹太人亦没反对他们用此译本,可见在耶稣时代, 巴力斯坦的犹太人并没排斥70贤士译本(这一点也反映出旧约书目在当时可能还未完全定型)。
  6. 在70贤士译本中,根据许多古抄卷所显示的,「首正经」和「次正经」是没有分别地混合在一起。
  7. 由於当时整个世界多操希腊文,很多人不都懂希伯来文,故此宗/使徒们在外邦传福音时按理是要用70贤士译本的。 事实上,他们也大量引用这译本(包括引用那些次经)。 在 http://www.cin.org/users/james/files/deutero3.htm 列出新约所引用的旧约次经出处,数量超过330处,现只举以下3个例子:
    1. 典型的例子可算是希11:35,它所引用的次经是玛加伯下7:1,5-9有关母子八人在希腊王安提约古四世宗教迫害下, 怀着复活的希望受着严刑而殉道的记述,玛加伯下7:9这样说:「他在快要断气的一刹那,高声说:『你这穷凶极恶的人! 你使我失去现世的生命,但是宇宙的君王,必要使我们这些为他的法律而殉难的人复活,获得永生。』」
    2. 雅1:19亦明显引用了那由息辣之子耶稣所着的德训篇5:13的教导:「听话要快,答覆要慢」。
    3. 耶稣受苦的情况(玛/太27:41-43)也堪称「应验」了智慧篇2:12-20,这段智慧篇说: 「我们要陷害义人,因为他太令我们讨厌,反对我们的作为,指责我们违犯法律,控诉我们品行不检, 自夸认识天主,自称是上主的仆人,自充我们思想的裁判员,我们一见他,就感觉讨厌;因为他的生活与众不同,他的行径与人两样。 他竟将我们视作杂种,远避我们的行径,像远避不洁之物;声言义人有幸福的结局,且自夸有天主为父。 我们且看他的话是否属实,看他究有什麽结局。因为,如果义人是天主的儿子,天主定要帮助他,拯救他脱离敌人的手。 来罢!我们用耻辱和酷刑试验他,查看他是否温良,考验他是否忍耐。我们判他受可耻的死刑,看他是否蒙受眷顾,如他所说的一样。」
  8. 犹太史学家约瑟夫常说自己只用圣经,他所引用的「圣经」也多次包括那些次经在内, 见The Works of Josephus completed & unabridged , New Updated Edition (3rd printing), Massachusetts, Hendrickson, 1988, p.899。
  9. 与宗徒们同时代的腓罗,也印证了70贤士译本,思高圣经学会编着的《圣经辞典》第6条「七十贤士译本」说: 「远自公元第一世纪,犹太哲士淮罗(Philo)并多位希腊及拉丁教父,认为七十贤士译本是在天主默感下译成的」。
  10. C)若无两个旧约书目

  11. 在1966年,有基督教学者Albert C. Sundberg, Jr. 研究,认为根本无两个书目。 在耶稣和宗徒时代,只有「法律」和「先知」订出了它们所包含的是那些经卷,「杂集」则还未定型,尚要(教会及犹太教)辨认哪些经书属於正典。 注1
  12. 即使犹太教在主後90年间的「雅木尼亚/亚麦尼亚」会议接受那39卷希伯来文圣经为正典, 但是,按理教会也不应跟随「雅木尼亚/亚麦尼亚」会议这个决定(或犹太教更後期的决定),因为……
    1. 虽然教会确实承袭了犹太人(犹太教)旧约的传统,但早在主後70年间(那时雅木尼亚/亚麦尼亚会议还未举行),教会与犹太教便已经分了家。
    2. 耶稣说整部旧约(包括「法律」丶「先知」和「杂集」)是指向祂的(参阅路24:44), 犹太教不信(甚至反对)主耶稣,教会自然不应跟随犹太教的辨认。
  13. 於是,除非是信犹太教而不信耶稣(及其基督宗教),否则,只有教会能辨认出旧约正典。
  14. 教会辨认出甚麽书是正典呢?原来正典(书目)不是一开始就像今天我们在书店买来的圣经那样清楚确切地列出来, 教会内探讨正典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探讨过程中,即在未有定案之前,出现不同的意见实属正常和平常; 在意见渐趋一致丶正典圣经书目为众地方教会采纳以後,异议的出现就比以前少,而且日後教会在不同情况下,这书目也会被重提出来。 那麽,圣神/圣灵引导 注2 教会确立了甚麽书是正典呢?现略述如下:
    1. 早在第四世纪末期, 在主後382年的罗马会议确定了为数73卷的新旧约正典书目(参「天主教会 训导文献选集」Denzinger - Enchiridion Symboloru,简称DS 179),这73卷就是那新约27卷和旧约那46卷(即包括那7卷书和艾丶达二书希腊文片段的次经); 但一些也收录在70贤士译本的书却没有在这397年的会议中被接受为正典。 在主後393年的希顿/希坡(Hippo)公会议丶主後397年的迦太基(Carthage)第三届会议(参DS 186)和主後419後的迦太基第四届公会议也提出同一的73卷圣经书目; 注3
    2. 在主後1442年(马丁路德出世以前大约40年),佛罗棱斯大公会议曾断定了这73卷为新旧约正典书目(参DS 1334),在路德改教之後, 教会再在主後1546年的脱利腾(又名天特)大公会议(参DS 1502-1504)及主後1870年的梵蒂冈第一次大公会议(参DS 3006及3029)中, 隆重地钦定这73卷为新旧约正典。 注4
  15. 上述393年希顿/希坡会议丶397年和419年迦太基第三及第四届会议虽然只是地方教会会议,不是大公会议,但它们有关正典的决定, 对现代的基督教都是「有效」的,虽然马丁路德曾否认几部新约经书,但另一位极其反天主教的基督教弟兄在网上讨论时, 就曾表示「基督教都是跟随393年的希顿/希坡丶和397年和419年两次迦太基会议, 而接受新约那27卷经书为正典。」东南亚神学研究院神学博士丶崇基神学组荣休主任周天和牧师也确定了他这个讲法, 注5 有些基督教的书籍或网页,在讲述订定新约圣经正典书目时就只说其中一个会议便是; 注6 新约就是如此,那麽,旧约呢? 那包含次经(那7卷书和艾丶达二书希腊文片段)在内的46卷旧约正典,不是也在相同的会议中一起订出吗? 注7 既然接受这些会议对圣经书目(Canon)的决定,那麽,我们是否也该接受次经(那7卷书和艾丶达二书的希腊文圣经片段)为正典呢?

A3注1:美国南方浸会神学院哲学博士罗庆才牧师在其【浅论「圣经无误」】也说: 「……根据这些记录,我们所得出的一幅图画,就是在主前一世纪至主後一世纪这时期内, 旧约圣经的『律法』(Torah)和『先知』(Prophets)部份的权威已被确认,而内容(包括各卷次序)亦已被固定下来。 惟独是第三部份的『着作』(Writings)则仍未发展成形。 即是说,在初期教会之时圣经还未完全成形,尚在形成阶段不论是犹太教或是初期教会都引用『律法』丶『先知』,和一些为数不明的经卷。 至於有见解说旧约的正典在约主後九十年的一次於雅夫拿(Jabneh)举行的拉比会议中得确立和完全的固定下来, 已因缺乏具体佐证而失却了说服力。 现时已不能明确的指出旧约正典完成的时间,只能很笼统地说是在主後二世纪左右。」罗博士这段文字刊载於韩大辉主编, 《圣经无误的再思》,初版,香港:厄玛奴耳团体出版,卓越书楼发行,11/1994,页79。

A3注2:参魏连岳博士着,「圣经的形成及其各种译本」, https://christ.org.tw/bible_and_theology/Bible/Formation_of_Canon.htm

A3注3:William G. Heidt着,王敬弘神父译,《圣经学浅谈》,台北:光启,1983,页46, 论及那些在理论上怀疑旧约次经(7卷及艾丶达二书部份篇幅)不是正典的早期教会人士,如: 耶洛米丶亚大纳削丶大额我略丶若望达马森等等,「当时每个人都在用这些次纲目的书,有如用主纲目的圣经一样。 因此不论在艺术上(如苏珊纳传丶火窑中的三圣童),译本上(如拉丁语丶叙利亚语丶埃及古语的译本), 以及礼仪上(雅歌),我们均可发现一件又一件的事例,证明这些在理论上被认为有问题的书本和片段,皆为人接纳与应用。 在实际的方法上,基督徒表达了他的信仰。并且,基督徒的信仰亦在一连串地方会议的宣布中表达出来。 希普会议(三九三年)丶迦太基会议(三九七和四一九年),以及杜罗地方会议(六九二年),皆在其所宣布的法规中,包含有次纲目的圣经书籍。 此外,在佛罗棱斯公会议(一四四一年)给杰克巴(Jocobite)所颁下的法令中亦可找到。 最後,一五四五年四月八日,在特利腾公会议郑重而严肃的宣布下,一切疑惑都消除了。」新约纲目方面,《圣经学浅谈》页48-49说: 「在奥斯定的领导下,於非洲北部所举行的几次会议中, 确定了新约纲目『全部只有』二十七部书(希普会议三九三年,迦太基会议三九七年丶四一九年)。 从此,直到十六世纪基督教改教运动以前,有关新约纲目的疑惑几乎完全绝迹。至於拉丁文圣经,也包含了全部新约纲目的各书。 至少,自第六世纪後,叙利亚和其他东方的各教会,对新约圣经的数目已不存疑问了。」着名的香港基督教圣经学者丶 香港中文大学祟基神学组荣誉副研究员黄锡木博士在其「旧约次经在基督教会历史的地位」也表示: 「西方教会方面,大马修主教(任期366-384年)于公元382年认定了奥古斯丁在罗马大公会议中的正典提案,其中肯定了次经书卷的正典地位; 并在公元393年的希普会议上将提案公布,同时又确认了新约正典的27卷书。 这提案在第三和第四次迦太基会议(分别是397年和419年)上再次被肯定。」这篇「旧约次经在基督教会历史的地位」, 是取自《圣经正典与经外文献导论》,基道出版社与国际圣经协会联合出版,2001年,该文亦载於www.pcchong.net/Apocrypha.htm。

A3注4:有关主後1441,1546和1870年的会议资料, 可参张春申神父着,《天主教与基督教圣经的异同》(再版修订本), 台南:闻道,1987,页6-7

A3注5:周天和牧师在其《新约研究指南(增订本)》,三版,崇基学院神学组,香港:崇基学院神学组教牧事工部出版,9/1998,页30,说: 「不过西方教会则在公元三九三年的希坡会议,以及公元三九七年和四一九年两次在迦太基所举行的会议中,缠正式接受新约的二十七卷。 而东方教会中的叙利亚教会起初只承认二十二卷(不包括彼得後书丶犹大书丶约翰弍书及叁书,并启示录), 直到公元六九二年的君士坦丁大会中,东方教会缠完全接纳阿他拿修所提及的圣经目录, 而公开宣布於全教会,视为正式的经典。」容小弟补充一句,亚大纳削/阿他拿修(Athanasius,295-373)所提及的新约圣经目录, 当中的经书就是今日天主教和基督教所使用的新约圣经内的27卷书。

