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紀念的聖人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1日: 聖猶斯定(殉道) (紀念) St. Justin

 哲學家的主保
 在猶斯定的耳邊,有一大堆宣稱擁有真理的哲學,但最後帶給他的全是失望。 從他赴羅馬求學的那一刻起,這些虛妄之語就不絕於耳了。 在追尋真理的路上,他撇棄過斯多克學派 (Stoics),因為他們宣稱「自律」的價值高過一切,是真理的本身,因此不需要談論天主; 他也曾揚棄過另一個高舉金錢價值的哲學學派 (Peripatetic); 同時,聖人還被畢達格拉斯學派 (Pythagorean)所拒絕,因為他對最接近真理本身的音樂與幾何學不甚熟悉; 最後,他雖曾在柏拉圖學派內找到一點喜樂,因為對「觀念(idea)」的瞻想,給了他心靈一對翅膀。 然而,天主究竟在哪呢?因為天主不在他們的所謂「觀念」之中。

 為了遠離這些喧雜且令人困惑的聲音,猶斯定總是往內藏匿到一處寧靜之所; 那是一處孤寂之點,是一條只為引領他走進汪洋大海的路徑。 但是,就在他獨處進行退省時,聖人驚訝地發現一位尾隨他而來的老者。

 這位老者前來不是為尋找真理,但猶斯定卻以一位理智愛好者的口吻與他交談。 老者便向他挑戰說:「為何你是理智的追求者,而非真理與行動的愛好者?」猶斯定回答說: 「理智引人通往真理,哲學則引人走向幸福。」有趣的是,當時聖人還未從哲學的「理智」與「幸福」的課題中找到真理。 或許,這位老者正因為洞察了這點,才問猶斯定關於哲學與幸福的定義。

 在一長串的討論後,猶斯定想要找尋回應老者的答案,但他不得不承認:這些哲學家只論及天主,卻未曾見過祂; 他們確實討論過靈魂,卻也從來不知靈魂究竟為何。但假若這些他所欽崇的哲學家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那還有誰能呢?

 於是老者告訴猶斯定,古老的希伯來先知所論及的,不是摸不著的「觀念」,而是他們親耳所聞、親眼所見的那一位,祂就是天主。 於是,老者告訴猶斯定應祈求光明之門為他而開。言畢,便離去了。在這段對話的燃燒之下,猶斯定開始翻閱聖經,並進而喜歡它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猶斯定就如同當時的其他外教徒一樣,早已聽聞過基督信仰,只是他們的所見所聞,無非是謠傳與關於教難的描述。 不過,基督徒面對迫害時的無畏精神,倒讓猶斯定懷疑這些謠言的可信性,但他無從更進一步地確認, 因當時基督徒的聚會仍屬非法,一切都極為低調。 直到有一天,猶斯定來到基督徒的門前,為找尋真理而來,並向他們說: 「基督徒有責任向世人宣佈他們的信仰,並向他人見證自己所堅信的信德與奧祕。」 最後,猶斯定在基督信仰內找到關於生命與存在的所有答案,那是其他哲學所無法提供的; 在他的眼中,哲學就像是一個教導基督為何的導師,因為認識它就能將人引向基督。

 成為基督徒後,猶斯定也開始將他所領受的信仰傳佈給人;他以平信徒的身份,成為第一位基督信仰的偉大護衛者,且為許多人開啟了光明之門。 他在著作中向外教人解釋何為洗禮與感恩祭;並解釋為何基督徒不拜偶像,更非無神論者; 他還向猶太人解釋基督徒與他們所敬拜的是同一位天主,卻不被舊的猶太律法所綑綁; 他向希臘人與所有哲學家解釋:哲學的討論並無法處理人性尊嚴的問題。 他所寫的著作就被稱為「護教書」,且為了替基督信仰公開辯護而週遊各處。 猶斯定的哲學與修辭學背景,使他具備了護教上所需用的一切技能,而天主聖神則補足了他本身所欠缺的其他部分。

 在羅馬皇帝 Marcus Aurelius 掌政期間,猶斯定被逮捕了,罪名是拒絕向偶像獻祭。 當羅馬官長Rusticus要脅聖人:「只要服從我們的神,並從屬於皇帝時,就能獲得釋放。」聖人便回答說: 「遵從我們救主耶穌基督的命令是值得的,他將不致羞愧也不被定罪。」官長又問他:「你所信的道理是什麼?」他回答說: 「他曾追尋並學習所有學派的道理,但最後卻只臣服在基督信仰的真理中,即便這些道理其他人並不喜歡。」 審問接續:「基督徒都在何處聚集?」聖人的答覆,給了我們當時基督徒如何聚集與敬拜的答案,他說: 「你以為我們所有人都聚集在同一地方? 不,因為基督徒的天主不為地方所限,祂是不可見的,且鑒臨於天地之中,因此信友們在各地朝拜祂、光榮祂!」 最後,官長詢問被捕的每一人說:「你是基督徒嗎?若是,你將與猶斯定接受同一死刑。」每一個人都無懼地說: 「我是。」當官長試圖讓猶斯定背負他們被處以死刑的責任時,他們反而回答說:「使我們成為基督徒的是天主,不是他。」

 就在Rusticus宣佈聖人的死罪之前,他問猶斯定說:「你猜你被殺後會進天堂嗎?」 猶斯定回答說:「我不做此假設,因為我已完全被這說法說服了!」 最後,猶斯定與他的同伴,在主後165年時都同遭斬首殉道,永遠地與真理同在了;這正是他一生所渴慕的。

 聖人被世人稱為「護教者」,那是因為他以著作抵禦外教徒對基督信仰的攻擊與誤解; 他留給後世所謂的「護教書」共有二冊,是分別以羅馬皇帝與參議院為對象的護教著作。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日: 聖瑪策林及聖伯多祿(殉道) Ss. Marcellinus and Peter

 達瑪蘇教宗從刑役口中獲得資料證實:二聖曾在戴克里先王教難時殉道,他們在一樹林中被斬首,埋於地窖中;教難平息後,教會建堂紀念他們。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日: 聖愛辣莫(主教)(殉道) St. Erasmus

腹痛和航海掌舵手之主保

 聖愛辣莫是義大利人,任職康巴尼主教,原籍敘利亞。在教難最慘烈的時期,愛辣莫往深山暫避,獨居隱修。每天有一隻烏鴉送食物給他吃。 過了一段時期,他被官兵逮捕,他們用鐵鞭笞打愛辣莫,用溶鉛澆他,並將他投入油鍋,最後剖腹,腸由絞盤擠出而慘死。 因此,後世奉他為腹痛和航海掌舵手之主保。在比利 時、法國等國,聖愛辣莫的畫像,常是腹部洞穿,臟腑暴露,旁有一隻絞盤。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3日: 聖嘉祿.安加及同伴(烏干達殉道者)(紀念) Ss. Charles Lwanga and Companions

 一八八五年至一八八七年間,許多非洲烏干達教友因烏干達猶長木亞迦仇教,遇害而殉道。 其中有些教友曾在朝中供職,或為木亞迦的私人侍衛。 聖嘉祿與其他二十一位同道尤為著名,他們都為保衛信德而奮鬥,因心不願滿足木亞迦的無恥慾望,有的被利刀所剌死,有的為烈火所焚斃。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3日:聖基文St. Kevin

 聖基文是愛爾蘭著名聖人之一,為都伯林的主保聖人。聖基文創立了根巴度修院,這修院是愛爾蘭四大朝聖處所之一。 人們常說:到根巴度朝聖四次,其功效等於到羅馬朝聖一次。

 基文是法國林斯達人,幼年時父母送他到修院學校讀書。畢業後,基文立志棄俗修道。 晉陞鐸品後,退隱曠野度了七年的隱士生活,穿的是獸皮,夜間睡在石頭上,吃的是野果。 七年後,附近一位農夫發現他,勸他出山。那農夫和兒子們用轎子把基文抬到村裡住。 不久,許多弟子拜他為師,於是基文就設立了一座小規模的修院。

 基文在根巴度覓得了適當院址,把修院搬去。從那時起,院務比以前更發達,修士人數一天比一天增加。 當地的一位地主久慕基文的名聲,把自己的新生嬰孩,送給基文撫養。 但根巴度修院附近一帶沒有母牛,於是基文跑到樹林裡,看見一頭牡鹿,帶著一頭小鹿。 基文就命那牡鹿每天到修院來一次,供應鹿奶給小孩吃。不料有一天,牡鹿和小鹿被一頭狼咬死。 基文得到這消息,趕到樹林裡找到那頭狼,命它以後每天到修院來,用狼奶來餵養小孩。 聖基文於公元六一八年逝世, 享壽一百二十歲。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5日: 聖玻尼法(博義)(主教、殉道)(紀念) St. Boniface

 聖玻尼法於673年在英國的Wessex王國誕生,原本被取名為Winfrid,在Exeter 和 Nursling等修院接受教育。30歲時祝聖為神父,40歲以傳教士身份第一次前往德國地區。 他曾經三次前往羅馬,719年教宗額我略二世(Gregory II)賦予他福傳使命並取名為玻尼法(Boniface), 722年祝聖為主教,732年教宗額我略三世(Gregory III)任名他為總主教。

 聖人藉著在德國南部各邦(巴伐利亞、黑森、多林其亞)設立教區而建立教會,並藉助地方性的主教會議,更新法蘭各尼亞地區的教會。 凡他把福音帶到的地方,都建立修道院作為福傳工作的中心、祈禱之所、以及發展聖化當地文化的工作站。 744年他在Fulda建立的修道院是他最心愛一所修道院,他去世後也安葬於此。 從1869年開始,德國主教們每年的聚會都在此地舉行。 754年6月5日聖玻尼法和另外52位同伴在Dokkum地方被弗利森外教人殺害。死後被尊為德國使徒以及西方文化使徒。 聖玻尼法書信摘錄:論教會「教會猶如航行在海上的一艘船,在現世受到種種考驗的驚濤駭浪所激盪。 但是不應該放棄這艘船,而應該予以控制 …… 關於這件事,我們有古代教父們的榜樣 …… 他們以訓誨保衛真理,以辛勞、甚至受苦灑熱血,駕駛基督的船,或更好說照顧祂的至愛淨配 ─ 教會。」

 致Eadburg院長修女的信:請求以金色字體抄寫聖經「你對於近人的愛多次減輕了我的憂傷,不論是經由傳遞書籍,或者供給衣物。 所以,現在我也請求妳更增加妳已經開始的善行,也就是: 以金色的字體抄寫我主聖伯鐸宗徒的書信(伯鐸前、後書),以便藉著宣講,在血肉之人眼前表達對聖經的尊敬與敬畏, 也是因為我希望將派遣我來者的話語永遠至於眼前。我派遣Eboa神父給妳送來金線,使妳能完成我所請求的抄寫聖經工作。」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6日: 聖諾伯多(主教) St. Norbert