A3注6:例如台湾神学院教授丶英国爱丁堡大学神学院博士魏连岳在其「圣经的形成及其各种译本」, https://christ.org.tw/bible_and_theology/Bible/Formation_of_Canon.htm , 就说397年的迦太基会议,而《现代中文圣经注释》和《新约透视研究》都只说393年的希顿/希坡会议, 有关资料可见於佩恩(David F. Payne)着,「新约的经文与正典」,《现代中文圣经注释》,再版,原着编辑:贺理,译者: 现代中文圣经注释译组,香港:种籽出版社,1984,页909,和黄锡木博士着,《新约透视研究》,圣经研究丛书,香港:基道,1999,页254。

A3注7:那位在美国Garrett福音神学院出任教授29年的布莱尔博士(Edward P. Blair), 在其《圣经手册》论及「基督教会与旧约正典」时也指出那包括次经在内的旧约正典,是在上述393年和397年的会议中被确立的,他说: 「在早期教会中希腊文圣经的广泛使用及其拉丁文译本导致旧约诸书及现在的复原派归之於次经部分诸书的永垂不朽。 虽然基於极有限度的犹太正典知识,早期教会中某些个人或宗派均怀疑或禁止使用这些附加的书卷, 但这些书卷後来在希坡会议(the Council of Hippo,公元三九三年)及迦太基会议(the Council of Carthage,公元三九七年)被包括进去, 最後在天特会议(the Council of Trent,公元一五四六年)被宣布为正典。」(Edward P. Blair着,陈南州等编译,《圣经手册》,三版,台南: 人光出版社,2000年,页26)至於「新约正典的订定」,这本《圣经手册》(中译)第33页说: 「现在新约中所包括的那些书卷是在罗马(三八二年)丶希坡(三九三年)丶迦太基(三九七年丶四一九年第二次在迦太基)等教会会议中才被确定下来。」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20年10月3日

返回目录

A4 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3):有关次经上的错误资料

  1. 误解者指7卷次经内有很多错误的资料,例如多1:2说托彼特在厄乃默撒为亚述王时被掳,但按列/王下15:29则说是另一位君王,又 有些次经的作者 冒用别的圣经人物名字写书,所以它们不足为信。大概误解者忘记了圣经是如何写成的,所以才有此论点。
  2. 7卷次经内资料有错误,并不因此而否定它是正典,因为这是圣经文体类型的问题。
  3. 了解圣经时要注意「文体类型」,圣经中有些书是称为「传记」的,它们的「文体类型」就像三国演义那样。三国演义借用严谨历史中的人物 和事情 ,以故事的形式重新讲述,作者主要不是讲述历史,所以亦不会注重它的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却会传达许多重要的讯息,例如:标榜着刘关张等人 的义气,不要 像曹操那样奸恶等等。艾斯德尔传/斯丶友弟德传丶多俾亚传等次经的传记文体就像三国演义,它们主要不是讲述历史,里面的历史资料不太准 确,所提及的时 代或某某君王在那里那里的时候,若用历史去对照,你会发觉有时根本不是那回事。这些传记主要是想透过某个时局和人物去讲个故事,藉此传达 一些讯息,这 才是它们的重点所在。
  4. 圣经中还有许多文体类型,例如历史丶法律丶礼仪丶信件丶戏剧丶寓言……理解圣经时要按着它的文体类型来理解,例如:若是寓言,就用按 寓言来 读它,诗歌就要用诗歌来了解,传记/故事便需用传记/故事来欣赏,拿寓言或传记当作严谨的历史报告来读,必然会懂错它!我们若按着它们的 文体类型来理 解,对掌握圣经的讯息就会有一定的帮助。这种释经的基本原则,基督教圣经学者也常采用。
  5. 其实,编/代所载的以色列历史也有资料错误哩,只要将它与撒上下和列上下一对照便知。谷/可14记载比拉多判决耶稣钉十架後,士兵才 给祂穿上 紫袍戴上茨冠,若/约19则兵士先这样戏弄耶稣,比拉多才判决,路11和玛/太6所载的天主经/主祷文一长一短……四福音中还有许多出入 的地方,这固然可 说 是以不同角度形容同一件事,但这不也正是所记叙的资料与历史不符吗?难道它们就不是圣经?
  6. 若7卷次经有错误之处,误解者就予以否认,耶稣也说错了话,他是不是也否认耶稣呢?祂在谷/可2:26说达味王是在厄贝雅塔尔作大司 祭时,吃了只 有司祭才可以吃的供饼,但事实上,那时的大司祭是阿希默肋客才对(见撒上21:1-7)!其实耶稣这个情况,就像今日大家都知道香港的大 屿山中的「屿」应 读 「聚」音,但人人通行读「余」音,所以人人都读「大余山」便算,耶稣也是一样,祂当然知道谁才是那个大司祭,但当时的人们都这样讲说话, 祂也就跟着大夥 儿说「厄贝雅塔尔当大司祭」好了,若硬说阿希默肋客,人们还觉得怪模怪样呢。
  7. 至於冒用别的圣经人物的名字写书,也不因此而否定它是正典,根据圣经学者的研究,这种做法在旧约时代是常有的现象,不仅次经会这样, 就连归入 梅瑟五书/摩西五经名下的申命纪也是如此,申34:5-11记载梅瑟/摩西死後的事,人也死了,怎能记载这些东西?雅歌和训道篇/传道书 亦是伪托的作品 哩。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14年12月16日

返回目录

A5 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4):没有[用经上说]及亚桂拉译本没有次经

  1. 误解者提出以下两个否定次经为正典的原因:(1)被第二世纪的亚历山大人接受的亚桂拉的希腊文圣经译本,是没有次经的;(2)新约引 用次 经时没说「用经上说」的字句。容小弟回应一下。
  2. 耶稣说错大司祭名字为厄贝雅塔尔时,也没明言「用经上说」这几个字,难道祂就不是从正典圣经引述出来吗?
  3. 在犹太教「雅木尼亚/亚麦尼亚」会议之後,约於主後140年译成的亚居拉译本(天主教中译应是亚桂拉译本,Aquila)没有次经, 不足为奇,因为 亚桂拉是阿基巴大经师的徒弟嘛,他受犹太教传统的影响,当然不译出次经了,但那本被初期教会广泛采用的70贤士译本却包括次经在内。
  4. 那包含次经的70贤士译本後来也被翻译成其他文字,以适用於当地的基督徒,例如在主後180年已出现而最迟在主後258年全部译完的 拉丁古译本和 译於主後1至2世纪的多个不同年代的培熹托译本(The Peshitto或The Peshitta,是叙利亚文的译本)。这是包含次经的70贤士译本已为早期基督徒接纳的另 一例子。
  5. 本人在上述第2点「耶稣说错大司祭名字」一事上没注明那是引用谷/可2:26,亦没明言「在某篇文章说」这件事,但顺序看这「天主教 和基督教圣 经的异同」系列文章的读者都知道它是甚麽,本人是「引用了」谷/可2:26及「异同(3):有关次经上的错误资料」第6点的内容。误解者 重视新约引用次经 时有 没有说出「用经上说」这几个字,但不少圣经学者都认为没「用经上说」云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引用了」那些经卷,至於如何引用,是明 引,还是暗引, 有没有注明「在某篇文章说」丶「用经上说」云云,反属次要。
  6. 新约引用旧约时没明言「用经上说」的例子,小弟至少还记得两个,一是雅5:17-18引用列/王上17:1,18:1及18:42- 45厄里亚/以利亚停雨降雨的 事迹来说明义人祈祷的功效,二是玛/太21:33-40(及谷/可12:1-8)耶稣所说的「恶园户比喻」,它明显地引用了依/赛 5:1-7的「葡萄园寓 言诗」。
  7. 误解者的标准是:被引用的要被圣经讲明「用经上说」才算正典,那麽,请问误解者:圣经在那处讲明引用正典时必须要有「用经上说」这几 个字 才可算数呢?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 2002年6月12日

返回目录

A6 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5):教会训导与古教父们不一致的意见

  1. 误解者说圣热罗尼莫/耶柔米(St. Jerome)原先不承认次经,後来才予以接受,古教父们对圣经的正典也有不同的意见,他们并未说自己 无误,为何要信他们的说话而不信圣经?他又指天主教是在马丁路德改教後,在脱利腾(又名天特)和梵一两届大公会议才定73卷为新旧约正 典,为的 是「抵抗宗教改革」。他又质疑天主教为何单单接受马加比一丶二,却不接受马加比三丶四和其他的「次次经」?本人谨作出以下回应。
  2. 我们当然相信圣经,不过,请问圣经哪一卷哪一章哪一节明言「次经不是正典」呢?在小弟印象中,圣经并没作出这样的指示。
  3. 的确,古教父们的话有时是不一致的,他们的意见虽有份量,但也可谓「只属个人意见」,因此,教会的定断才更重要!犹如宗/徒15定断 出不用遵行割损礼,就指出了正确/合乎基督信仰的定案,并平息了纷争。若没有这教会权威的定断(称为「教会训导」),当教会成员(只消对 某一 信仰课题)各有不同的见解时,若相持不下,我不让你,你不让我,教会就会分裂(不幸,这个分裂的现象在今日基督新教中正严重地普遍着)。 教父 们的见解,还需得到教会的接受哩。
  4.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甚麽那原先不承认次经是正典圣经的圣热罗尼莫/耶柔米(St. Jerome),在主後382年的罗马主教会议将「次经」列 入正典之後,也接受它们为正典,把它们连同其他正典一并翻译成拉丁通行本/武加大译本(Vulgate,它在教会内用上千年);曾对次经 态度含糊的圣 奥斯定/奥古斯丁(St. Augustine)也说:「圣经正典的纲目,应随公教会的权威而决定。」(《Christian Instructions》)
  5. 教会/天主教在主後397年的迦太基第三届会议订出为数73卷的新旧约正典书目,主後393年的希顿公会议丶主後419後的迦太基第 四届公会议 丶主後1441年(马丁路德改教以前)佛罗棱斯大公会议也提出同一的圣经书目,是有文献为证哩。天主教不接受马加比三,四和其他「次次 经」,正显出 初期教会是认真地辨认哪些经书属於正典,并非一古脑儿照单全收。
  6. 其实误解者说天主教在主後1546年及主後1870年的脱利腾(又名天特)和梵一两届大公会议定73卷为新旧约正典,为的是「抵抗宗 教改革」, 这无疑是确认教会/天主教一直以来都认为73卷(包括那些次经)是正典,就如上述多届会议中所肯定的。因为马丁路德反对次经,即显示了在 他反对之 前,教会/天主教是接受次经的,否则,路德何需反对?既然马丁路德反对次经,於是,教会/天主教为「抵抗宗教改革」,便在脱利腾(又名天 特)和 梵一重申以往多届会议的主张,声明那73卷为正典。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02年7月16日

返回目录

A7 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6):罗三2是指那39卷首正典吗?