 1080年,聖諾伯多出生於德國尚登城。1115年領受鐸品,開始傳教,特別在高盧、日爾曼各地宣道。 又召集同志,創立修會,並建立了數座隱修 院。1126年當選為馬德堡總主教,竭力革新教友生活,傳播福音真理。1134年逝世。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9日: 敘利亞的聖弗冷(義範)(執事、聖師)St. Ephrem of Syria

 聖人在三○六年左右,出生於尼西伯城(今敘利亞)。 晉陞執事後,便在本鄉及厄得撒盡職,並在該地奠定了神學學府。 他度著苦修生活,並勉力講道和著作,以駁斥當時的邪說。 聖人同時編寫了很多詩詞和歌曲,幫助眾人祈禱和頌揚基督的奧蹟。三七三年逝世。

一、弗冷的家世與工作

 聖弗冷是偉大的教師,演講家、詩人、聖經註疏家和公教信德之城, 他於306年生在尼西伯城(敘利亞)一教友家庭,他曾告訴我們: 「我生於真理的道路中,雖然我在孩提時代不知道它的偉大,一日考驗到來,我便知道了。 父母在我幼小時就教我認識基督,他們生了我的肉身,又訓練我敬畏天主……我的父母在法官前曾承認信仰,看! 我還是殉道者的後裔呢!」

弗冷年長幫助尼西伯的主教治理教務,可能是作校長,曾經歷三任主教。 聖人在尼西伯居住時,波斯人曾三次攻打該城,聖人作詩歌,來風頌該城的危險,被圍與逐退敵人的情形。 後來該城以和平代價,不戰而交給波斯人,在城交出後,聖人即隱居鳥瞰厄得撒城之一岩洞中, 在那裡度隱居克苦的生活,每日只吃少許大麥餅與蔬菜,他的大部分神修著作,都是在這時完成的。

二、性格與盡職

 弗冷是一位苦行家,身材短小、禿頭無鬚,不苟言笑,而一本正經,不過有時也頗風趣。 有一次聖人進厄得撒城,有一個洗衣婦人抬起頭來,大膽的注視他,他則很嚴厲地加以責斥,令她低頭看地。 那婦人不甘示弱,反駁說:「不,是你該低頭看地,因為你是由黃土造成的。 我該看你,因我(女人)是由男人(肋膀)出生的(這在說厄娃由亞當肋旁而生)。 弗冷聽到她的智慧之言,不禁長嘆道:「假如這城裡的女人都這樣聰明,那麼男人更當如何呢?」

 雖然聖人的大本營是山洞,但他卻關心厄得撒聖堂中的一切問題。 他稱該城為「受祝福的城市」,他時常去那裡講道,當他用激烈的言詞,述說基督第二次來臨和公審判時,聽眾都感動的聲淚俱下。

三、逝世與貢獻

 大約在372―373年冬天,聖人終前不久,內陸發生飢荒,聖人非常同情人民, 當時有許多富農不願開榖倉,也不願解囊,據說是因為沒有可靠的人來經管。 聖人則自告奮勇,掮起救濟工作,當時還組織三百多個擔架服務病人。 他傳記的作者說:「天主在生命將終時,給聖人提供了機會,以爭取眾人的心。」

 果然聖人回到山洞後一個月,即與世長辭,他對教會的偉大貢獻,乃是在禮儀中用聖歌配樂譜,讚美天主。 緣起是這樣的,他見有邪教人用歌配樂,頗俱宣傳效力,於是靈機一動,便把教會的道理編成歌詞,譜以音樂,令教友吟唱。 這種詠讚天主方式,由厄得撒開始,傳到東方各教會;再由東方傳入西方教會,我們現在聖堂內吟詠聖歌的習慣都沿襲弗冷的創例。 【聖歌配樂譜,讚美天主。緣起是由聖弗冷開始。】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11日:聖巴爾 納伯(宗徒)(紀念) St. Barnabas

 巴爾納伯是初期教會重要人物,是若望馬爾谷的表兄(哥四10)。 宗四36提到他是生於賽浦路斯的肋未人,本名為若瑟,宗徒們給了他「巴爾納伯」這個別號,意思是「安慰之子」, 為人慷慨大方,「是個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宗十一23),在宗十四4和14節也稱呼他為「宗徒」!

 在耶路撒冷的初期基督徒團體中,巴爾納伯特別關照剛剛悔改皈依,尚未取得信任的保祿(宗九26-27)。 他被耶路撒冷團體派遣到安提約基雅的新興教會中,把保祿由塔爾索帶到此地,一起工作了一整年(宗十一22-26); 然後二人帶著幫助耶路撒冷的捐款及救濟物資前往聖城(宗十一29-30),並於其後帶著若望馬爾谷回到安提約基雅(宗十二25)。 在安提約基雅教會的「先知與教師」名單中,巴爾納伯排名居首,而掃祿位處最末(宗十三1)。 他們二人被安提約基雅教會派遣外出向猶太人及外邦人宣傳福音,並有馬爾谷同行。 這次福傳旅程經過下列階段(地方):賽浦路斯(宗十三4-12); 旁非里亞的陪爾革,馬爾谷卻沒有繼續跟隨,而和他們分手返回耶路撒冷(宗十三13); 丕息狄雅的安提約基雅(宗十三14-52);依科尼雍(宗十四1-6); 呂斯特辣,保祿和巴爾納伯在此醫治一位癱子(宗十四7-19);德爾貝(宗十四20); 最後又循著原來的路線返回敘利亞的安提約基雅(宗十四21-28)。

 在安提約基雅教會產生一個重大爭執:是否新悔改皈依基督信仰的外邦人必須接受割損? 這個問題使教會面臨第一個重大分裂危機。 巴爾納伯和保祿必須和耶路撒冷原始團體的領導者商討(宗十五1-4、12;參閱:迦二1-13); 而這「為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字,已付出了自己性命」(宗十五26)的兩個人, 也受委託將「宗徒會議」的結論帶回安提約基雅教會(宗十五22-25)。

 又過了一段時間後,巴爾納伯和保祿發生激烈爭吵,因為保祿邀請巴爾納伯再次展開福傳旅程, 巴爾納伯願意帶著馬爾谷同行,但保祿卻嚴詞拒絕。 二人於是彼此分離,保祿帶著息拉前往小亞細亞,巴爾納伯則帶著馬爾谷乘船開往賽浦路斯(宗十五36-40)。 也許,二人後來由和好並再度一起為福傳而工作(參閱:格前九6)。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13日:聖安多尼.巴都亞(司鐸、聖師)(紀念) St. Anthony of Pauda

行動較文字響亮,讓你們以文字教導和以你們的行動來宣講。(聖安多尼講道辭)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let your words teach and your actions speak.
 聖人約在十二世紀末葉,出生於葡萄牙里斯本。起初加入聖奧斯定會,晉鐸後轉入方濟會,以準備往非洲傳教。 但後來在法國及意大利各地講道,成績卓著:許多人因他而回頭歸正。他是該會的第一位神學家,教授會士們神學。 所撰寫的講道詞,內容充實,文詞優美。1231年在巴都亞安逝,他的卓號是『尋找失物的主保』。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祂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的人傳報喜訊,治癒內心痛苦的人。』﹝路4:18﹞

嬰孩童年的時期

 這奇異的聖人,以一一九五年八月十五日於生葡國首都里斯本,父親名叫馬爾定.步雄; 母親名叫德肋撒.達衛辣,都是葡國最有名望的家族後裔。

 安多尼在受洗的當兒,取名叫福爾南多,他慈愛的母親就在這個時期在他的心坎裡奠定了敬畏天主和愛德的基礎了。 她教給兒子唸的「萬福瑪利亞」這句經文是如此名貴可愛,以致他一輩子深銘在心頭,很珍重地時刻唸誦, 甚且到臨終的一剎那,還是用這句經文做進天國領域的前奏曲。

 他年僅十歲的時候,雙親就很放心任由他到主教大堂所設的學堂裡去唸書。 有一天,他正在像天神一般的熱切祈禱的時候,魔鬼突然顯現出來,用非常兇惡的形態來恐嚇他,為擾亂他的祈禱。 可是這位青年一點也不懼怕,很鎮定的俯身用手指在所跪的石上劃了一個十字聖號,倒把那個要恫嚇他的魔鬼驚走了。 而且,說也奇怪,他用手指所劃的那個十字聖號,竟像鐫刻下來一般永遠地留著。 這位聖的青年自從這天得勝了魔鬼之後,魔鬼不敢再來騷擾他了。由是他愛主的心情日加熱切,德操也日臻完善。

投進修士群中

 如是的過了五年,少年福爾南多.步雄,立意拋離世俗一切應得的財產,和世家的利益,投身到聖奧斯定所辦的修院。 那裡和里斯本距離不遠,很接近他的出生地,時有親友到訪,對於靜修頗多窒礙,因是懇求院長調到別處; 蒙院長俯允,便在高音勃爾城聖十字架修院裡駐足。該院的環境清幽,又可以避免親友時來騷擾,確是潛修的好在。 在那裡,他得與不少德高學富的修士往還,無形中獲得了很多好處,在德學方面都有很大的進步。 他在這修院一直居留了九個年頭,晉陞鐸品後,因為心裡覺著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迫他要作個全燔之祭, 便懇求院長轉到阿里伐賚城的聖方濟各修院去,盼望能夠得到往馬勞格傳教的機會,用血作證天國的真理。 當他佩上聖方濟各會的帶子的時候,易名叫安多尼。這個也是他所駐的修院的名稱。

天主的聖意

 這熱心的修士,奉到上峰的命令調到別處去,於是急急忙忙的祈禱一會兒,領過長上的降福,就同幾位會士一齊乘船到非洲去。 可是天主另有安排,刮了一 陣強烈的風,把船直吹到西西里亞海岸。他在那裡被病魔糾纏著,在劇烈的痛苦中,度了不少時日。 長上乃下命終止他的行程,另委別的任務給他,調他到亞西西參加慶賀聖神降臨瞻禮及參與聖五傷濟各會的議會。 這議會在公曆一二二一年舉行,閉會之後與會的會士,各人都得著相當的任務,獨有聖安多尼竟被遺忘了。 那時候波朗瓦省會長格拉西楊就走近他的身旁。

 「你是不是司鐸呢?」省會長問。

 聽到回說個「是」字之後,就委託聖安多尼到保祿山修院,特為那裡的修士開彌撒。 在那裡,聖安多尼專做最微賤的工作;雖然操作得很辛苦,可是他為鍛鍊自己,甘願如此,卻覺得非常之悅樂和有趣。 除了在聖堂中行祈禱默想等神工之外,其餘的時間他整天忙著做這種勞苦的,然而帶有快樂的操作。 這樣的過了十個月,他被顯揚的日子快要到了,保祿山修院裡這個謙遜的廚役,竟一變 而為一位擅長演說的傳教士。