  1. 误解者说保禄/保罗虽然否定犹太教,但却肯定神的圣言是给他们的(罗3:2)而犹太教的圣经直到今天跟基督教的旧约圣经(39 卷)又是一样,因此,次经并非正典。对於误解者这样的推论,小弟有以下的回应。
  2. 在1960年代,基督新教学者Albert C. Sundberg, Jr.对旧约圣经曾作过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一篇名为「早期教会的旧约」(The Old Testament of the Early Church)的专论,当中指出教会因在雅木尼雅会议之前已跟犹太人分了家,教会只承受主後70年以前(那时旧约还未定型)的犹太教遗 产。
  3. 拙作「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2):支持次经的理据」中曾指出:对於主後90年间犹太教在雅木尼雅中订定他们犹太教的旧约正 典,并且不许再有所增减的决定,教会不应追随。根据圣经学者们的研究,保禄/保罗既是大约於主後58年写下罗马书,那时旧约还未定型,那 麽,罗3:2所说 的「神的圣言」未必就是指那39卷希伯来文旧约圣经。
  4. 请勿忘记,罗马书不是写给犹太人的,它是写给阅读希腊文70贤士译本的罗马教友的,宗/使徒们在不懂希伯来文的非犹太人地区传福 音,他们自己(和外邦基督徒)也得用上70贤士译本!若罗3:2「神的圣言」真是指那39卷希伯来文圣经,保禄岂不特别声明是那39卷, 以免阅读70贤士 译本的罗马教友误会?!
  5. 说起来真妙,原来罗3:4及罗3:10-20所引用的经文就是取自希腊通行本的,既然在同一章圣经里,保禄/保罗都引用那包含次 经的70贤士译本,那麽,罗3:2中的「神的圣言」更应是涵盖次经的了。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01年9月12日

返回目录

<

A8 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7):有关新约所引用的次经典型例子

  1. 在拙作「天主教和基督教圣经的异同(2):支持次经的理据」曾提及新约大量引用的旧约次经,而典型的例子可算是希11:35,它 所引用的次经是玛加伯下7:1,5-9有关母子八人在希腊王安提约古四世宗教迫害下,怀着复活的希望受着严刑而殉道的记述,加下7:9这 样说:「他在快要 断气的一刹那,高声说:『你这穷凶极恶的人!你使我失去现世的生命,但是宇宙的君王,必要使我们这些为他的法律而殉难的人复活,获得永 生。』」
  2. 误解者却认为希11:35「有些女人得了她们的死者复活,有些人受了酷刑拷打,不愿接受释放,为获得更好的复活」(思高版),第 一句「有些女人…」可以指厄里亚/以利亚先知及厄里叟/以利沙先知分别使两个寡妇之子复活(列上17:17-24及列下 4:18-37),第二及第三句的 「受酷刑拷打,不愿接受释放」是指耶肋米亚/耶利米先知(耶38:6)和达尼尔/但以理先知及其三个朋友(达/但 3:16-23,6:16-25)的遭 遇,而不一定指上述加下7的记载。
  3. 本人实在十分欣赏误解者如此熟悉圣经!希11:35前半句「有些女人得了她们的死者复活」还可以说它是指厄里亚/以利亚和厄里叟 /以利沙两位先知的奇迹,但是,根据希11:35整节经文来看,後半句则明言他们之所以「受了酷刑拷打,不愿接受释放」,其目的是「为获 得更好的复活」, 耶肋米亚/耶利米先知(耶38:6)和达尼尔/但以理先知受苦,并非「为获得更好的复活」,可见这并非希11:35所指的事迹。若像误解 者这样解经,未免 有断节取义的危险了。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01年9月12日

返回目录

A9 浅谈如何解经

    A)前言

  1. 常听到一些朋友说:「我们的信仰是基於圣经。」我完全同意这个说法,但必须补充一句,就是:怎样理解圣经亦非常重要!如果我凡事 钻牛角尖,或只选 一些合自己口胃的才看,即使看了圣经,我都很容易会懂错它的意思;无限度地自由解经,或放纵不羁地随意解经,更是不稳健的做法。圣神固然 会帮助我们领略圣 经的讯息,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就可像脱缰野马般毫无依据和方法地理解圣经,其实,透过教会传给我们的「理解圣经方法」本身已是圣神的一种引 领指导和祝福。今 日不少人(尤其是在西方国家)拿着圣经乱解一通,还美其名说:「我们每个人看圣经时都有圣神的带领!」结果是惊人见解百出,异端林立,有 些更为祸社会,这 足以证明正确的理解圣经方法是不容忽视的。
  2. 今日我们该怎样诠释圣经呢?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启示宪章》第12号就指出:「既然天主在圣经里是藉人并用人的方式说了话, 讲解圣经的人为明了天主愿意同我们交谈什麽,当注意寻找圣经写作人真正愿意表达的是什麽,以及天主愿意用他们的话显示的是什麽。
  3. 为 探讨圣经作者的本意,在各种方法中,也当注意到『文学类型』,因为藉各式各样的历史丶预言丶诗歌,或其他类型,陈述的及表达的真理彼此各 有不同。故此,释 经者必需寻找圣经作者在固定的环境中,按他们的时代与他们的文化背景,用当时通用的文学类型,企图表白及表白出来的意思。於是,为正确地 了解圣经写作者所 欲陈述的,应当注意到圣经写作者的时代所流行的,以及当代习用的感受丶说话和叙述的方式,也当注意到同时代的人们,彼此往来惯用的那些方 式。
  4. 圣 经既由圣神写成,就该遵照同一的圣神去阅读去领悟。为正确地去探讨圣经原文的意义,尚须勤加注意全部圣经的内容及统一性,顾及整个教会活 的传授,并与信德 相比照。释经者的职务是遵守这些规则,努力更彻底地去了解圣经的意义;几乎经过这样的研究,教会的审断才臻於成熟。因此这一切关於解释圣 经的原则,最後当 置於教会的定断之下,因为教会担任保管及解释天主言语的使命与天职。」 
  5. 香港天主教圣经学院教授斐林丰神父——我敬爱的老 师,曾在一圣经讲座中,根据上述文献所说的方法,以多段圣经作为例子,很具体扼要地讲出教会如何理解圣经(其中),本文主要跟着斐神父所 说的脉络,介绍一 些理解圣经的方法和原则(其中整个D项也是不少正统基督教所共同采用的方法),当中我却加上另一些圣经例子,并且辅以生活事例来说明,务 求使读者体会到它 们并非遥不可及,而是能够运用出来。
  6. 这篇短短的文章,当然不可能把全部方法和原则都逐一介绍,并且说得深入,所以在这里只提出一些重要的和易用的,希望藉此有助大家 平时「灵修式」地看圣经,并且引发阅读圣经的兴趣。 
  7. B)一些理解圣经的大原则

  8. 看圣经像看字画一样,可以有许多层次。一个不懂书法的人看了一幅字画,他大概只会觉得那些字写得很好看丶很端正,这是一个较表面 的层次,不懂书法 的人也可以看得到的;但若换了一个懂书法的人,便可以看得深入一些,他可以欣赏每个字的笔法,这是另一个层次;尤有进者,他可以看它的风 格,甚至可以看行 气等等。原来看一幅字画都可以有不同的层次,看圣经都是一样。
  9. 一般来说,我们平时看圣经时,都可以好像普通人看字画那样, 能够有所领会,可以跟天主交谈,这可谓是灵修的层次;如果深入一些,要在一段圣经里,找出它的真正意思,我们便需要做一番功夫,这番功夫 我们称为「释经」 --即诠释圣经,当中有很多方法和原则,例如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风土人情,原文所用的词语在当时是怎样用法,这个字到底想表达甚麽 意思,不同的版 本,文章的结构,上下文,这卷圣经或这段圣经用甚麽文体类型写成,宗徒的传承,教会历来的解释…等等,这些东西在神学院要读四年,在圣经 学院要读三年,读 完之後都只是知些皮毛而已,可见圣经本身极其丰富,有些圣经学家用上他毕生的时间和精力,都只是研究圣经内的其中一卷书,由此可见,理解 圣经可以有很深入 的层次,深入到甚至穷一生的精力都不能完全了解它。
  10. 由於圣经是由天主默感人去写成,并交由主耶稣所建立的教会负责保管和诠 解,所以圣经同时是一部「天主的书」「人的书」及「教会的书」。正因圣经交由教会保管和诠解,故此,如果要理解圣经,便需要依随教会的领 导,藉着教会才可 以正确地了解。事实上,这部「教会的书」都是新旧约的天主子民的信仰结晶,所以,如果随便找个非基督徒来,把圣经当作一部普通的书来看, 看完之後便去解释 一番,说它有怎样的教义!这是不行的,因为他不是教会。教会就是由这群相信天主的人所组成,他们将自己信仰的体会和对天主的理解写了下 来,而成为圣经,所 以如要正确地理解圣经,也需要在教会之内,在这基督徒的团体里面,有她的带领和指引,才可以清楚完整地正确地理解。
  11. C)从「人性作者」及「神性作者」两个角度入手

  12. 圣经既是由天主和人一起写成,换句话说,圣经的作者有二:一是「神性作者」(天主),二是「人性作者」(人)。以圣经中的路加福 音为例,天主是这 部福音的「神性作者」,而圣路加这个人就是它的「人性作者」了。那麽,如果我们要了解圣经,我们可以先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个角度,我们 可以看看这个「人 性作者」究竟在这段圣经里面想说甚麽,即所谓「文字意义」,第二个角度就是要看天主--这个「神性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即所谓「属灵意 义」。这两个意义虽 然有所不同,却不会彼此矛盾。
  13. D)怎可找到「文字意义」--即人性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14. 怎样才可知道「文字意义」--即如何了解人性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呢?若用一个生活例子来说明,情况就好像今日有人说:「某人已经 『瓜』了。」今天香 港人会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某人已经『死』了」,但可能一百年後的人听录音带时,听见「某人『瓜』了」这几个字,就不知道原来是指「某 人已经『死』 了」,也许在一百年後「瓜」字是指「发了财」,但他们也不能把这句话硬说成某人已很有钱,相反,他们要看看这个「瓜」字在当时是怎样用 的,好能找出它真正 的意思--啊!原来是指「死了」,而不是说「发财」或「冬瓜」丶「西瓜」。寻找「文字意义」--人性作者透过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这 样。看「文字意 义」时会涉及「文体类型」,现先用「活水」作为例子来介绍寻找「文字意义」的原则和方法,稍後才谈论一些文体类型的问题。
  15. 约 於九六年五月,香港某个教会声称饮用双氧水能够治病,并鼓励其信众服用,据云该教会的牧师还说若望福音第四章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在对话 中所提及的「活 水」就是双氧水,并以此作为圣经根据。当然我们很难想像,在二千年前耶稣与那妇人言谈间,会取出一枝双氧水出来,然後说:「多谢,三十 元。」但竟有人可以 将「活水」和「双氧水」这种现代产物如此地连在一起!笔者大胆认为这个论点没甚麽圣经根据。现在就先看看「活水」的意思,透过「活水」这 个例子,指出一些 理解圣经文字意义的方法:上下文,背景,修辞,比喻等等。
  16. D1)若望/约翰福音第四章中「活水」的意思