 在一二二二年,有許多位保祿山的修士和多明我會修士同時起程到福利城去,受該城主教祝聖,晉陞鐸品。 祝聖的時候,院長想起應該找一位神父講道,給新晉鐸品的司鐸啟迪一番。 可是一時卻找不到一位適當的神父可以擔任這缺,忽然腦際受著超性的默啟,就請聖安多尼負責這事,他只得順命。

 未宣講之前,他先到主教跟前跪下,領了降福,然後到宣講台上; 他從來沒有擔任過這種任務,所以起首有點恐慌,全身戰慄,期期艾艾,不易發言; 可是逐漸轉變,把初時那種怯場的態度,變成鎮靜、安詳、和悅的表情。聲音越說越響亮清晰,使聽的人大受感動。 初時誰也料不到這位會士會有這種博學雄辯的天才的。 他開始宣講時的聲音和態度,很令人輕視,可是說下去竟大大的不同;從他的嘴唇間發出來的聲浪像噴泉一般滔滔不絕。 他引用聖經和經師們的聖訓來解釋疑難之點時,令聽眾不期然神為之往,深佩他的學問淵博, 而態度卻是那樣地謙抑,同時還使他們油然生出愛主之情。

赴義國佈道

 自發覺聖安多尼有宣道的天才之後,波朗瓦的省會長,立刻把這奇妙的事情通知聖五傷方濟各會長, 會長立刻派這位青年的演說家到義國宣講天國的福音。 他到義國宣教,憑著天主的寵眷,時常行靈蹟來作證天國的真理,使當地的異教人熱誠地信服天主而投到真教的懷抱裡。 這位聖人曾踏進利米尼城裂教徒的大本營,當時他用盡種種方法宣道,勸當地的人認識真主, 可是不但沒有一點功效,反而引起了當地人士的仇視,以致幾乎演出一幕恐怖的慘劇:就是城裡的人想謀殺聖人的生命。 幸而這位熱誠的傳教士是天主所鍾愛的,事先得到天主的默示,洞悉惡人的陰謀而得免於難。 由於叫行人們注意,凡欲明瞭教理的真實性的,可隨他走,做見證; 這些說 話竟吸引了一大隊人跟隨他,因為人人都想一新眼界,見些奇異的靈蹟。

 聖安多尼一面走,一面收斂心神,直達海岸後,便定眼注視著海面的波浪,隨即用命令式的口吻向大海說: 「大海和江河裡的鱗介們!我現在來對你們傳達造物真主的聖言,因為我到這裡宣教,人們總是不樂意接受,而且反對我。」 聖安多尼講過這些說話之後,但見海上的魚類大的小的陸續趕來,優悠的依著先後排成隊伍, 在海面昂起頭,靜聽聖人的教訓,如同有靈性的動物一般。

 聖人教訓牠們要感謝造物主,因為衪賞賜它們得著安樂的居處, 洪水氾濫時,陸上很多獸類都慘死了,獨有它們一點害處也沒有,這些正表示天主給牠們的特殊恩典。 末了向牠們降福,吩咐牠們的子孫,遵守各族的本分,不得違背天主的意旨。說畢,牠們就很聽命地徐徐散去。 當地頑固的人見到聖人能命令海上的鱗介聽從他的命令,無不驚訝萬分; 他們的劣根性被這神奇的事感化過來了,便很誠敬的佩服聖人,和很願意聽他說話, 不再無意識地一味頑抗,且跪在他的跟前懺悔自己從前的愚昧,請他再次說明救靈的道理,好讓他們從詳研究。 所以這次得救靈魂的裂教人為數很不少。

聖體神力的靈蹟

 聖安多尼繼續在義境各處傳揚天主的道理,歸化的人確是與日俱增。 迨至一二二四年,會長聖方濟各命令他越過亞爾卑斯山,到法國所管轄的地方傳揚天主的福音, 並委他在法境增建修院,以真理駁斥邪說。因為法國當時有一異端教派亞爾皮,盛行各地,其趨勢越來越烈,殘害生靈不少。 他們的學說是崇尚虛偽浮華,主張縱情聲色。所以公教正義之士,莫不奮然揭示攻斥他們。 聖方濟各有意委這位聖德超凡的傳教士到那裡去,拯救被迷惑的民眾。 聖人起先住在蒙伯連,隨後又到都洛撒、亞爾茲、蒲爾等處巡視各教區,最後才到利毛士,在該地當院長。 不久又奉調到博茲為駁斥亞爾皮異端教派對聖體的謬論。 會議剛才開始,裂教派的主要人物就說他的理由不充足,當中最頑固的一個竟站起來提議說: 「我有一隻母騾,就拿他來試試聖體的神力罷。」「好的,就照你的意思」,聖人回道。

 這個頑固的裂教徒所提議的辦法是: 首先將那隻母騾餓了三天,一點草料也不給牠吃,然後叫聖人把供奉在聖體的座架帶來,到一廣場裡,當眾試驗。 如果騾子跪在聖體跟前叩拜,而不吃他帶便的草料時,他就甘願歸化。雙方講妥了,於是依照來實行。 說也奇怪,那天裂教人所帶來的騾子,看見聖人雙手捧著的聖體座架,及經聖人對牠說了幾句之後, 就把前足屈著,向聖體作叩拜狀,卻不吃主人給牠的飼料。這個靈蹟使頑固的裂教徒無話可說,因為他的騾子比主人更有理智。 事後,這個裂派的頭目實踐他的諾言,全家都歸化了; 而且在都羅士城建築了一座廣大的聖堂,刻了一塊石碑獻給聖伯多祿,碑石上寫的就是這樁神奇的事蹟。

 這位不辭跋踄的聖人,因為勇修祈禱愛主愛人之德,所以從天上得著無數的特恩。 有一夜,他迫不得已要在莎紐施主的家中過宿。 在沉寂的夜裡,家主忽然 覺得聖人所居那間房子發出異常明亮的光輝,由於好奇心的驅使,便偷偷地向聖人所居的房子的門縫窺看。 一望去,便發現有生以來所未見過的奇蹟。 原來聖人手中懷抱著嬰孩耶穌,那種光輝就是從這個嬰孩身上發出的,他的容貌秀麗而且天真,世所罕見, 活潑潑地撫摸著聖安多尼的臉龐,同時聖人也顯露著非常悅樂的臉容。 這位熱心的施主雖然親見這奇蹟,但他是個很慎密的人,并不願把這光景隨處向人說,卻給聖人許下嚴守的秘密, 在聖人去世之後,他才敢向別人說。 試想,耶穌對祂的好僕人 所表露的情愛是如何深切,如何可喜呢!

重獲她的孩子

 我們的聖人一生所行的靈蹟中,最可愛的要算是復活一個在沸水中燙斃的小孩子。 這小孩子之所以遭受這不幸的死亡,緣因是他媽媽一時疏忽;而他媽媽之所以有此差失,又緣於深愛聖人,趕著去聽他講道理。 這沸湯本來是預備別用的,她另外燒了溫湯為給孩子洗澡。 可是因為她恐怕趕不及聽聖人講的道理,出門時匆匆忙忙的弄錯了。回家時見孩子已活不成,才著急得了不得。 因素知這位聖人能憑藉天賦的權能,別人幹不來的事,他都能幹。所以急忙跑到聖安多尼那裡,去求他幫助。 那時候聖人正在用膳,吃著粗糙而又淡泊的食物,見婦人匆忙地跑進來,就說: 「啊!妳沒有把家裡那可口的蘋果帶來給我嗎?」

 「我沒有蘋果」,婦人答。「我來是為別的一樁更重要的事情。」

 「妳回家去吧」,聖人說,「回家去就可以找著了。」

 可憐的婦人聽了聖人的話,很馴服地回家裡去了。 一到家裡,便看見自己的孩子活潑潑地,笑著歡迎他的媽媽,那時他坐在一個蘋果筐裡,雙手把兩個大蘋果遞給媽媽。

尋物的主保

 也許是這個時候罷,聖人在伯利伐設了一所修院,這修院很巍峨,矗立在哥肋芝河左方的山谷裡。 他在這城行了一件很奇的事,以致相沿至今,人人都把這事看作是聖? 並跪下痛悔認錯,從此虔心修道,不再胡思亂想,結果成為一位有德的會士。

 聖安多尼一心想克苦地鍛鍊自己,對目前所處的幽靜環境仍未滿足,便離開修道院,在一個給許多樹木掩蔽著的山洞隱居, 又在附近挖了一個水坑來蓄水。 這水的源頭是從巖石的縫隙流下來的,一點一滴都儲蓄在挖下的小坑裡。 經聖人祝聖過後,這裡的水便成了療病的聖泉,直至現在,仍不斷的發生奇效, 病人憑堅信和虔誠祈求這位聖人而得病痊的,不可勝數。

 在這荒僻的隱居處所,我們這位聖人時獲與至聖童貞瑪利亞相會。 有一次,當聖人正在熱切祈求時,魔鬼借了人的形態,顯現出來,猛扼著聖人的頸,欲把他置於死地。 雖然來得這樣突兀,聖人還可以作聖號,和唸平日習慣諷誦的經文:「萬福瑪利亞!」至聖童貞立刻顯現出來,斥退魔鬼。 魔鬼既不得志,羞憤交集的抱頭逃遁了。

聖人分身的靈蹟

 聖安多尼在利毛士修院時演了一個靈蹟,就是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在兩處地方工作。這種靈蹟不只演過一次,在蒙伯連亦曾試過。 有一天,他在聖伯多祿堂宣講道理,突然憶起沒有念過本分經第九節,於是伏在講壇的臺上,靜默了數分鐘,旋即仰起頭來繼續宣講。 就在這時間內,聖人分身回到修院去,履行他規定的本分。

聖人靈蹟

 有一天,博滋城的主教,神職人員們,和許多的信友都齊集城外的廣場上,聽這位聖德超凡的傳教士宣講。 眾人都很肅靜聽著,忽然卻騷動起來,原來天上的烏雲由小許逐漸增多,把晴朗的天空遮蔽了, 在場的聽眾,見傾盆大雨快要來臨,因此忙著跑開,想早些趕回家去。聖安多尼看見這種情形,便發出響亮的聲音喊: 「各位放心,不必著急,各自坐回原位吧!我擔保這場大雨不會灑在你們頭上的。」 聽過這話,群眾都很信任他,聖安多尼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一會,大雨傾盆而下,但聽道的群眾一點水也沒有受濕。 眾人見了這奇蹟,一致感謝主恩,更堅心信賴這位聖德超凡的傳道士的教訓。