  17. 水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不喝水便会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用水,例如洗衫清洁,建筑房屋时都要用水和着泥才可建筑。水的价钱虽 然便宜,但却是我 们的必需品,若没有它,真的会「瓜」了,所以,水本身是很重要的一样东西。在耶稣时代祂身处的巴肋斯坦——中东耶路撒冷这一带的地方,水 更形重要。为甚麽 呢?因为二千年前不但没有自来水供应,而且中东水源少很乾燥许多旷野--即近乎沙漠的地方,如果在那里做四十天避静,真要带够水才好,否 则你一定见到天主 (因为死了)!水在今日已经是重要的,在二千年前以色列这地方,则是更加重要的一样东西。当时人们要去井边打水,不像现代人有自来水那麽 方便,如果在家里 附近有条小溪或河流--这些流动的活的水不是一潭死水的,相信那里的「楼价」都会昂贵许多,因为有这样珍贵的水在附近。
  18. 耶 稣跟撒玛黎雅妇人讲「活水」,其背景就是刚遇到这个妇人前来打水,然後耶稣向她要点水喝,之後就引渡她明白天主的道理,提升她的生命,说 的时候正是用 「水」作为话题。耶稣要道出天主丰盛的恩宠,祂便用大家正谈论的「水」来做比喻,於是就说「活水」了,正如有些人说:「住在嘉湖山庄很 好。」耶稣便给他 说:「我给你天国的嘉湖山庄,更要好得多哩!」--用大家正谈论的「嘉湖山庄」来引入天主的道理。耶稣的口才是很好的,又懂得因材施教, 就地取材,十分灵 活!正说及水的时候就讲「活水」,明显表示出这样东西比普通的水更加珍贵。
  19. 用「活水」来说甚麽呢?说天主宝贵的恩典恩赐。 怎知道呢?看後面的章节你就可知道,耶稣与撒玛黎雅妇人讲「活水」是在若/约4,在若/约7:38-39便很清楚说出「活水」是指天主圣 神,所以,实在不 明白锡安教会怎会视活水为双氧水的圣经根据。天主要将圣神赏赐给我们,这是多麽珍贵的一份礼物,祂将自己送给你,住在你内啊!我们是甚 麽?只不过是普通人 而已,甚至是罪人,不要说是天主,即使港督来你家中探望你,可能你都会觉得很荣幸,现在天主来,将自己送给你,不知胜过港督亲临多少倍! 可惜有些人在领 洗丶领坚振及领圣体时又不觉得是这麽珍贵!真糕糟!
  20. D2)上下文 

  21. 从「活水」的例子,你可以看到一些方法,首先是上下文。原来如果你想清楚知道这段圣经说甚麽,或某个字的意思,你就要「看前看 後」了。其实我们日 常生活也是这样的,笔者有次听人说:「打就打,怕你麽?」他们还掀起袖子,吓得人要赶着去报警,岂料他们接着便取出一副麻雀来!看见此情 此景就知道原来那 个「打」字,不是「打架」之意,而是「打麻雀」而已。你听完後面的说话,就知道前面的意思,如果把这段「打就打」的说话写了下来,那就是 「上下文」了。同 样,在圣经上也有这些例子,例如:耶稣对伯多禄说:「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钥匙是甚麽意思呢?你看看後面的经文便可知道:「凡你在 地上所束缚的,在 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参阅玛/太16:13-19)很大的权柄啊!真是像开门那样,给了你锁匙, 你就掌管着它。看 了上下文,便清楚(至少会具体些)捉摸到「钥匙」的意思。
  22. 在路10:42耶稣说玛尔大的妹妹玛利亚选择了「更好的一份」, 这是指甚麽呢?看回前面几节自有分晓,原来玛尔大为侍候耶稣忙碌不已,但玛利亚却坐在主前听祂讲话。相信在当时她们很少与耶稣会面,难得 有机会亲聆耶稣的 教诲,当然胜过忙於繁琐的事务;在招待客人方面,与其只顾安排茶点,而让客人冷清清地坐在一旁,倒不如跟他闲谈还来得殷勤与热情。看了上 下文,就知甚麽是 「更好的一份」。但愿我们都有这「更好的一份」,好能在繁忙的香港生活里,平衡平衡。
  23. 又例如在玛/太10:34耶稣说: 「我来不是为带(来)平安,而是带刀剑。」刀剑是甚麽?是倚天剑屠龙刀吗?不是指这些!你看看下一节圣经便知了,耶稣说:「因为我来,为 叫人脱离自己的父 亲,女儿脱离自己的母亲,儿媳脱离自己的婆母。」若连路加福音12:51-53的平行文也参阅,则更加清楚它的意思,原来是指纷争,因为 若果某教友的亲友 叫他说谎否认自己基督徒的身份,或邀请他作出一些违反基督徒生活原则的事,在这不能妥协要跟罪恶奋斗的情况下,「纷争」就出现了。透过上 下文,你便可知道 原来「刀剑」是指一些不和谐的情况,却不是指带着刀枪或武器。
  24. D3)各种「背景」(诸如生活习俗,语风,时代背景等等)

  25. 从「活水」的例子也可看到背景的问题。在当时,水已是这麽珍贵,活水更加紧要,若你知道当时的生活背景或其他背景,你会较容易去 了解他们某些字句 的意思,这对理解圣经有很大帮助。圣经中也不乏这些例子,例如:路2:7称耶稣为圣母所生的「头胎男儿」,後来又有人对耶稣说:「你的兄 弟在外边找你。」 (参阅谷3:31-32)有人看了便会问:「既然圣经明明写着耶稣是『头胎男儿』,又有兄弟,那麽,圣母怎会终身童贞呢?」(参阅路 1:34)你看看当时 的背景,看看这些词语是怎样运用,上述的疑问便迎刃而解。原来不论後来该名婴儿有没有弟妹,犹太人都会将「头胎男儿」的尊称给家庭中所生 的第一个男性婴 儿,他们也将堂兄弟表兄弟称作「兄弟」(见肋/利10:4,列/王下10:13),这与我们中国人有点相似,即使时至今日,笔者有些侄儿 也是以「兄弟」来 称呼自己的堂兄弟的,所以不能单凭这两句圣经作为推翻圣母终身童贞的论据。你明白当时的背景知道词语怎样运用,就能懂它的意思。
  26. 又 例如路加福音记载了耶稣的一段说话:「谁爱我,就要恼恨自己的父母,否则便不配作我的门徒。」(参阅路14:26-27及其平行文,即玛 /太10:37) 多严厉!要恼恨自己的父母才可做耶稣的门徒,岂不是很不孝,而且明显相反第四诫!为甚麽耶稣会这样说呢?你又要知一些背景了,原来在这句 圣经里,路加保留 了犹太人的语风--即讲说话的风格,它是没有比较级的,即是没有「爱我多些,爱他少些」这样的说法,他们不会这样说话,却会说得很极端: 「你要不就爱我, 要不就恨我。」如果是「爱少些」就说「恨」,所以你只要明白这些背景,就会知道它的真正意思是:爱天主在万有之上,不应爱父母超过爱天 主。笔者有个朋友对 任何人说话时都先「问候」人家的娘亲,而且还不停地「问候」,初相识时还以为他无缘无故骂自己,气得很光火!认识久了,明白他这种「语 风」,知道这是他的 「口头禅」,本身没甚麽恶意。圣经看多了,自然也会熟习它的「语风」,愈看愈易明。
  27. 另一个要看背景的例子,就是伯/彼前 2:11-17及宗/徒5:29,伯多禄前书说人要服从政权,但如果你看宗徒大事录,又会看见宗徒们对犹太人的公议会说:「听天主的命应 胜过听人的命。」 这岂不是很矛盾?!那麽,你要留意当时的背景了。原来犹太人正迫害初期教会,反对耶稣是天主子,禁止人去传道,这是明显相反天主的旨意或 诫命的情况,因 此,当两者有冲突时,我们当然应以天主的旨意为依归,但如果那政权是合法的合理的没问题的,那麽权柄来自天主,它是天主的工具,当它给人 合理正确的命令 时,我们应该服从。所以,这两段圣经并非矛盾,因为背景不同嘛!在今日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情况,也许你曾听说过,医生叫这人不要吃鸡蛋 了,因为胆固醇很 高,却叫那人吃鸡蛋,因为有营养,若你只看这两句说话,又会引起疑惑:「到底应吃鸡蛋还是不应吃呢?」原来两者有不同的背景,这个病人不 可以吃胆固醇的食 物,就不要吃鸡蛋了,那个却需要鸡蛋里的营养,就要吃了。了解当时的背景就更能明白那些说话根本没有矛盾。
  28. 当然,我们不会一下子就全部知道所有圣经的背景,但知识是累积来的,正如俗语所说:「一次生,两次熟」,听多些圣经讲座和课程, 看多些圣经注释,也就识得多了,便会渐入佳境。
  29. D4)修辞

  30. 要寻找「文字意义」,也可看看「修辞」。修辞有许多种类,本文只简略介绍以下三种:比喻,夸张法及拟人法。 
  31. D4a)比喻 

  32. 「活水」一词很明显是一个比喻。圣经里有没有比喻呢?有很多!耶稣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若/约15:5)大家一望 而知这是比喻了。 既然这是个比喻,那麽我们便用比喻来了解它,相信没有人会因这句圣经而认为耶稣真是一棵树,在祂身上有许多树枝和许多葡萄。若有人这样推 论,他一定错,因 为这是比喻但他却不用比喻来理解。
  33. 我们以前看粤语长片时,有时会听见人这样说:「那个『衰』(指他的丈夫,这都是比喻) 又去了狐狸精那里。」「狐狸精」这个名词也是比喻,代表着那个与她丈夫有不寻常关系的女人,人们一听就自然会明白:那个丈夫去了外遇那 里。圣经有些地方都 提及「狐狸」,耶稣说:「你们去告诉黑落德这只狐狸...,」(参阅路13:31-32)当然,黑落德并非一只有尾巴的狐狸,这是个比喻 来形容黑落德。耶 稣和写圣经的(人性作者)都是人,他们都会用人的语言丶人的表达方法来说话。在另一处耶稣说:「狐狸有穴,飞鸟有巢,但人子却无枕首之 地。」(参阅玛/太 8:20)当然,这里虽然也提及狐狸,但你也自然会听得出这处所说的狐狸,是指有尾巴丶有四只脚丶咀巴长长的狐狸,而不是比喻了。其实有 时看圣经真不太困 难,在你的灵修上--即不是释经那麽深入的层次,你只消用一颗平常心,就像我们日常谈话读书那样,你都可以理解到圣经的。
  34. D4b)夸张法

  35. 修辞中有「夸张法」,例如耶稣说:「如果你的手使你跌倒,便砍掉它。」(参阅玛/太5:29-30)假若我们搬字过纸地遵照这句 福音的教训去做,真不知我 们会变成怎生样子了!这些句子其实是夸张的讲法,切勿搬字过纸地理解。我们平时也会用夸张法的,比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化了灰我都 认得他」,称赞某 人熟识圣经时又会说:「他对圣经很熟的,一揭就揭到了。」是不是真的只需揭一下,就正好揭到那章那节呢?相信未必!但是我们却会用这样夸 张的说法来形容他 很熟圣经。耶稣说:「如果你的手使你跌倒,便砍掉它。」夸张地表示一份壮士断臂的决心,你依从圣经的教训跟随天主的圣道去生活,你就要有 这种决心,但却不 是叫你拿起张刀来砍自己。如果我们明白这些原则,就不致懂错圣经了。
  36. D4c)拟人法

  37. 至於另一些修辞,例如拟人法,我们中国人也经常使用。「啊!太阳走了出来,哈哈地笑,跟月亮姐姐说起话来。」这些明显是拟人法。 我们读要理问答时,都知道天主是无形无像的纯神,但你看圣经时,又会看到「上主的右手扶持我」(参阅咏/诗18:36),天主又会趁晚凉 时到乐园里散步 (参阅创3:8),既说祂无形无像,为何会有右手呢?又怎会有双脚去散步呢?皆因这是拟人法的表达!其实圣经不是西方的产物,而是中东 ——即东方人的作 品,它所写的是很接近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所以不要以为看圣经是十分困难的一回事。要很深入了解当然不容易,但平时灵修看圣经, 大概不成问题。  
  38. D5)文体类型--了解人性作者文字意义的先决条件

  39. 在咏/诗98:8,你会见到「江河拍手鼓掌,山岳舞蹈欢唱」的句子,照字面来看即是河流会拍手掌,山岭又会跳舞,还会唱歌,若未 看上文也许会感到莫明奇妙,但现在相信大家都会知道它是拟人法的表达。另一方面,它亦涉及「文体类型」,这是一首诗歌,我们就应按诗歌来 理解它,正如不少 热恋中的情人也曾向对方说:「你是我生命中的太阳。」「太阳」固然是个比喻,听者不会理解成那个会发出热和光被九大行星围绕着的太阳,而 它亦是富有诗情画 意的说法,我们听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说话时,又自然会用这些富有诗情画意的角度去听去了解,从而明白到这句说话表达出自己在对方心目中是 多麽的重要!刚才 提及的圣咏都是这样的,「江河拍手鼓掌,山岳舞蹈欢唱」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说法,属诗歌的文体,所以你不应照足字面,搬字过纸地或按地质学 的角度去理解它, 否则你会懂错意思。如果它是诗歌体,你就用诗歌的形式去理解好了。
  40. 此外,圣经中有些书是称为「传记」的,它们就像三国演义那样的「文体类型」。众所周知,三国志是严谨的历史着作,但三国演义则是 借用那些严谨历史中的人物和事情,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作者主要不是讲述历史,所以亦不会十分注重它的历史资料的准确性,却会传达许多重 要的讯息,例如: 标榜着刘关张等人的义气,做人要忠君爱国,不要像曹操那样奸恶等等。圣经也有这些像三国演义的传记文体,如艾斯德尔传/以斯帖书丶友弟德 传丶多俾亚传等 等,它们主要不是讲述历史,里面的历史资料不太准确,所提及的时代丶或某某君王在那里那里的时候,若用历史去对照,你会发觉有时根本不是 那回事,可能那个 君王已经不知死了多少年,然後才说他在某个地方做过某件事,可谓完全风马牛不相及,这种情形就好像说「李柱铭做中国共产党主席时,大兴土 木…,」一听就知 道它所说的不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叙述。这些传记主要是想透过某个时局和人物去讲个故事,藉此传达一些讯息,这才是它们的重点所在,所以你不 要从一个严谨的历 史角度去理解它,否则你不仅会失望,而且还会错过它的主要讯息。
  41. 圣经中还有许多文体类型,例如历史丶法律丶礼仪丶信件丶戏剧丶寓言…,我们按着它们的文体类型来理解,对掌握圣经的讯息会有一定 的帮助。
  42. E)怎可找到「属灵意义」--即神性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43. 以上介绍了一些了解人性作者的「文字意义」的方法和原则,包括上下文丶背景丶修辞中的比喻丶夸张法丶拟人法和文体类型。至於要了 解「属灵意义」--神性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即天主想说甚麽,则比较困难,事实上是不容易考究的,要有天主的启示才能明了,例如:在创世纪 第三章,若没有天 主的启示,我们便很难知道原来天主在原祖父母犯罪後,对蛇所说的话:「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间,她的後裔要踏碎 你的头颅,你要伤 害他的脚跟。」(创3:15)是预许将来有救主耶稣救赎世界,踏碎(得胜)魔鬼。
  44. 又例如依撒意亚/以赛亚先知书第七章,当时以色列已分裂为南北两国,南国犹大因不愿联同北国以色列及阿兰合力抵抗亚述帝国,以色 列及阿兰便先发制人攻打犹大,犹大不敌,情况岌岌可危,其君王阿哈次便想向亚述求救,上主派遣依撒意亚先知叫阿哈次放心,只管依赖天主, 不要求助於亚述, 并愿赐下任何徵兆,作为凭证,但阿哈次却说:「我不要求,我不愿试探上主。」说出来就相当好听,其实就是「不要跟我说这一套,还是找亚述 帝国帮手好些。」 有时我们都会这样,美其名说得很动听,不过,原来内里却是不太好的东西。虽然阿哈次不要,但依撒意亚仍给他一个徵兆,就是有个女子要生一 个婴孩,人家称那 个孩子为「厄玛奴耳」,意思就是天主与我们同在,後来,王后真的生了个孩子,他就是後来的希则克雅君王。这个徵兆当时应验了,人们也以为 它的讯息已经圆满 了,直到玛窦福音,我们才清楚看到原来那个「厄玛奴耳」/「以马内利」是指主耶稣,祂才是真正的「天主与人同在」!这就是神性作者要表达 的「属灵意义」, 是一些深层的意思,的确不容易看到。
  45. E1)耶稣的阐释

  46. 那麽,有甚麽断定「属灵意义」的准则呢?共有四项。第一是「耶稣的阐释」,如果是耶稣说了的,那麽你大可相信。例如旧约要人遵守 安息日,但耶稣告诉人:「安息日是为人而(设)立的,并不是人为了安息日。」(谷/可2:27)耶稣这样阐释了,你便大可放心,当再看到 旧约的诫命时,便 知道它们不是用来束缚人,而是作为一个指标,为帮助人过一个更好的生活而设立的。
  47. 又例如在创2:24天主创造男女之後,指出「人应离开自己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祂所立定的婚姻原本是叫人终身 相爱相守,是禁止离婚的。但在旧约时代,梅瑟/摩西因为人的心硬,迫不得已作出暂时的让步,容忍人们离婚,这并没表达出天主完美的意思。 有一次,法利塞人 问主耶稣许不许丈夫休妻,祂重申上述创2:24的说话,表明婚姻的神圣,它是不可拆散的(参阅谷/可10:1-12,玛/太 19:3-9)。主耶稣阐释了 创2:24的说话,我们就清楚知道婚姻必须终身相守了。
  48. 第三个例子就是否认复活的撒杜塞人与主耶稣辩论,他们引述申25:5-10有关「代兄弟立嗣」的法律,向祂提出「七兄弟先後同娶 一妻,在复活时她究竟属何人妻子」的难题,主耶稣答覆时直接说他们没明了经书,之後,便澄清人死後如同天使一样不娶不嫁,并以荆棘篇(即 出3:2-6)中 的说话,指出天主既自称是亚巴郎丶依撒格及雅各伯的天主,所以自然他们仍然存在,他们虽已死去,但还同天主来往,与天主联合,可见人死後 仍有生命,在天主 前仍是活着的(参阅玛/太22:23-33,谷/可12:18-27及路20:27-40)。主耶稣既指出「天主不是死人的,而是活人的 天主:所有的人为 他都是生活的」,我们便可确认人死後并非灰飞烟灭,尽归虚无。
  49. E2)宗/使徒的阐释 

  50. 第二就是「宗/使徒的阐释」,例如刚才所说的宗徒给我们指出真正的「厄玛奴耳」/「以马内利」是主耶稣(参阅玛/太1:22- 23),那麽,我们便可安心接受这个讯息了。宗15记载在宗徒会议上(即第一个大公会议),宗徒们了解并宣布基督徒不用受割损仍可得救 (也可参阅迦/加1 -4及罗1-11),我们就知道这个旧约的割损礼,对新约时代的天主子民并没有约束性的意义,即我们无需遵行割损礼。又例如旧约肋未纪清 楚记载着有些禽兽 是不洁的,不可以吃,但伯多禄在宗/徒10所载的神视经验中,得悉在天主面前这些禽兽根本没有洁与不洁之分,有关的禁令只是一个过渡性 的丶有时间性的指示 而已,宗徒解释了,你便可以放心去吃。另一些由宗徒阐述了的例子,诸如:灭世的洪水预表了圣洗(伯/彼前3:21),亚当是耶稣--这位 未来的亚当的预像 (罗5:14)。  
  51. E3)悠久以来教会的传统 

  52. 第三个断定「属灵意义」的准则就是「悠久以来教会的传统」——即圣传(或称传统,又称为传承)。天主降生成人,与人同在,救赎了 人类,并且透过与人相处这份活生生的交往,启示了自己。与耶稣一起生活多年的宗徒,亲身经历了耶稣整个奥迹,祂死而复活之後,教会诞生 了,因着耶稣这个活 生生的启示,教会便有相应的生活,包括信念丶教义丶礼仪丶传教活动丶教会内团体生活的规则和习惯…等等,这一切--教会历来的生活,就是 我们今日所说的 「传统」了,而圣经就是在这个传统在这个充满着天主启示的教会生活中,慢慢孕育出来的,它是教会生活的结晶,由此,教会生活成了圣经活生 生的诠释,圣经成 了教会生活的客观准绳,静态的文字(圣经)与动态的教会生活(圣传)互相照明。
  53. 以教宗(又称为罗马主教)的首席权为例,由初期教会开始,一直以来,伯多禄/彼得及其继承者均是整个教会有形可见的最高牧者,教 宗首席的地位备受尊重。例如,在宗徒时代末期,约於公元100年左右,格林多/哥林多教会内部出现争端,当时的教宗克肋孟致函作出干预, 平息了她们(罗马 以外的教会)内部的纷争,诚如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第9至10期内的一篇「教会最初三世纪的罗马首席权」文章所言,这干预「就是罗马对自 己权力和必然责任 的自觉性。信中的要求也超越了友爱团结的限度:权威性的语气,间中也带着威吓,企望对方的服从。格林多/哥林多教会果然就范,听从了克肋 孟的忠告。(第 230页)」
  54. 又以「通功」为例(通功,共融之意,不通功者,即被开除教籍),正如徵祥出版社和香港公教真理学会在1965年联合出版的《天主 教史》(上册)第五十页所说:「古代信友旅行时,必须带着主教的介绍信,好似今日的『护照』。...主教的介绍信也称作『和平信函』或 『通功信函』,证明 持信者确实属於通功的教会,可以准许他领受圣体圣事。...(这一制度)也是整个教会相通功的有力工具。...每一位主教或每一较大的教 会,都有一张相通 功的主教名录,『和平信函』必按照这张名录签发,旅行信友到达一地时,该地信友团体必按照主教名教接待他。因此我们想像得到,每一位新主 教上任时,定通知 其他教区,某一主教陷於异端或裂教时,主教们必先获得音讯。第三世纪初年,教宗翟斐林将蒙丹派份子逐出教会时,情况正是如此。(第 47-48页)...罗 马主教的先决性的超越地位是最真实的。他是通功的中心,凡是在他的名单上有份的,便属於教会,凡是从他的名单上除去的,便不再是教会的一 员。任何主教祇有 在与罗马通功的情况下,缠能与其他主教契合无间。而罗马主教不需要仰诸别一位主教,实际上他也不曾如此作过。(第50页)」
  55. 自初期教会以来,悠久的教会生活--传统都是如此,这正好是玛/太16:17-19所载耶稣立伯多禄/彼得为教会磐石那段圣经的 活生生的写照,不仅这段圣经显示出伯多禄/彼得的特殊地位,在若/约21:15-17伯多禄/彼得三次回覆耶稣「你爱我吗?」的提问,对 话中亦见耶稣将羊 群(教会)委托给他;路22:31-32也记载在受难前夕,主耶稣知道撒殚将要像筛麦子一样筛众宗/使徒,祂没有为所有宗徒祈祷,却只为 伯多禄/彼得祈 求,为叫他的信德不致丧失,并且在他回头之後,坚固其他弟兄;而宗徒大事录多处地方也明显看到伯多禄/彼得的首席权(可参阅宗 1:15-26,10:1- 11:18等处)。既然主耶稣立了伯多禄/彼得为教会的磐石,所以不仅圣经有这样的记载,整个传统--教会生活也体现了这一点出来。
  56. E4)初期教会的礼仪