 聖安多尼在都羅士的時候,從至聖童貞的手中得著一件永遠不能忘懷的特恩,這是椿信德的道理。 當日每逢聖母升天瞻禮,在宣讀公赦致命錄的時候,其中有一句話這樣說:「聖母聖身是否已經復活升天,公教會尚沒有定論。」 緣因聖教會不肯隨便輕信世人的說話。這句話顯然疑惑聖母的肉身曾經復活升天的。 有一年,到了那天,聖人本該循例在聖堂公誦這句說話。但聖人心裡有點不服,然而又怕犯公規。 在他遲疑不決的當兒,於是熱切的求天主默示。說也奇怪,忽見聖母從雲端冉冉降下,向聖人說: 「我兒,你可以放心,我的肉身是救世主的結約櫃,所以天主不容它朽壞,死後第三日由天神們伴上天堂,在聖子耶穌之右,永遠地存在。」 聖人聽過後,心裡才釋然。

 有一次,聖人和幾位修士出門。一個熱心的婦人,很誠敬地招呼他們用膳。 她招呼得很周到,為他們陳列餐具,一切需用的悉數預備好了,自家欠缺的便到隔鄰借來。 她家裡地窖中藏著多年的陳酒,為奉客之故,便特意到地窖拿來,可是因為太忙碌,竟忘了把酒桶塞好,以玫桶裡的酒滿瀉在地上。 還有一件,聖人的同伴中有一位因一時疏忽,把婦人從鄰舍借來的一隻水晶壺摔在地上碎了。 婦人見酒行將用罄,於是又到地窖去取,只見地窖的地面全被陳酒浸濕了,像水塘一般,桶中的酒全漏乾了。 她抱愧地將實情報告聖人,認為自己不能再以陳酒奉客,深致歉忱。 聖人體會到這位女施主的難過,便動了慈心,立刻以手掩著臉龐默禱。 正在祈禱之際,同伴剛才打碎了的那個水晶壺竟自動地合攏起來,完整如初。 婦人在旁見著這個靈蹟,把水晶壺看了又看,喜得像瘋了似的,連忙又趕到地窖去看,發現儲酒的大桶又滿滿的盛著酒。 她趕忙跑出地窖向聖人道謝,可是聖人和他的同伴已去遠了。

 這位聖人是天主所特選的,他一生的作為奇妙的很,非常人所能想像。他的心靈很像具備了特種神聖的權能,凡人不能與之相抗。 他每次祈求天主,無不立見神效,他是聖的,是天主深愛的人。 一天,他正在很謙遜地作著卑賤的勞役,忽然聽得聖堂裡傳來舉揚聖體的鈴聲; 他立刻把工作扔開,跪在地上朝拜聖體,照理他的工作地點距離聖堂相當遠,並且有牆壁阻隔著, 可是這位聖人的視線竟能穿透一切的牆壁,瞧見聖堂裡舉揚聖體,容他朝拜。 這種奇蹟確是世所罕見的,也只有天主特愛的人才能辦到。 這位聖人,有一次正在聖堂講道,突然有一個患神經病的瘋漢闖入堂來,隨處奔跑,弄得人人都大感不安,不能凝神聽聖人講道。 聖安多尼立刻走下講壇,把瘋漢執住,不過瞬息間,瘋漢的理智立刻恢復過來,曉得向這位治好他的恩人謝恩。 下面所記的一段奇蹟,是由庇山哥的記載節錄下來的,相信它的內容是相當動聽罷。這是聖人替自己的父親辯白的故事。

 在葡京里斯本裡,發生一件謀殺案,這件案竟牽累到聖人的父親,事緣京中有兩家顯宦世家,積怨很深,其中一家是聖人的鄰舍。 有一天晚上,他的鄰舍見仇家的兒子從自己的門前經過,立時起了不良的念頭,要結束這孩子的性命。 於是靜悄悄地走上前去,把孩子擊暈,打倒在地,又拖這不幸的孩子到家裡,把他的屍體解剖成數段。 之後,卻把屍體埋莽在鄰家的後園,即聖人父親的花園裡。 但這仇家是城中的望族,權勢喧赫;立刻報案查究,找尋失蹤的孩子。 政府當局接到報告後,立飭探員往各處調查,後來探知這孩子曾路經他父親仇家面前,便來加意搜查聖人的鄰居。 查遍住宅之後,便到花園裡搜查,但一點頭緒都沒有。 因聖人父親的花園僅隔一牆,於是順帶過去搜尋一下,不搜猶可,結果,那被謀害的孩子的屍體便被發現。 而聖人全家便蒙此不白之冤,被拘到法院,認為這謀殺案是他們幹的。 照理聖安多尼對這件事情,是一點也不會知道的,因他久已出家,遠在別處,又罕與家人通音問。 他之所以能夠知道,乃是由於天主的默啟。 因案情重大,關係非輕,所以當時在巴度的聖安多尼便將情由詳告他的長上,即晚起程趕著回家去。 他距離家鄉相當遠,非朝發而夕可達,然而他是個特具神聖權能的人,翌日便到家了。 旋即親到法院申訴說:他父親是無辜被累的,請法庭釋放他們。 但法官和辯護的律師都置之不理,毫不以他的申訴為妥善。 聖安多尼一時也找不著什麼証據,為保釋被拘的眾人,單憑說話難怪他們不理睬;於是提議請法官准許抬那孩子的遺骸上堂質詢。 法官答應了,便把被殺害的屍骸陳在法庭上。 聖人對死過多時和被剖成數段的屍身說:「再活罷!我要你親自指明殺害你的兇犯。」 說畢,死者果真復活過來,站起身來對法官說明殺害自己的不是聖人的親屬。這樣的靈蹟怎得不令人驚訝呢! 法官於是把聖人全家釋放了,聖人既然辦妥了這椿事,同著眾人一起回家,然後向家人告辭,起程回巴度。一夜趕路,翌晨便抵達修院。

 在波依城裡有一個立契官,雖然是公教的信徒,但平日對於禮規很淡漠。他是一個縱情私慾,任性胡為的人。 可是聖安多尼每次和他碰頭,總是恭敬地行禮,有時還謙遜地向他下跪。 他見聖人對自己這般模樣,有點討厭,以為聖人在譏諷他;所以特意繞路走,不樂意和聖人碰頭。 這樣隆重謙恭的禮儀,施諸一個身份平常的人,無怪他覺得太膩滯了。 立契官雖想盡法子,左趨右避,仍不免要和聖人相遇。……聖人對他的禮貌,還是和往日一般無異鞠躬,最後屈膝下跪。 這次氣得立契官暴怒起來,立刻掉頭不顧,跨上馬,破口大罵,斥責聖人故意做出這種假謙遜的禮貌來作弄他: 「我幾曾開罪過你,為什麼這般的譏笑嘲弄我?請說明我得罪你的地方! 如果我不畏懼天主降罰的話,我早就用劍刺殺你了。」

 聖安多尼用很親熱的口吻,從容不迫的答他說: 「兄弟!我之所這般恭敬你,並非全心譏笑,實因你實為基督捨生致命的,我非常渴望得到像你這般的福份, 可是天主的聖意不許我,祂別有用意,要我擔任別的任務。 照我的本意很想跟隨你用自己的血為道捨生。你的前途我是知道的,因為天主已經告訴過我。 你現在雖然不是向慕崇敬天主的人,可是有一天你會翻然痛改前非,甘心願為天主捨生。 到那時候,你真是有福的,盼望你不要忘記我!」立契官雖然聽過聖人這番說話,但心中還毫無所動,只冷冷地答:「當然不會忘記你。」

 他認為遇見的是一個瘋子;狂笑了一陣,揚鞭策馬走了。可是聖人說的話,是一種預言。 過了不久,這位立契官果然回心轉意,決心向善,跟隨波依城的主教和一大隊神職界前往巴勒斯坦作朝聖旅行。 去到目的地之後,他突然給一種熱切的神火激動了; 於是效法宗徒們的作為,向回教徒宣道,傳揚公教的真理,並肯定地證明耶穌是真天主也是獨一無二的真主宰; 謨罕默德是一個偽先知。 他這種論調,回教徒是不肯容忍的,不久就被回教徒拿住,日夜的鞭打他,使他受著種種殘酷的刑罰,經三晝夜後,才押往刑場處死。 臨刑前,他將日前波依城的院長對他的預言向別人說出來,可知聖人的說話不是妄發的。

調回義大利

 在一二二六年將終的時候,方濟各會各處的分院都接到代理總會長厄里亞的公函,說會長已經逝世,所以要召集各方院長會議,推舉繼任總會長。 因此聖安多尼不得不到義大利走一趟。 一路上都是赤著腳走,經過伯拉維地方,聖人在那裡逗留了幾天,為安慰他在法國最後所設立的修院的會士,及祝福當地的民眾。 這地方的修院是 聖人最後設立而又是他最鍾愛的。 時至今日,這所修院還是聖人所建立的修中,最受世人敬重和演過最多靈跡的一間。

 到達義國領土之後,聖安多尼立刻趕程赴羅馬。他的本人還未抵步,可是他的名望已遍佈整個羅馬京城了。 那時正是封齋的時節,教宗額我略九世纔登極不久,繼前任教宗柯諾略三世掌握宗教的政權。 覲見教宗後,額我略九世立即命他向一總遠道來京的各國教友講道, 這些教友是來京慶祝復活節的,各國的方言頗複雜,很不容易令他們了解。 但聖人奉命之後,絕不猶豫。

 那些遠來朝聖的人,有英國的,有法國的,有德國的,各國人都有, 奇妙的是,英國人聽到的是英國話,德國人聽到的是德國話,法國人聽到的是法國話,其他各國的人聽到的是本國的語言, 這靈跡在公教初期聖神降臨時,聖伯多祿宗徒在耶路撒冷當眾講道時曾有過一次,直到聖安多尼這回在羅馬宣道纔是第二次。 當時各人都以為在聽本國的宣講呢。 教宗初時亦在場,很以為奇,並且聽見聖安多尼引用聖經,詮釋非常純熟,毫無差錯,竟不禁讚頌他是『聖經的文庫』。 (瞻禮 日:六月十三日)

聖安多尼的舌頭

 聖安多又尼一一九五年生於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一二三一年六月十三日卒於義國巴道瓦,享年僅三十六歲。 聖人去世後,同會兄弟唯恐巴道瓦附近幾座城的居民爭取他的遺體,本擬封鎖消息,暗中殯葬他; 不料巴道瓦幾座聖堂及里斯本主教座堂的鐘,都自動響起來,同時巴道瓦的兒童們,不約而同的跑到街上,踴躍歡呼: 「聖人死了,聖人死了!」經過大家的同意,終於將安道的遺體,葬在巴道瓦方濟會院聖母堂的墓穴內。

 殯葬後各地的教友紛紛踴來,求聖人救助,聖人也有求必應,顯了無數奇蹟。 因此幾位樞機、主教在教友們要求下,請教宗將他列入聖品。 教宗國瑞九世,於一二三二年六月十三日,安道逝世週年將他隆重地宣聖, 當時他的母親,偕同二位弟弟和二位妹妹,都在場參禮,這可能是史無前例的。