  57. 「初期教会的礼仪」是第四个断定「属灵意义」的准则。基督徒不相信石头是神,所以我们不会向石头举行敬礼,基於怎样的信仰,就有 怎样的礼仪表达出来。从初期教会的礼仪,我们知道她们擘饼时,并不是当作一份回忆来纪念主耶稣,亦不会把那祝圣了的饼酒视为饼和酒,却会 确认为主耶稣的圣 体圣血,这个初期教会的礼仪帮我们了解在最後晚餐叙述中,及在格林多前书中有关圣体圣血的道理(参阅玛/太26:26-29,谷/可 14:12-16,路 22:14-20,格/林前10:16-17及11:23-34),而整个若/约6也清楚并详细地阐述耶稣赐下自己的体血,作为我们的永 生之粮。初期教会 礼仪的意思与圣经的意思,两者非常吻合。
  58. 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在1995年三版的《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第456至457页所载的游斯丁《第一护教辞》(约写於公元150 年)第66章就这样说:「在我们当中通称这个餐食为感谢献,分享此餐的人,只限於相信我们所教导的是真理,而已领受了为赦免罪孽得到重生 的洗礼,并且实践 基督所吩咐的生活的那些人。因为我们领受这些,并不当作通常的饼和通常的酒,却是正如我们救主耶稣基督藉了上帝的道,成了肉身,为我们的 救恩而采取肉和 血,同样按我们所受的教导,那用祂的祷词祝献了,然後用以营养我们血肉的那餐,即不外乎那曾成肉身的耶稣之肉和血。因为众使徒在他们所作 的回忆录(称为福 音书),就把那所受的命令递给我们,说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的时候,曾说:『你们也如此行来记念我,这是我的身体;』(路22:19)同 样情形,祂拿起杯 来,祝谢了,说:『这是我的血』,就递给他们。…」
  59. F)「文字意义」及「属灵意义」的综合--「信德的类比」

  60. 研究了「文字意义」和「属灵意义」之後,现在我们将两者做一个大综合,教会传统称之为「信德的类比」。「信德的类比」是甚麽?就 是注意信仰的一致性,这是一个检视有没有解错圣经的基本标准,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因单看某段圣经,而误会它的意思。例如:在玛/太 15:24,耶稣说祂被 派遣,只是为了以色列家失迷的羊,但当你从整部圣经(特别是宗徒大事录)来了解,你就会知道耶稣愿意拯救所有的人,而不是只拯救以色列 人,不过在次序上是 以色列人先有机会接触救恩,外邦人居後。有了这个信仰(或道理)作为基础,在看到上述这句圣经时,就不致随随便便妄下定论,因为我们知道 只此一处并不表达 了完整的讯息,尚需要与其他圣经部份配合起来了解。
  61. 又例如罗马书说了「因信成义」--人之所以得救是出於信德,而不是靠善行(迦拉达书和弗2:8-9也这麽说),但雅2:14- 26却说若没有行为(尤其指爱德),则信德是死的,即使信了也是徒然。骤看起来,罗马书和雅各伯书互相冲突,其实是分别讨论一件事的两 面,分别论述不同的 范围。实在,人在信主之後,便成了天主的子女,并接受福音的教训,故此应有相称的圣善生活,所以,救恩虽是出於天主白白的恩赐,人凭着信 德接受,而不是靠 善行赚取回来,但信德必产生善行(即爱德,可参阅迦/加5:6——唯有以爱德行事的信德,才算甚麽),两者虽有先後次序之分--先是信 德,後是爱德,但却 不能分割,难怪保禄在罗马书和迦拉达书前半部讨论完「因信成义」及有关的救恩效果等教义之後,便即强调基督徒应有的圣善生活。有了这个信 德的类比,我们看 罗马书讨论「因信成义」的经文时,就不会停在那里,只见树木不见树林。
  62. 又例如教会基於圣经的启示,肯定了耶稣同时是真人,又同时是真天主(可参阅四部福音,尤其是路1:30-35,若/约1及罗1: 2-6,迦/加4:4,斐/腓2:6-11等处),几个世纪後,教会便以「两性一位」这个词语说将出来,在信经里亦有「祂(耶稣基督)是 出自天主的天主, 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祂因圣神由童贞玛利取得肉躯,而成为人。」今日有些新兴教会单凭某段圣经(或某几段)而否认这个 真理。他们给人解 说时,片面地引述圣经,骤听起来似乎头头是道,但却因忽略了「信德的类比」这个基准,便曲解了圣经的讯息。
  63. 对一般教友来说,骤耳听见「看圣经要顾及信德的类比」,可能会觉得有点困难,但在平时灵修的层次却不应有太大问题。为甚麽呢?因 为我们是学过要理的,对教会的信仰(或教义)有基本的认识,除非你没学好,若是如此,你应再去慕道,重学要理,在慕道班里也有导师给大家 讲解圣经。  
  64. G)总结

  65. 由上观之,我们更明白到为甚麽要在教会内才可正确地理解圣经,因为圣经并非一个人无端端在得闲无事的情况下找些东西来写。并非如 此!它是在教会的生活里慢慢孕育出来渐渐写成的。当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保禄/保罗等宗徒写信鼓励不同的教会,教导他们;又或者那些宗徒陆 续去世,有需要写 下耶稣的行实,所以会有福音写了出来。圣经里各卷书就是这样逐渐写成。他们写的时候是经过了几十年的信仰反省,还经常参与礼仪,浸淫在整 个教会的生活当 中,有自己慢慢形成了的神学概念,然後才写出来,当然写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时代,例如得撒洛尼/帖撒罗尼迦前书在公元五十多年就写成,默示 录/启示录则可能 约在公元一百年才问世,各卷书有先有後。
  66. 圣经正是这样在教会的生活里诞生的,如果我们不顾及教会对信仰的理解(即教义丶神学),不理会他们为甚麽会这样举行礼仪,忽视当 时的生活背景,不理会有怎样的传统…等等,我们就很难清楚地明白圣经,所以看圣经(尤其是释经)是不能孤立的,却应两者互动:即圣经和圣 传(包括教会的训 导丶神学丶礼仪丶生活…等等),用两者的平衡来理解,甚至我们应探本溯源,要看看由初期教会一直以来,历代的传授对该段圣经的看法,及教 父的注释…等等, 而不是今天在二十世纪看圣经,就只顾及今天二十世纪的看法,否则我们很容易会犯了上文所说将「瓜」字懂成「发财」的错误(尤其在特别的词 句上),由於我们 的信仰是一棒接一棒地传下来,如果我们断了历史的脉络,我们很容易会错失许多宝贵的东西,并产生误解。
  67. 阅读圣经都是与主接近,聆听祂的话语--圣言,这是一份祈祷的经验,如果不是天主愿意我们明白圣经,我们便无法领会,所以我们都 应该祈求天主光照,怀着一颗开放受教的心,让生命之路的向导--天主带领和指导我们,并在圣经中与主相遇。
  68. 正如在本文开始时所说,看圣经可以有不同的层次,要做严谨的释经当然不容易,但对一般教友来说,要看得懂及从中得到一些做人处世 的教训和指引,总不会太困难,最难的是不肯拿起圣经来看而已。现在就请大家起步,一起去发掘个中的宝训,那麽,你就会体会到:「圣言就是 天主。…在祂内有 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若1:1,4)又会如同伯多禄那样说:「主,惟你有永生的话,我们去投奔谁呢?」(若6:68)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02年3月27日

返回目录

A10 教会训导为天主的话语服务

  1. 有朋友问道:「基督教没有教会训导这东西,天主教却有。有时,天主教的教会训导限制了圣经的涵义,收窄了圣经的演绎。训导又常常 改变,到底天主教的训导权限去到那里?」小弟试回覆如下。
  2. 简单来说,天主教的教会训导并非高过天主的话语(包括书写的或传授的天主圣言,即圣经和传授/圣传),它却是在圣神的默佑之下, 为天主的圣言服务。
  3. 论及教会训导的服务性质,曾志罡着的《圣经与传授》第25页就指出:「服务的性质是圣善地保管,无误地宣布,忠实地解释天主的话 语。
  4. 所 谓保管,并不是对天主话语的专权和垄断,或作任何限制与束缚;而是保存,维护天主话语的纯洁与完整,使它免於乱真,使它不致走样,使它 『活泼灵通』(希 四:12),适应时空的需要,并在训导权的监督下,使信民能尽量活学活用它,务使天主话语『广布流传而大放光明』(得後三:1)。
  5. 所谓宣布,是训导权把天主子民对启示宝库中蕴藏的奥义所研习的心得与新的领悟及发现,以最高权威的方式,而视为神启的真理提供出 来,作为信友当信当守的准绳。
  6. 所谓解释,…是依循圣经的原则与传授的教诲标准,在圣神辅导之下,正确地,决定性地把包含在启示宝库里的天主话语,加以清楚明白 的讲解及阐释。」
  7. 该 书第27页又说:「教会的训导权乃是以『慈母与导师』的身份,保存丶照顾,由宗徒手中所接过来的这双胞胎的宁馨天儿──圣经与传授。她一 方面把渗透於教会 生活里有异於宗徒正统的传授,加以排斥丶净化;另一方面她永远维护着文书的和传授的天主话语的圣洁与尊严,使天主子民能『都由听而信,由 信而望,由望而 爱』。」
  8. 上文(第1至第7点)大概已说出「天主教的训导权限去到那里」了。
  9. 的确,若有人乱解圣经,散布些错误的讲法,教会应该指出圣经到底是有怎样的涵义,不可让人随意解释演绎它,这实在不是「限制了圣 经的涵义,收窄了圣经的演绎」(虽然骤眼看来能给人「限制丶收窄」的印象)。
  10. 说 教会训导常常「改变」,所谓的「改变」其实只是表达方式的「改变」,而非内容的「改变」。即使是中文的表达,50年前写的中文文章与今日 写的无论在风格和 用字上都已有出入,同样在2001年,在香港或在台湾或在大陆写的中文文章也有点不同,何况在二千年来,教会要在不同地方丶文化中讲述天 主的启示!在圣经 成书的时代堕胎并不常有,但今天就十分普遍,圣经没明言「不可堕胎」,却有教人「不可杀人」(十诫,见出20),教会为适应时空的需要, 就基於圣经的教导 (「不可杀人」这诫命的精神和原则),灵活地应用在今日的情况和处境中,故此反对堕胎。表面/表达方式就改变了,内容实在没有改变。
  11. 据小弟的了解,基督新教大概没有上文所讲的「教会训导」,但基督新教的弟兄姊妹(尤其是初信的)基本上不是也接受他们的牧者所教 导的吗?管见认为,在一些基督新教弟兄姊妹的心中,他们的教会多多少少都有份「训导」的权威哩(虽然这份「训导权威」是有别於天主教 的)!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02年4月14日