 巴道瓦的教友為感謝聖安道,立刻籌組建堂委員會,在靠近殯葬聖人的聖母堂旁,另建一座聖安多尼大堂。 這座新大堂於一二六三年四月八日落成、祝聖,並將聖人的遺骸遷葬於這新堂內。 主持遷葬的,是當時方濟小兄弟會的總會長聖文德,當他打開石棺後,發現聖安多尼的遺體,已化為骷髏, 但頭部卻完整,尤其舌頭仍紅潤如活人的一樣。 聖文德感動得淚流滿面,雙手捧起安道的舌頭,向歡呼的群眾說: 「請看這舌頭,常常讚美天主,也勸人讚美天主,總沒說過人的是非; 現在天主顯揚了它,讓它保持完好如活人的舌頭一樣,這是教訓我們,要謹口慎言,避免談人的是非,或說毀謗人的話。」

 此後,安多尼的舌頭供奉在一個精美的寶盒內,每年六月十三日,安多尼逝世日,在巴道瓦街上隆重遊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安多尼大堂的負責人唯恐聯軍轟炸大堂,遂請幾位科學家設法,將安多尼的舌頭置入藥水瓶內,埋在地裡。 大戰結束後,一九四六年,教友們要求,六月十三日恢復安多尼舌頭遊行的慣例。 不料,挖出聖安多尼舌頭的盒子後,發現舌頭已枯乾,且成了黑的。大家都很惋惜,不知如何是好。 其中一位方濟小兄弟建議:將安多尼的舌頭供在祭台上,全體會士守齋祈禱,求天主再度使安多尼的舌頭活起來。 天主果然俯允了他們的祈求,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三日清晨,安多尼的舌頭果然又紅潤起來,好似活人的舌頭一樣。 從此每年六月十三日,明供出來,令朝聖者瞻仰敬禮。

 天主以奇蹟保存安道的舌頭,是要顯揚他一生善用舌頭讚美天主,宣講真理,勸人行善避惡。 我們是否善用了舌頭?聖雅格宗徒說:「誰若在言語上不犯過,他便是個完人。」(雅三,2) 讓我們各自反省,如何用了自己的舌頭。求天主看聖安多尼的德表,恩賜我們今後謹口慎言,不再在言語上犯罪。

祈禱
 全能永生的天主,祢賜給我們一位卓越的宣講者─聖安多尼,又使他樂於幫助遭遇困難的人; 求祢使我們因他的轉求,善度基督徒的生活,恪守福音的教誨,並在 一切境遇中,時常蒙受祢的助祐。 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聖安多尼九日敬禮  九日內每天當日經文後,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可以是6月5日開始,一連九天,6月13日正日結束;可以作為6月13日聖安多尼瞻禮前的連續九個星期二敬禮; 或任何連續九天的求恩敬禮,許多人喜於星期二特別恭敬聖安多尼,故可以星期一開始,翌周星期二結束

第一日:幸福的聖安多尼,天主特別寵愛你,選你做祂仁慈的工具,在世上施行奇蹟,舒解人間的急難。 我今將自己置於你的蔭庇之下,求你保佑我 於各種兇 險,指導我於迷茫之時,俾能避惡行善,善盡本份,穩走天國的道路。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第二日:榮福的聖安多尼,我們最尊敬的主保聖人! 在我們的急難中,求你做我們的保護者,賜我們在任何遭遇之中,維持對你的信心和心神的平安,使我們的思言行為, 均能仰合天主的聖意,俾能光榮天主,救己靈魂。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第三日:智慧的聖安多尼,你是聖經的約櫃,教會的聖師! 求你教導我熱愛天主的聖言,默想啟示的真理,俾能獲得真正的智慧:常能以愛主在萬有之上,以及及愛人如己的誡命, 作為待人接物,處理事務的準則,而成為世界的光和地上的鹽。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第四日:精修的聖安多尼,你在聖神的指引下,溫順而又堅決地,在聖德的修練上獲致凡的成果,堪為眾人的楷模。 求你教導我效法你的榜樣,熱愛天主和祂 的神國,勤於修練克己、謙遜、純潔、神貧與慷慨等德行。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第五日:大聖安多尼,奇能仁愛的神醫!你曾靈驗地解人百難,治人百病,令多人得沾化凶為吉、起死回生的大恩。 求你醫治我靈魂與肉身的脆弱,助我抵抗 三仇的誘惑,以免陷於驕傲迷色忿怒失忍的諸罪。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第六日:謙遜神貧的聖安多尼,你自幼蒙主聖召,獻身事主,甘願捨棄紅塵,潛心修道。 求你教我清心寡慾,善用世物;不求榮華富貴,但求豐衣足 食;不求 虛假光榮,但求老少平安;事事處處,奉行愛主愛人的誡命。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第七日:大聖安多尼,你是教會的光輝,方濟會的榮耀! 你以出眾的口才宣揚天國的福音,教導眾人棄暗投明,走正義的道路。求你也時常引導我,指正我, 令我善用天主的恩寵,修德行善;善用天賦與世物,愈顯天主的光榮。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第八日:大聖安多尼,你是憂苦者的安慰,急難中的救星! 求你憐恤貧困無靠,疾病無醫,焦急無告的男女老幼,協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 並賜與忍受苦難之 毅力,順聽主命,俾能化險為安,化苦為功。願光榮與讚美歸於上主。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第九日:大聖安多尼,你是耶穌聖嬰的摯友,聖母瑪利亞的寵兒!回憶過去,藉你的代禱,蒙受了許多恩寵,非常感謝你。 求你讓我效法你而生,俾能在我臨終時,蒙主仁慈,在祂的聖愛中而死,得與你在天共享天主的榮光。 (加念天主經、聖母經、聖三光榮經和聖安多尼奇蹟頌)

聖安多尼奇蹟頌

原著作者 聖文德

 許多人喜於星期二特別恭敬聖安多尼,故可於周二誦唸之

若求奇蹟,必償所願;異端魔鬼,敗亡逃夭;死難疾病,化凶復元。

男女老幼,有求必應;牢苦巔波,回復安寧;斷肢遺物,失而復現。

驅災除禍,街知巷聞;聖安多尼,大德大能;奇恩異蹟,人人爭頌。

男女老幼,有求必應;牢苦巔波,回復安寧;斷肢遺物,失而復現。

光榮歸於父,及子及聖神;起初如何,今日亦然,直到永遠,亞孟。

男女老幼,有求必應;牢苦巔波,回復安寧;斷肢遺物,失而復現。

聖安多尼,為我等祈,以致我等,幸承基督所許洪錫。亞孟。

請眾同禱:主啊,願我們對聖師安多尼聖人的敬禮,給我們帶來恆久的喜悅,成為我們蒙受寵祐及獲享永福的因由, 因主耶穌基督之名,求你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14日:St. Elisha, prophet

"Elijah came upon Elisha and threw his cloak over him. Immediately Elisha left the oxen and ran after Elijah as his attendant" (cf 1 Kings 19:19-21). Elisha was filled with the spirit of Elijah: among the many signs he performed, he cured Naaman of leprosy and raised a dead child to life. He lived among the sons of the prophets and in God's name he frequently intervened in the affairs of the Israelites. Mindful of its origins on Mount Carmel, the Carmelite Order desired to perpetuate the memory of the great prophets' presence and deeds through the liturgical celebration of Sts. Elijah and Elisha. Thus the General Chapter of 1399 decreed the celebration of the feast of St. Elisha. Through his fidelity to the one true God and by s service to God's people, St. Elisha effectively illustrates the meaning of the prophetic office in our day.

Let us pray. O God, protector and redeemer of the human family, whose wonders have been proclaimed through the wonders accomplished by your chosen prophets, you have bestowed the spirit of Elijah on your prophet Elisha: in your kindness grant us too an increase in the gifts of the Holy Spirit so that, living as prophets, we will bear constant witness to your abiding presence and providence. We ask this through Christ our Lord. Amen.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15日:聖女日曼納(貞女) St. Germaine of Pibrac

 聖女日曼納生於公元一五七九年,原籍法國,自幼體弱多病,右手殘廢。聖女幼年喪母,父親因她身有殘疾不喜歡她,後母更視她如眼中釘。日曼 納夜宿馬 槽,吃殘羹冷飯,每天在外看守羊群。

 日曼納對自己的不幸遭遇從不怨,認為吃苦是修德立功的好機會。她熱愛祈禱和望彌撒,只要聽見聖堂的鐘聲,就把牧杖插在田裡,飛奔到聖堂裡 去望彌 撒。附近森林常有豺狼出沒,可是日曼納望彌撒的時候,豺狼一次也沒有來過,她的羊從沒缺失過。日曼納每天從牧場到聖堂去望彌撒,必須涉水越過 一道小溪。有 一天山洪暴發,溪水高漲水勢湍急,沒人敢冒險來往。人們說:今天日曼納不會來望彌撒了。有幾個好事的人在溪旁窺視,日曼納到了小溪旁,溪水竟 向邊分開,就 如當年梅瑟率領埃及人橫渡紅海似的。

 此外,日曼納每天總要把自己菲薄的食物省下一部份給乞丐吃。某年冬天,天氣嚴寒,日曼納把自己的麵包藏在圍裙裡,準備帶出去與乞丐們同 吃,恰巧給 後母遇見,後母逼她把圍裙裡的東西倒出來,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倒出的不是麵包,而是夏天的鮮花。

 由於日曼納常顯靈蹟,鄰人們漸漸對她刮目相看。父親和後母也開始對她表示好感,准她睡在家裡,可是日曼納仍願意繼續住在馬槽,日曼納多年 度著克苦 的生活,健康一天比一天惡劣。有一天,人們發現她倒斃在草堆上,享年僅廿二歲。

 日曼納的遺體葬在比巴聖堂裡。四十三年後(公元一六四四年),發掘出土,遺體竟完好無損,沒有任何腐朽。自該時起,遺體移放在聖堂更衣室 中一具特 製的鉛棺裡。十六年後啟棺檢視,骨節自由伸屈,皮肉尚未腐爛。聖女日曼納由教宗庇護九世列入聖品。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19日:聖羅慕德(院長) St. Romuald

 聖人約於第十世紀中葉,在意大利拉溫那出生,潛跡隱修,多年耕田為生,建立了幾座小隱修院。他一面努力修德,一面竭力革除當時隱修士的惡 習。約於 1027年安逝。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0日:聖亞朋(殉道) St. Alban of Mainz

 聖亞朋是一位希臘籍的神父。他和聖烏蘇斯同往米蘭,那時米蘭主教是大名鼎鼎的聖盎博羅削。聖盎博羅削熱烈招待這二位遠方來的客人,他勸二 人往高 盧、日爾曼等地傳揚聖教。二人遵命出發。