返回目录

A11 教皇无误的真正意思

  1. 误解者说天主教有「教皇无误」的道理,并大概是单凭这四个字的字面意义,把它误解成教皇「随时」无误,甚至在各方面,包括「杀人」 和「科学」(例如:伽利略事件)的判断上是无误的,就连在「政治上」都可以发挥「无误」的影响力。「教皇无误」即赋予教皇「无上权柄」, 甚至操 有生杀大权。本人现讲述一下天主教对「教皇无误」究竟有怎样的内容。
  2. 首先,天主教给它的中文名称不是「教皇『无误』」,而是「教宗不能错权」。「教宗不能错权」不是说教宗做甚麽丶说甚麽也不会出错。他 是会出错的,也会犯罪跌倒,需要告解,需要被主耶稣救赎。
  3. 其实「教宗不能错权」这名称指明它是教宗在其「职务上」(不是教宗本人)所拥有的一种特别的「权柄」,但「教皇无误」这名称实在容易 引起误会,使人把「教宗不能错权」的意思错误地放在教宗这「个人身上」,而且还把这个特别的权柄扩大到无边无际,以为教宗的一举一动说每 一句话 都不会有错,又不会犯罪和做错事,甚至连买东西也不会买错!
  4. 教宗的「不能错」正源於教会的「不能错」,梵二《教会宪章》第12号就指出:「信友的全体由圣神领了傅油(参阅若一2:20及 27),在信仰 上不能错误;几时『从主教们直到最後一位信友』,对信仰及道德问题,表示其普遍的同意,就等於靠着全体教民的信德的超性意识,而流露这一 〔不能 错误的〕特质。」而教会之所以有「不能错」这恩典,是源於主耶稣在若14:17,15:26,16:13的许诺:祂派遣圣神这个真理之神 来领导教会,圣神 领导教 会到达真理,帮助他们固守真理。因为天主的启示是不能错误的真理,教会将天主的启示忠实地陈述出来,所以这个有圣神领导的教会(指天主 教)在「定 断」有关信理和伦理的道理时能够「不能错」,在弟/提前3:15就说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
  5. 好了,教会有这麽多人,由谁来代表整个团体去宣布或钦定某项真理呢?这个问题就正如某个团体需要向外宣布一些正式声明或发出一些信件 时 ,由谁来宣布或签发文件呢?当然会找该团体的负责人或最高领袖来代表整个团体宣布了!同样,教宗作为教会有形可见的最高牧者和导师,自然 由他代表 着整个教会去钦定某项真理。梵二《教会宪章》第12号就说:「几时主教团的首领丶罗马教宗,以全体基督信徒的最高牧人与导师的身份,在信 仰上坚定其 弟兄们(参阅路22:32),以决断的行动,宣布有关信仰与道德的教理,他便以自己职位的名义,享有这种不能错误的特恩。」
  6. 所以,教宗用这「不能错权」时,其实是他以整教会的最高牧者和导师的名义,代表着整个教会宣布某些当信的道理,而非他个人地发表「自 己 的」丶「私人的」东西。他定断当信道理时,必须与整个教会的信仰吻合,才能运用「不能错权」。
  7. 这个「不能错」的训导权其实并非高过天主的圣言,梵二《启示宪章》第10号清楚表明:「教会的训导权,并不在天主的言语之上,而是为 天主 的言语服务。」「不能错」的特恩只限於「信理」及「伦理」的范围,运用时不是教宗随随便便说句闲话也视作「不能错」的训导,而是要正式 地,以决定 的行动来宣布该项教理,《天主教法典》第749条第3项就明言:「任何教义,除非是明显地如此决定的,不得视为以不能错特恩所决定者」。
  8. 那麽,教会的「不能错」既源於圣神,为何教会又做出许多错事来,中世纪时教会也曾有腐败的日子,岂不是「教会有错」才对吗?
  9. 教会虽然有圣神这个真理之神的带领,但其成员都是有人性软弱的人,教会在「实践」福音教训时,是会有犯罪跌倒的可能,就正如我们每个 基 督徒都宣认天主是全能的,祂会眷顾我们每一个人(在「陈述」这端真理上是没有错的),但当有困难危险的时候,我们又未必信靠天主(将这端 真理「实 践(或应用)」在生活上时则能够「出错」,没按真理而生活)。虽然「陈述天主的启示和真理」,跟「按这些真理丶按福音而生活」彼此有密切 的关系, 但它们仍属两个不同的大范畴。
  10. 教宗和教会的「不能错」是属於「陈述真理丶定断信理和伦理」的范畴,并非「实践福音教训与否」的范畴。教宗和教会的「不能错」是说教 会 「定断」信理和伦理时「不能错」,而不是说教宗和教会在「实践」信仰时「不能错」,或不会犯罪跌倒
  11. 让我在此总结一下上述的内容,就是:
    1. 教皇在何时无误?他以最高牧者和导师的身份,代表整个教会发言时,但他受着严格的限制,他运用「不能错权」时,要联同整 个教会,与整个教会信仰吻合,并正式地丶以决定的行动来宣布该项教理。
    2. 那一方面无误?只限於定断信理和伦理时。
    3. 教皇无误背後基於甚麽无误?基於教会的不能错,最终是基於圣神的不能错。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02年1月16日

返回目录

A12 圣经肯定圣传和教会训导

  1. 承接着「(A1)浅谈圣经丶圣传及谁是『新教』」的讨论,也许可以补充一些肯定「圣传」(有时又称为口传丶传授或传统)和「教会 (指天主教)训导」的圣经章节,以供各位参考。
  2. 例如在得/帖後2:15,保禄/保罗说:「所以,弟兄们,你们要站立稳定,要坚持你们或由我们的言论,或由我们的书信所学得的传 授。」 可见,要坚持的,不仅是圣经,也是圣传。
  3. 在斐/腓4:9,保禄/保罗亦甚清楚地指出信徒不仅是接受圣经,也接受圣传:「凡你们在我身上所学得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到 的:这一切你们都该实行:这样,赐平安的天主必与你们同在。」
  4. 保禄/保罗在弟/提後2:1-2说:「所以,我儿!你应因那在基督耶稣内的恩宠坚强起来,应把你在许多证人前由我所听的传授给忠信可 靠 的人,使他们也能够教导别人。」保禄/保罗一方面在此并非叫弟茂德/提摩太「只」教导圣经所载的,而是传授「由他所听的」,那麽,另一方 面, 保禄/保罗也肯定那些被弟茂德/提摩太所教的人,不「只」要听圣经所载的,也要听弟茂德/提摩太的传授了,如此说来,这不仅显示出「一代 一 代地传下去」的传承,保禄/保罗无疑也肯定了弟茂德的训导权威(那时,弟茂德/提摩太早已被祝圣为主教--某地方教会的首长了,见弟/提 前 1:3及弟/提後1:6),的确,在弟/提前1:3,4:11,6:2,弟後4:2,保禄/保罗多次提及弟茂德要去训导信徒,他对弟铎/ 提多也是一样(见 铎/ 多2:2)。
  5. 其实,在路10:16耶稣早就对宗徒们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这样看来,教会确是有其训导的权威的,难怪弟/提前3:15 也说 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基础」。在耶稣升天以後的基督徒,如何找到主耶稣的训导呢?听从教会训导就是。
  6. 宗/徒15所载的宗/使徒会议可谓「教会训导」的一个好例子。那时有长老和宗徒一起开会和决定,这些长老已是当时教会的(第二代) 领袖,可见教会已有继承丶传承;会议中没有主耶稣的片言只字,但与会者的定案却是「圣神和他们的决定」(参宗/徒15 : 28),解决了「外邦信 徒需不需要受割损和遵守梅瑟法律/摩西律法」的问题,也显示了教会训导的权威。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 2014年12月16日

返回目录

A13 真是「基督教看圣经,天主教只是听神父的说话」吗?

  1. 有位兄弟在天主教学道理(即慕道),希望日後能领洗进教,误解者给他说:「基督教看圣经,天主教只是听神父的说话,你还是返基督 教好些。」
  2. 拙作「(J1)该入天主教还是基督教?看圣经可帮我决定吗?」基本上已回应了返哪个教会比较好的问题。本文只想澄清误解者首两句是个 误会。
  3. 别的地方我不清楚,若说香港的情况,天主教徒的确是较少像基督教徒那样拿起一本圣经来阅读,一般来说,香港的天主教徒对圣经的认 识也不及香港的基督教徒,在这一点上,我们天主教徒应向基督教徒多多学习。
  4. 不过,(全球的)天主教并非不看圣经,每台弥撒中会诵读几篇圣经,只是我们天主教会将当天所选读的圣经及祈祷文印在礼仪书上,以 便教友翻阅(没直 接拿着厚厚的圣经来阅读),神父的讲道就是将刚才所读的圣经加以讲解,并教导教友们如何把它应用在今日的生活中。在慕道班给人讲解道理时 也会用圣经,导师 亦会加以讲解。
  5. 我参加过几次基督教的聚会(包括主日崇拜丶团契分享丶布道会等),基本上同天主教一样,都是在读圣经之後,有牧师或传道 人或导师讲解和教导。由此可见,说「基督教看圣经」,其实是把下一句「牧师讲解」不说出来,说「天主教只是听神父的说话」,则是不提上一 句「天主教看圣 经」罢了。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 2008年5月1日

返回目录

A14 天主教不许教友看圣经,还将圣经锁起来吗?

  1. 说天主教不许教友看圣经,实属误会!天主教日日都有弥撒,欢迎教友和所有人参与。在主日弥撒中,我们会恭读三篇圣经(通常第一篇取自 旧约,第二 篇取自新约,第三篇取自福音),此外,第一篇读经之後会有答唱咏,它常是选用旧约圣经中的圣咏(间中会用圣经里其他的圣歌,例如:路 1:46-56的圣母 赞主曲),来回应天主的圣言;平日弥撒也会恭读两篇圣经(第一篇或取自旧约,或取自新约,第二篇为福音),亦会跟主日弥撒一样有答唱咏。 那麽,天主教怎麽 会不许教友看圣经呢?
  2. 此外,天主教并不是来来去去都只看那几段圣经。天主教用三年的时间,将圣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分别编排在每日的弥撒读经(所读的 圣经)内, 换言之,如果某人天天参与弥撒,三年之後,他几乎看完整部圣经。
  3. 若说中世纪时,天主教用铁炼将圣经锁住,我听过神父说,那是因为中世纪时书本昂贵,圣经并非家家户户都有一本,为免有人把圣经取去, 据为己有, 以致其他人看不到圣经,所以教会用铁炼将圣经锁在某处,好使人们看完之後,不能带走,那麽,其他人(多些人)就能前来阅读了。天主教之这 样做,不是不许人 看圣经,或怕人看圣经,而是想多些人可以看圣经哩!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 2014年12月16日

返回目录

A15 唯独圣经?!(1):圣经没有明言的,就不能算数吗?