 二人到了約達,聖烏蘇斯被人殺死,亞朋繼續前行,到孟斯協助聖歐來烏主教撲滅異端邪說。聖亞朋是在傳教的途中,遭異端份子襲擊,斬首致 命,時約第 五世紀。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1日:聖類思.公撒格(會士)(紀念) St. Aloysius Gonzaga

 聖類思公撒格是青年的主保聖人寄世僅僅二十三寒暑,卻給我們留下了卓絕的芳表,類思是義大利人,生於西元一五六八年,父親是位候爵,他希 望把類思 訓練成一位軍人,日後可以克紹其裘光耀門楣。 類思的母親是一位熱心的教友,母親教他怎樣祈禱、怎樣和天主密談,這對日後類思的神修生活是一個寶貴的啟蒙。 幾年後,他對世俗和人事虛幻有了相當經驗,他自問:「在世上這段暫時的生命,若和永遠比起來,算得了什麼?天主不能自欺,也不欺人,永生不 死,事奉天主豈 不更值得嗎?」那時,有一個新興的修會叫耶穌會,是聖依納爵創立的,雖然初興但名聲遠播,在歐洲及亞洲都有耶穌會的足跡。 有一天類思向父親透露想進修會的意願,父親勃然大怒;類思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感動了父親進入了修會。 入修會後,凡有賤役常欣然接受,身上也常穿著破衣。 西元一五九○年,羅馬城中遭飢荒且流行瘟疫,類思常在醫院服事病人,同伴都稱他是愛德的天使;有一次,類思到醫院的途中,遇見一位病人,他把 病人背到醫 院,當天夜裡類思回到修會便病倒了,他想不久就要飛升天上,心中喜不自勝,幾天後,修士們見他好些就對他說:「天主可能要留下你了?」類思回 答說:「今晚 我就要走了」,當聖類思棄世升天,年僅二十三歲。 現在在羅馬聖母神慰醫院的客廳裡,有一座少年修士背著一位病人的雕像,上面用拉丁文刻著:「一五九一年,本城流行瘟疫,耶穌會會士類思公撒 格,背負病人進 醫院,染上時疫,為愛德致命」。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1日:聖拉匝祿 St. Lazarus

 聖拉匝祿是窮人的代表,路加福音第十六音中,耶穌曾以拉匝祿與富人做比喻:「一個富家人,身穿紫紅袍及細麻衣,天天奢華地宴樂。 另有一個乞丐,名叫拉匝祿,滿身瘡痍,躺臥在他的大門前。 他指望藉富家人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但有狗來舐他的瘡痍。 那乞丐死了,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 那個富家人也死了,被人埋葬了。 他在陰間痛苦中舉目一望,遠遠看見亞巴郎及他懷抱中的拉匝祿,便喊叫說:父親亞巴郎!可憐我罷!請打發拉匝祿用他的指頭尖,蘸點水來涼潤我的 舌頭,因為我 在這火燄中極甚慘苦。 亞巴郎說:孩子,你應記得你著的時候,已享盡了你的福,而拉匝祿同樣也受盡了苦。 現在,他在這的受安慰,而你應受苦了。 除此之外,在我們與你們之間,隔著一個巨大的深淵,致使人即便願意,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也不能,從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能。 那人說:父親!那麼就請你打發拉匝祿到我父家去,因為我有五個兄弟,叫他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 亞巴郎說:他們自有梅瑟及先知,聽從他們好了。 他說:不,父親亞巴郎!倘若有人從者中到了他們那人,他們必會悔改。 亞巴郎給他說:如果他們不聽從梅瑟及先知,縱使有人從死者中復活了,他們也必不信服。 」耶穌說「富人與拉匝祿」的比喻,是要告訴我們,世俗的榮華富貴只是虛幻,而我們一方面想要追求世上的榮華,另一方面又希望天主給我們奇蹟, 但卻不遵守耶 穌給我們的戒命。 耶穌說過:「富人要進天國,比駱駝穿針孔還難。 」由此可知。 聖拉匝祿也是窮人及痳瘋病人的主保。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2日:聖保林(主教) St. Paulinus of Nola

 聖人在第四世紀中葉生於法國波爾多,受高尚教育,曾任執政官,娶妻生子。領洗奉教後,得妻子同意,捨棄一切財物,賙濟窮人;後動身至諾 拉,開始度 隱修生活。後來晉鐸,並任諾拉城主教。他竭力幫助窮人和旅客,甚至以身相助俘虜;所作詩歌也非常出名。四三一年安逝。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2日:聖若望.費舍(主教、殉道) St. John Fisher

 若望.費舍在一四六九年出生於英國劍橋,攻讀神學並晉陞鐸品。後被立為路卻斯特主教,生活清苦,時常訪問教友,不愧為傑出司牧。他又著書 攻斥時 弊。聖人均因反對英王亨利八世重婚,於1535年6月22日被斬首殉道。他在監獄時,獲教宗保祿三世擢陞為樞機。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2日:聖多默.摩爾(殉道) St. Thomas More

律師、大學生的主保(1478-1535)

 聖人一度想成為一個不為人所知的隱士。但是,他那拒絕違背自己良心的舉措,反而更加吸引他人欽崇的目光。

 主後1478年,聖人誕生於倫敦的奇普賽(Cheapside),父親是一位騎士、律師,也是一位法官;而母親則在聖人還是孩童之時便已 過世。

 聖人年輕時,曾作過坎特布里大主教摩敦樞機(Cardinal Morton)與倫敦大法官的書記;其後,於主後1492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法學。這期間,他不僅表現傑出,更還是位檢樸與虔敬的學生。

 在1498年左右,聖人曾考慮過加入方濟會的第一會(First Order of St. Francis)。一般相信,他是在牛津的求學時期成為在俗方濟會成員(Secular Franciscan)的。主後1500-1504年間,他與嘉都先會的隱修士(Carthusian Monks)們在倫敦一起生活,但最後他確認天主並未如此召叫他。不過每日參與彌撒、禁食與穿戴苦衣,仍是他生活的一部份。

 1505年,聖人與Jane Colt結婚,並養育了四個小孩。然而,這位妻子卻早逝,以致留下了四個年幼的小孩。摩爾便再另娶一位寡婦Alice Middleton為妻,好使幼小孩童不致失去母親的照顧。

 1516年,他所出版的《烏托邦》(Utopia)一書,引起了英王亨利八世的注意,並進而延攬他接替政府的重要職務。於是,聖人便從 1518年 開始服務於英王,十一年後,他甚至成了首席大法官。

 主後1532年,當聖人的事業與聲望正值頂峰時,英王亨利八世不顧教會的反對,執意堅持自己的婚姻主張,希望藉離婚來迎娶Anne Boleyn;他甚至還在國會中宣稱自己是英國教會的最高領袖,具有政治與宗教上的至高仲裁權。為此,聖人勇敢地表達自己的立場,除了毅然辭 去大法官一職 外,還對此加以譴責。因為聖人在整個歐洲都享有盛譽,且備受尊崇,因此英王只好讓他悄悄地離去。

 此後,摩爾用全部的心力投身於寫作,致力於維護教會的權益。1534年,摩爾與他的摯友聖費雪(St. John Fisher—1459-1535),同時因拒絕效忠自稱是英國教會領袖的亨利八世,而遭囚禁在倫敦塔上。十五個月後,費雪先遭處決,而摩爾 則被控以叛國 的罪名。在法庭上,摩爾向法官當庭表達自己無法違背良心,並希望在場的判官們,最後都能在永恆的救恩中,與他一起歡喜地在天國相遇。就在刑架 升起之時,他 告訴群眾說:「我是國王的忠僕,但首先是天主的忠僕(the King’s good servant-but God’s first.)」。隨後,聖人便慘遭斬首殉道了,時間是主後1535年的7月6日。為堅信世俗的統治者絕無凌駕基督教會的仲裁權,聖人光榮地 為此信念付出 了生命的代價。

 聖人是律師、大學生的主保;主後1935年榮登聖品。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3日:聖袁在德(司 鐸、殉道)

 聖袁在德,聖名若瑟,四川彭縣人,生於一七六六年,約在二十七歲晉鐸。四川教難時,被絞殉道,時在一八一七年六月二十三日。教宗良十三世 於一九 ○○年宣布他為真福。二○○○年十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宣布他為聖人。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4日:聖若翰洗者誕辰 (節日) Birth of St. John the Baptist

 路加福音敘述,若翰的父親是司祭匝加利亞,母親是依撒伯爾,他們兩人老年時,天主賞賜給他們的兒子(「若翰」希伯來文即是「天主的恩 賜」),由天 使報知他們將懷孕的消息,並告知若翰負有特殊的使命,將成為默西亞的前驅(路一13-17)。

 若翰長大後,心神堅強,居住在猶太曠野中(路一80),直到天主召叫,於是他開始在約旦河一帶宣講悔改的洗禮:「你們悔改吧!因為天國臨 近了。」 若翰呼籲大家承認自己的罪過,接受他的洗。許多猶太人,甚至包括法利塞人和撒杜塞人都到他那裡,接受洗禮。

 耶穌也來到若翰面前,接受他的洗禮,為完成全義。若翰認出耶穌,他明認自己不是默西亞,並為耶穌作證,說明人們不認識的耶穌才是默西亞 (若一19 -28;瑪三11)。若翰也把耶穌介紹給自己的門徒 ─ 安德肋和另外一位不知名的門徒立刻就跟隨了耶穌。

 若翰以性命為正道與真理作證,嚴詞譴責當時猶太的最高權威黑洛德分封侯的婚姻不當,因而被抓,最後被斬首(瑪十四1-12)。

 教會在每年六月二十四日慶祝洗者若翰的誕辰,而在八月二十九日紀念他的蒙難。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6日:聖施禮華(司鐸) St. Josemaría Escrivá

 聖施禮華於一九○二年一月九日生於西班牙北部的巴巴斯托城。在他十五、六歲時,第一次感受到聖召的暗示而決心要做神父。一九一八年他進了 羅格紐修 院研習教會學科,於一九二○年轉去薩拉高沙聖方濟聖保祿修院,自一九二二年起,他被修院指派為修生監督或學長。獲得教會當局許可後,他於一九 二三年進入薩 拉高沙大學攻讀民法,這些課程並未影響到他的神學。他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晉升執事,一九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晉鐸。

 他首先被派往薩拉高沙教區的白底蓋拉村擔任神職,之後回到薩拉高沙市。於一九二七年春天獲得總主教批准,他轉往首都馬德里,不遺餘力地在 各種環境 中展開神職工作,同時也不忘郊區的貧窮和被遺棄的人,及數所醫院裡不治的臨終病患。他亦擔任病患基金會的神師,那所基金會是由聖心使徒修女組 成的福利機 構。同時,他也在一所大學學院兼教職,同時繼續攻讀民法博士學位,那時只有馬德里大學提供此學位。

 一九二八年十月二日,天主使他清楚地「看見」在他心裡朦朧不清多年的暗示,聖施禮華創立了Opus Dei(意思是天主的事業或工作,簡稱為主業會)。他受到天主的激勵,在一九三○年二月十四日明了到主業會的使徒工作也應當擴展至女性,它在 教會中開闢了 一條新的途徑,提倡社會各階層的人藉著聖化日常的工作,不變更個人的現狀,在世界中追求聖德和履行使徒工作。

 自從一九二八年十月二日以後,主業會創辦人懷著關心所有靈魂的偉大使徒熱誠,不遺餘力地履行天主託付給他的使命。一九三四年他被委任為馬 德里聖依 撒伯爾基金會的神師。在西班牙內戰期間,他冒著性命的危險,先在馬德里執行神職,後來遷往北部的布茍斯巿。早在那些年代,聖施禮華已遭遇到長 期苛刻的責 難,但他鎮靜超然地承受一切。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四日,他創立了聖十字架司鐸會──一個與主業會不可分割的組織,使主業會的平信友得以晉升為司鐸,為主業會服務。日後, 歸屬於教 區的神父亦可加入聖十字架司鐸會,分享主業會的精神和靈修,在履行神聖職責當中追求聖德,同時,完全聽命於所屬的教區主教。

 他於一九四六年遷往羅馬,定居在那直到逝世為止。從那他激勵、引導了主業會擴展到世界各地,毫無倦怠地為主業會的男女信友提供教理、靈修 和使徒工 作的健全培訓。當創辦人去世時,主業會已有來自八十個國家的六萬餘名會員。

 施禮華蒙席曾任教會法典詮釋宗座委員會和修院及大學聖部顧問,被教宗封為蒙席及羅馬宗座神學院榮譽院士,也是西班牙邦不勞那省納瓦拉大學 及秘魯比 烏拉大學的監督。

 聖施禮華於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六日逝世。多年來,他不斷為教會和教宗奉獻自己的生命,遺體安放在主業社團的和平之后座堂地下室。歐華路蒙 席(一九 一四│一九九四)是他多年來最親近的合作人,無異議地被選為繼承人。主業會現任監督是蔡浩偉主教,他與聖施禮華及他的第一位繼承人共事數十年 之久。從一九 四三年起,主業會即獲得馬德里教區當局的核准,以及appositio manuum和教廷的批准。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主業會被教宗若望聖保祿二世立為自治社團,此法律結構正是聖施禮華所預見和渴望的。

 主業會創辦人生前即享譽的聖德馨香,在死後更是遠播四海,信友因求他的轉禱而獲得不計其數精神和物質方面的恩惠,其中包括許多醫學上無法 解釋的痊 癒。無數的信件來自五大洲,包括六十九位樞機主教和近一千三百位主教(超過世界主教團的三分之一),他們寫信請求教宗開啟審核施禮華蒙席列為 真福和聖品的 案件。

堂的祭台內(座堂位於主業社團的總部),不斷有為他表率及教誨所吸引而接近天主的信友們陪伴著他,他們懷著祈禱及感恩之心,祈求他的轉禱。

 教宗若望聖保祿二世於二○○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批准一件聖人列品部藉由他轉禱而生的奇蹟諭令,並於二○○二年二月二十六日的御前會議,聆聽 樞機主 教、總主教和主教之後,決定於二○○二年十月六日列真福施禮華為聖人。

 他的著作等身,除了神學法律研究作品《吳爾卡的女修院院長》之外,諸多靈修書籍皆已翻譯成各種不同語言:《道路》、《玫瑰經》、《基督剛 經過》、 《基督之友》、《十字苦路》、《熱愛教會》、《犁痕》、《煉爐》(最後五本皆為遺作),以及一本記者訪問錄《與施禮華蒙席會談》。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Josemaría Escrivá was born in Barbastro, Spain, on January 9, 1902. He had one older sister, Carmen (1899-1957); three younger sisters who died very young; and a younger brother, Santiago (1919-1994). His parents, José and Dolores, brought up their children with a devout Catholic faith.

Josemaría’s father’s textile business failed in 1915, so the family relocated to Logroño, where José found other work. It was in Logroño that Josemaría sensed his vocation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seeing some bare footprints left in the snow by a friar who had walked that way a short time earlier, he felt that God wanted something from him, though he did not know exactly what. He thought that he could more easily discover what it was if he became a priest, so he began to prepare for the priesthood, first in Logroño and later in Saragossa. Following his father’s advice, he also studied for a law degree at the University of Saragossa. His father died in 1924 and Josemaría was left as head of the family. Ordained on March 28, 1925, he began his ministry in a rural parish, and afterwards in Saragossa.

In 1927, with the permission of his bishop, Fr. Josemaría moved to Madrid to work on his doctorate in law. There, on October 2, 1928, God showed him clearly the mission he had been hinting to him for several years; and he founded Opus Dei. From that day on he worked with all his energies to develop the foundation that God asked of him, while he continued to fulfill the various priestly responsibilities he had at that time. These brought him into daily contact with sickness and poverty in the hospitals and the poor districts of Madrid.

When the civil war broke out in 1936, Josemaría was in Madrid. The religious persecution forced him to take refuge in a variety of places. He exercised his priestly ministry in a clandestine fashion until he was finally able to leave Madrid. After escaping across the Pyrenees to southern France, he took up residence in Burgos.

At the end of the war in 1939 he returned to Madrid. In the years that followed he gave many retreats to lay people, priests, and members of religious orders. In the same year, 1939, he completed his doctorate in law.

In 1946 he took up residence in Rome. There he obtained a doctorate in theology from the Lateran University and was named consultor to two Vatican Congregations, as well as honorary member of the Pontifical Academy of Theology, and prelate of honor to His Holiness. He followed closely the preparations for 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 and its various sessions (1962-1965), keeping in touch with many of the council fathers. From Rome he frequently went to different countries in Europe, including Britain and Ireland, to spur on the apostolic work of Opus Dei. It was with the same objective that, between 1970 and 1975, he made long trips to Mexico, Spain, Portugal, South America, and Guatemala, holding catechetical gatherings which large numbers of men and women attended.

He died in Rome on June 26, 1975. Thousands of people, including many bishops (a third of all the bishops in the world), requested that the Holy See open his cause of beatification and canonization.

On May 17, 1992, Pope John Paul II beatified Josemaría Escrivá. He proclaimed him a saint ten years later, on October 6, 2002, in St. Peter’s Square, in Rome, before a great multitude. In his homily on that occasion, the Pope said: “Following in his footsteps, spread in society the awareness that we are called to holiness, without distinction of race, class, culture or age.”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7日:聖濟利祿(主教、聖師) St. Cyril of Alexandria

(376-444)

 從來沒有一位聖人是頭頂著光環出生的;就如同聖啟祿一樣,他雖是當代教會的偉大導師,但當他初任埃及亞歷山大的總主教一職時,就常是衝 動、易怒且 有些激進的。不過,在神學與教會歷史上,聖啟祿最重要的貢獻還是在於領導正統教義戰勝奈斯多略(heresy of Nestorius)的邪說。

 聖人誕生於埃及的亞歷山大城,他是該城宗主教Theophilus的姪子。年幼時,啟祿在自己的家鄉接受文學與神學的培育,稍後在他伯父 的手中領 受司鐸職。主後403年,他伴隨Theophilus前往君士坦丁堡,並一同出席了歐克公議會(Synod of the Oak),該議會是為罷拙聖金口若望(St. John of Chrysostom)而召開的,因為他們相信眾人對金口若望的指控。主後412年,Theophilus過世後,啟祿便繼承了其叔父亞歷山 大宗主教的職 務,不過這是在二派人馬(啟祿與其競爭對手Timotheus)激烈競爭後才底定的結果。稍後,啟祿開始了一連串駁斥異端Novatians 的攻擊行動, 並強制沒收與關閉他們的聖堂;另外,為了報復猶太人攻擊基督徒的事件,他還將猶太人與當地的官長Orestes逐出亞歷山大城,只因該官長的 某些行徑聖人 無法認同。

 主後430年,聖人開始捲入與奈斯多略派的神學爭論之中。這場神學爭論,主要是圍繞在基督所具有的二個性體(two natures in Christ)這議題上;起因是奈斯多略派拒絕給予瑪利亞「天主孕育者(Theotokos,God-bearer)」的頭銜;他們寧可接受 聖母是「基督 孕育者(Christ-bearer)」的說法。該異端認為:在基督內有二個截然不同的性體(天主性與人性),而聖母僅是基督人性(man Christ)的母親,而非天主性的母親;基督的人性,為奈斯多略派而言,僅是天主的宮殿而已。這種主張,意謂著基督的人性僅是偽裝而非實 體。所以,該異 端在君士坦丁堡宣稱:因為基督是神聖的存有者,與人不屬同一平面,因此瑪利亞不是天主之母,故不該將「Theotokos」(天主的孕育者 -God- bearer)這頭銜加諸於瑪利亞身上。

 為此,聖人籲請教宗Celestine I 於羅馬召開公議會,對奈斯多略的學說予以譴責。當然,聖人已先行在自己的宗主教區如此行了。於是主後431年時,聖人在教宗 Celestine I 的授權下,在厄弗所召開並主持第三屆大公會議。該會議聚集了二百多位的主教,他們在安提約的總主教若望與其42位隨從抵達之前(這批人相信奈 斯多略是無罪 的),同聲發表了對奈斯多略派的學說與其跟隨者的譴責。然而,當這批從安提約教會來的代表抵達厄弗所後,發現大公會議不顧他們的意見逕行發表 譴責時,甚表 不滿。他們遂也自己召開議會,向羅馬皇帝指控啟祿的行徑。因這風波不斷地擴大,皇帝Theodosius II只好同時拘捕啟祿與奈斯多略。但稍後,皇帝在教宗使節抵達後,便釋放了啟祿,因為教宗向皇帝申明:大公會議中,對奈斯多略的所有譴責與決 議皆為合法, 且啟祿所遭到的指控全是子虛烏有。當聖人再次光榮地回到亞歷山大城時,眾人皆以「聖亞達納削第二」(聖亞達納削是對抗亞略異端的領導)的榮銜 來迎接他。二 年後,若望總主教代表安提約教會所有溫和派的主教們,與啟祿達成一項共同譴責奈斯多略的協議,以致最後奈斯多略遭到放逐。