  1. 承接着拙作「(G4)浅谈圣母四端教义(4): 圣母升天」的讨论,误解者表示,天主教从多段没有明言「圣母升天」的圣经结论出「圣母升天」的教义,这就是「天主教作出来的谬理!绝不可信!」
  2. 「圣母升天」的内容,小弟已在上述拙作已谈论了,在此不赘。 许多时,在解释了天主教为何有这样的教义丶做法……後,误解者接着也会问: 「圣经在哪一处如此说?」言下之意是若没有圣经根据,就不接受(我们的解释)了。 故此,看来有必要回应「(是否)要有圣经明言的才算数」这一点。至於,「如何」和基於「甚麽」来制订教义,则不在本文/本系列讨论范围。 「(是否)要有圣经明言的才算数」似乎牵涉到「唯独圣经」, 但本文/本系列亦无意涉猎「唯独圣经」的准确意思及其丰富的含义,本文只想集中在「(是否)要有圣经明言的才算数」这一点上。
  3. 管见认为,「唯独圣经」如果只是意指「很重视圣经」,这样的态度是好的; 不过,如果去到「圣经没有明言的,就不能算数」,就会有许多怪现象了,现列举数则例子,以供参考。
  4. 圣经没说要用互联网,没说在布道会中要用咪,我们不是全用上了吗? 圣经所载的教会,从不以「有限公司」的形式存在的,但在香港,有些基督教教派就是这样; 祈祷文和圣歌的歌词也有自行填写,而非句句抄自圣经经文。
  5. 误解者认为「圣经没有明言的,就不能算数」,但是,圣经却肯定有些关於信仰的东西,没记载在圣经上,若/约21:25就说: 「耶稣所行的还有许多别的事;假使要一一写出来,我想所要写的书,连这世界也容不下。」
  6. 如果「要有圣经清楚明言的才算数,否则,即使你的神学反省丶神学推论极有圣经的成分,也不可接受」的话, 那麽,除了上述的互联网丶存在形式丶歌词等例子外,相信误解者自己还有许多地方都说不过去, 比方,断定「甚麽是正典圣经,甚麽不是正典圣经」这麽重要的事,他当然应该根据圣经的指示了, 但圣经哪一句/哪一处明言现在我们所接受的27卷新约是正典? 又在哪一句/哪一处明言旧约那7卷次经不是正典呢?此外,圣经又在哪一句/哪一处说过:「要有圣经清楚明言的才算数」呢? 误解者该把它们指出来,才合符其立场。
  7. 若有人问:「耶稣有没有经过16至28岁的青年期呢?」天主教便会答: 「有。」但那些只接受「要有圣经清楚明言的才算数」的人士则应答「不知」,如果答「没有」(或答「有」)则不仅违反自己的立场(或标准), 而且违背圣经,因为圣经没明言耶稣没有(或有)经过这时期。
  8. 误解者也否认洗礼是通传天主的救恩丶使人重生和赦罪, 却说洗礼是作个见证(见本网站的「(F2)洗礼使人得救,并非见证这麽简单」),小弟在别处也曾听过误解者承认在圣经里, 实在找不到一句类似「洗礼是作见证」的经文,既然如此,按其「要有圣经清楚明言的才算数」的标准, 「洗礼是作见证」就不能成立了,但其教会却行之多年?!
  9. 他们将洗礼的意义放在「作见证」上只是他们的神学反省/神学结论,这是一个「圣经没有明言,但基於自己的神学反省, 便接受丶便去实行」的例子,严格来说,这个做法其实是违反误解者他自己「要有圣经清楚明言的才算数」的立场; 尤有进者,既然自己也是这样,我不明白为甚麽别人/天主教有同样做法就不可以,就要询问天主教: 「圣经在哪一处如此说?」请留意,圣经记载耶稣的教导说:「你们用什麽判断来判断,你们也要受什麽判断; 你们用什麽尺度量给人,也要用什麽尺度量给你们。」(玛/太7: 2,谷/可4:24)「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路6:31)希望误解者不要再用「双重标准」来待己待人了。 人孰无过,知错能过,善莫大焉!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20年11月13日

返回目录

A16 唯独圣经?!(2):你所相信的真是「圣经/圣经真理」吗?

    A)如果「否定圣传,把圣经孤立地来理解」,就易以自己主观的看法,当成圣经的真理

  1. 本文虽然是承接着拙作【(A15)唯独圣经?! (1):圣经没有明言的,就不能算数吗?】的讨论而引起的反思,但本文/本系列亦无意涉猎「唯独圣经」的准确意思及其丰富的含义, 本文只想集中在标题所说的「你所相信的真是『圣经/圣经真理』吗?」这一点上。 管见认为,「唯独圣经」如果是强调「重视圣经」,这样的态度我很欣赏,不过,如果去到「否定圣传, 把圣经孤立地来理解」,则容易以自己主观的看法为依归,当成圣经的真理。
  2. 不幸,香港某位着名牧师曾慨叹一个基督教界的现象说: 「一本圣经,各自表述。」的确,我至少听过四间基督教教会不约而同地说自己是「听圣经丶讲圣经丶跟圣经(去做)丶高举圣经」云云, 言下之意,即是说(包括暗示)其他基督教教会都不及自己那麽重视圣经(包括听丶讲丶跟丶高举圣经); 然而,这四间教会即使阅读的都是同一本和合本圣经(这是香港基督教普遍采用的版本), 其实她们所听丶所讲丶所跟丶所高举的所谓圣经(或圣经真理),都只不过是她们自己对圣经的理解而已。
  3. B)容我用以下故事来阐明:所谓高举圣经,都只不过是高举自己对圣经的理解而已

  4. 故事是这样的:陈先生未信主之前,对圣经和基督信仰毫无认识,可谓一张白纸,後来他加入了一间只接受用浸礼来施洗的A教会, 跟着A教会看和合本後,他就认为圣经所讲的洗礼,就是要浸洗的,用洒水的方式不行,洒水礼不符合圣经的意思。
  5. 但是,假如这位陈先生加入的是一间接受洒水礼的B教会,跟着B教会看和合本後,他就认为圣经所讲的洗礼, 就不一定要浸洗的,用洒水的方式也行,洒水礼一样符合圣经的意思。
  6. 由此可见,他虽然(表面)看和合本,但他所接受的「圣经/圣经真理」,其实是他所加入的教会的理解而已。
  7. 如果陈先生所加入的教会,不是A和B,而是普世公认的异端——耶和华见证人, 他虽然也是看圣经(即使是看和合本),却学了异端,会成为异端的一份子呀!多麽寃枉,多麽可惜啊!
  8. 由以上的故事可见,所谓听丶讲丶跟丶高举圣经(或圣经真理), 都只不过是听丶讲丶跟丶高举自己(或自己所属的教会)对圣经的理解而已。
  9. C)圣经若没有圣传来印证,就易跌进「自行(主观)理解,然後就当真」的危险

  10. 小弟曾指出:圣经与圣传都是出於同一的天主启示,只是传递的方式不同,两者犹如一个银币的两面, 彼此相连相通,而且互相照明(详参本网站的【(A1)圣传是甚麽?相信圣传就会削弱圣经的权威,不听上帝的道吗?)。 圣经若没有圣传来印证,就易跌进「自行(主观)理解,然後就当真」的危险。 当我问A教会:「当你对圣经的理解与其他教会有所不同时,如何得知谁的对?」她们答说: 「我们看圣经时有圣神/灵的带领,所以理解正确。」(其实B教会也如此回答)
  11. 但是,问题来了:你的教会有圣神/灵的带领,别人的教会就没有吗?别人不是也信主吗? 也许你和别人(可能是上述那两个A丶B教会的创会人)还是在同一的布道会中决志信主哩, 可是,日後大家在一些「圣经真理」上,各有自己主观的看法吧。我不否认我们看圣经的时候,会有圣神/灵的带领, 但当中还可以有许多人为因素夹杂其中影响着哩! 现在你与别人在「洗礼是否只限於浸洗」上有分歧,而且双方都说自己的对, 那麽,凭甚麽/凭哪个(与圣经相同的)权威来印证丶鉴别谁对谁错呢?
  12. D)即使天主说你真的理解错了,你也未必会接受,并且照着去修正自己

  13. 请不要再推在天主身上,说「圣神/灵带领我们理解圣经」云云了,因为现实是: 如果你(或别人)理解错了,天主也不会显现出来告诉你(或别人): 「嗯,孩子,你理解错了,正确的是……。」圣经亦不会发出声音或电邮,告诉你(或别人):「你理解错了。」
  14. 即使天主和圣经会「出来」告诉你,你也未必一定会立即接受,然後修正自己。 不是吗?请容我用个不太完善的比喻来解说,就是我们平时都听到不少意见,有多少我们会接受? 当然,有些意见未必是正确的,我们的确需要分辨一下,但是即使有些意见是有理据的丶有道理的, 我们思考一轮之後,都未必采纳——我们平时的经验就是如此。 结果,大家很有可能仍是以自己主观的看法为依归,各自表述「圣经/圣经真理」。
  15. E)总结

  16. 陈先生,在「否定圣传,把圣经孤立地来理解」的这种「唯独圣经」意义下,你虽然是阅读圣经, 但你所听丶所相信和所领受的「圣经/圣经真理」,其实是你所返的教会对圣经的理解而已。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20年11月13日

返回目录

A17 唯独圣经?!(3):不同教会各自表述圣经,她们承接了耶稣时代的教会的一切吗?

  1. 本文/本系列仍是无意涉猎「唯独圣经」的准确意思及其丰富的含义,本文只想集中在标题所说的「不同教会各自表述圣经, 她们承接了耶稣时代的教会的一切吗?」这一点上。正如拙作【(A16)唯独圣经?! (2):你所相信的真是「圣经/圣经真理」吗?】中所说的,我接触过几个基督教教会,各自都讲她们对圣经十分重视,她们给我解说圣经後说: 「我们要听圣经呀!」
  2. 我欣赏她们对圣经的热诚之馀,我除了感到她们「一本圣经,各自表述」外,还令我想起以下的故事和疑问。
  3. 故事(一)是:有一个非信徒(D君),对圣经和基督信仰原本毫无认,一天,他无意中在书局买了一本圣经来看, 看後就十分感动,便信了上帝,然後立即向人传道(传他对圣经的理解),又马上成立了一间D教会,并声称自己是传圣经真理, 是正确的理解,他的教会是跟从圣经的,是真的教会(其他的教会是假的),并叫人「要听圣经呀」(即跟随/听他的理解)。 疑问(一)可分甲和乙,它们是:(甲)D君所传的就是圣经的正确意思吗? (乙)他的D教会是否就承袭了「耶稣在世时所建立的教会」本身所是及所信的一切吗?
  4. 故事(二)是:E君原是某个基督教教会的会友,他看圣经後有他自己的理解,有别於他原先所属的F教会的理解, 但F教会不接纳他的看法,他认为F教会有问题,便走出来自立门户,向人传道(传他对圣经的理解), 成立了一间E教会,并声称……(与上述D君的故事下半部相同,疑问甲乙亦一样,只是D改为E,故从略)
  5. 不知道大家对上述的故事,有何看法呢?又不知道大家会怎样回答上述的疑问呢?
  6. 本文最後修改日期:2020年11月13日

返回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