 聖人以剩餘的生命寫了許多關於「天主聖三」、「天主降生成人」等教義的著作,目的是為澄清並抑制奈斯多略主義與白拉奇主義 (Pelagianism)在基督徒團體中擴散。聖人是亞歷山大傳統中最為傑出的神學家;他最主要的特色便是:精確的思維、具體的論述與過人 的推論能力。 他的著作包括:若望、路加福音與梅瑟五經的詮釋、數篇關於教義等神學方面的論述、反對背教者猶利安 (Julian the Apostate)的答辯書、幾篇書信和道理等。晚年,聖人除了意識到應稍稍減緩對親奈斯多略派者的壓制行動外,他在自己同陣營的夥伴中也倍 感壓力,因為 激進派覺得聖人已偏離太遠,不僅在語言的使用上太過溫和,也在正統的教義上做了太多的讓步。直到他死前,聖人的溫和策略都還能壓制住激進派的 同僚。臨終 時,即便是在同僚的壓力下,聖人還是拒絕以激烈的方式譴責奈斯多略派的教師。

 主後1882年,教宗良十三(Pope Leo XIII)宣佈聖人為教會的聖師;普世教會則在6月27日紀念這位聖人。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7日:永援聖母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畫 像

 永援聖母瞻禮為每年的六月廿七日。

 「永援聖母」聖像繪於十三世紀中東地區,畫家不詳。

 聖像中的小孩頭帶皇冠,身穿貴族服飾,祂頭上的光環以及身旁寫著的希臘文,顯示祂是耶穌基督。小耶穌一方面依附著祂的母親,另一方面卻瞧 著一些令 祂恐懼因而急忙跑到母親懷中的東西,祂的其中一隻涼鞋更因為跑的太快而差點脫下了。

 在聖像中,聖母同樣穿上貴族服裝及頭帶皇冠。在她的左上方寫著的希臘文的意思是「天主之母」。她以關懷的眼神默默凝望著我們,好像是對我 們說,我 們也可以像耶穌一樣,奔向她處求援。聖像中聖母的手並沒有緊緊的握著基督的雙手,相反,她打開她的手,邀請我們也與基督一起把我們的手放進她 手中。

 在聖像中另外還有兩位天使:聖彌額爾總領天使(左邊)和聖加俾額爾總領天使(右邊)。聖彌額爾總領天使手執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士兵用盛滿醋 的甕,一 枝綁著海綿的蘆葦,以及刺透耶穌肋旁的長槍。另外,聖加俾額爾總領天使則拿著十字架和四根鐵釘。耶穌就是見到這些刑具被嚇怕而跑到聖母懷中 的。

 聖像背景顏色是金色,表示這個信息是永恆的,此外,金色亦是代表天堂。

 這聖像的信息就是說,聖母既是在苦難中基督的安慰,她同樣亦是我們在困苦時候的安慰。這慈母給與她聖子愛和保護,我們也能像基督一樣,在 困難憂苦 的時候向她祈求,從而得到她的保護和安慰。

敬禮永援聖母──九日聖時

 永援聖母,請妳憶及當妳站在妳聖子的十字架下時,妳的靈魂所受的悲劇。請妳想起那一切而憐憫我。母親啊!我正在受苦,深深的受著苦。我痛 苦的原因 就是………,也因此苦痛更深,更烈。我感到被擯棄,頹喪,受人輕慢,凌辱。呀!我的慈母,請垂憐我。主耶穌在山園中向聖父所講的話,我此刻向 妳重覆:『如 果可能的話,讓這苦杯離開我。』我的苦杯不是滿溢了嗎?聖母,我獲救的時刻是否還未到呢?請妳催促我獲釋的時辰快來。目下:請妳為我求得聖 寵,能忍耐地, 有益地背負我的十字架,在一切事情上翕合天主聖意。亞孟。

 聖母瑪利亞,幫助那些有急需者,也幫助我;堅強軟弱者,也堅強我;安慰憂苦者,也安慰我;請為眾人祈禱,也毋忘我;為一切祝聖於天主的女 性轉求, 也為我轉求罷。願一切投奔妳大能的翼蔭下的人都得享妳的助佑。

【向永援之母救助誦】

 吁!永助者之母,望爾垂顧爾足下哀漣之罪人奔赴爾台前倚靠爾。吁!仁慈之母憐憫我,嘗聞稱爾為罪人之託賴仰望也,爾因極愛耶穌基利斯督, 望爾扶助 我。凡陷溺者恃怙爾者及獻已永為爾僕役者,偕請伸爾手,救援於困厄,我今稱揚感謝全能者天主,因其仁慈俾我託賴爾,能得永遠救援之實據,我向 日不幸陷於罪 惡,實因未趨赴爾台前,我知託付爾者,必克自制倘我託付於爾,爾必護助我,但吾恐遇危險之時,怠忽趨赴爾台前,則吾靈將喪亡矣。我今求爾寵佑 盡我神魂之熱 情懇求獲此寵佑,凡獄魔攻擊之際,我即奔赴爾台前。吁!瑪利亞護助我,吁!永助者之母勿俾我失落我之天主。亞孟。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Novena to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1. Behold, O Mother of Perpetual Help, at thy feet a wretched sinner, who has recourse to thee and trusts in thee. O Mother of mercy, have pity on me; I hear all men call thee the refuge and hope of sinners: be therefore my refuge and my hope. Help me for the love of Jesus Christ: hold out thy hand to a fallen wretch, who commends himself to thee and dedicates himself to be thy servant forever. I praise and thank God, who of His great mercy hath given me this confidence in thee, a sure pledge of my eternal salvation. Alas, it is only too true that in the past I have fallen miserably, because I did not come to thee. I know that with thy help I shall conquer; I know that thou wilt help me, if I commend myself to thee; but I am fearful lest in the occasions of sin I shall forget to call upon thee and so I shall be lost. This grace, then, do I ask of thee; for this I implore thee, as much as I can and know how to do; namely, that in the assaults of hell I may ever run to thy protection and may say to thee: Mary, help me; Mother of Perpetual Help, permit me not to lose my God.

Hail Mary, three times.

2. O Mother of Perpetual Help, grant me ever to be able to call upon thy powerful name, since thy name is the help of the living and the salvation of the dying. Ah, Mary most pure, Mary most sweet, grant that thy name from this day forth may be to me the very breath of life. Dear Lady, delay not to come to my assistance whenever I call upon thee; for in all the temptations that assail me, in all the necessities that befall me, I will never leave off calling upon thee, ever repeating: Mary, Mary. What comfort, what sweetness, what confidence, what tenderness fills my soul at the sound of thy name, at the very thought of thee! I give thanks to our Lord, who for my sake hath given thee a name so sweet, so lovable, so mighty. But I am not content merely to speak thy name; I would utter it for very love of thee; it is my desire that love should ever remind me to name thee, Mother of Perpetual Help.

Hail Mary, three times.

3. O Mother of Perpetual Help, thou art the dispenser of every grace that God grants us in our misery; it is for this cause that He hath made thee so powerful, so rich, so kind, that thou mightest assist us in our miseries. Thou art the advocate of the most wretched and abandoned sinners, if they but come unto thee; come once more to my assistance, for I commend myself to thee. In thy hands I place my eternal salvation; to thee I entrust my soul. Enroll me among thy most faithful servants; take me under thy protection and it is enough for me: yes, for if thou protect me, I shall fear nothing; not my sins, for thou wilt obtain for me their pardon and remission; not the evil spirits, for thou art mightier than all the powers of hell; not even Jesus, my Judge, for He is appeased by a single prayer from thee. I fear only that through my own negligence I may forget to recommend myself to thee and so I shall be lost. My dear Lady, obtain for me the forgiveness of my sins, love for Jesus, final perseverance and the grace to have recourse to thee at all times, O Mother of Perpetual Help.

Hail Mary, three times.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8日:聖依勒內(主教、殉道)(紀念) St. Irenaeus

 聖人約於一三○年出生,於斯米納城受教育,是聖玻理加主教的門徒。一七七年在高盧(今法國)里昂晉鐸;不久被祝聖為里昂主教。 他著書立說保衛公教信理,駁斥不可知論。聖人又成功地調解羅馬教會,與中亞細亞教會在逾越節日子上的爭執,保持了普世教會的團結。 聖人約於二○二年殉道。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29日:聖伯多祿及聖保 祿宗徒 Sts. Peter and Paul

 聖伯多祿是天主所預簡的第一位宗徒也是第一位教宗;伯多祿原名西滿是位漁夫,福音中記載當時耶穌在加里肋亞沿海行走時,看見了西滿和他的 兄弟安德 肋在海裡撒網捕魚,就對他們說:「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於是他們捨下了網從此跟隨了耶穌。耶穌為西滿取名「刻法」(伯多 祿),那是阿拉 美語意思是磐石:「你是磐石,在這磐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地獄的力量不能戰勝它。」耶穌的意思是要藉「刻法」,使救世工程延續不斷,以至世 末,祂曾對伯 多祿說:「我把天國的鑰匙交給你,凡你在地上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必要釋放」雖然耶穌知道伯多祿將會否認 祂,但仍把傳教 使命託付給他;耶穌曾三次問他說:「西滿!你愛我嗎?」伯多祿回答說:「主,你知道我愛祢」但耶穌在受難前夕曾警告伯多祿,告訢他在雞啼以前 他要三次背 主,伯多祿仍強項爭辯:「即使眾人都背棄你,我也絕不背棄祢。」可是他終究失足了,當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有人三次問他是不是和耶穌一起 的,他否認了, 這時雞叫了,伯多祿想起耶穌對他說的話。對於這個罪過,伯多祿一生紀念不忘,每早雞啼時,便立刻起身痛悔己罪,以致留下兩道淚溝!公元六十六 年,羅馬皇尼 祿迫害教會,伯多祿宗徒來到了羅馬,在帝國的心臟地建立了教會之後,根據公元三世紀初另一個傳說,伯多祿是頭腳倒置釘死在十字架上的。伯多祿 宗徒的第一座 聖堂,是依照第一位奉教皇帝康士坦丁的旨意而興建的,一五○六年教宗儒略第二命令把老堂拆除,另行興建一座大堂,即日後由米開蘭基羅和貝爾尼 尼兩人規劃監 督的,現在的伯多祿大殿。公元一九四○年七月發掘到康士坦丁的老堂地基;在這個地基下發現了一大批教徒的墳墓,隨後又發現了一個羅馬格式的墓 穴,兩次的發 掘,一次是一九三九至一九四九年,另一次是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八年,揭示了一些驚人的史料:經過複雜的鑑定之後,也作出了肯定的論證。加里肋 亞的一名窮 苦漁夫、基督的首位宗徒聖伯多祿確實在教會的基石梵蒂岡上建立起教會,也應驗了耶穌基督的話:你將成為磐石,牧養我子民,將我的話傳到世界地 極。

 聖保祿是天主教有名的大聖人之一,天主選擇了保祿為「外邦人的宗徒」,他本是激烈的仇教者,因耶穌親自顯現於他而變成大宗徒。保祿原名掃 祿,父親 是法利塞人且享有羅馬公民權,年輕時曾痛恨基督徒而迫害教友,捕捉殺戮,但他不為滿足,耶穌被釘十字架死後不久,有一天得到大司祭的許可,率 武裝步隊向大 馬士革,預備逮捕基督信徒,陡中忽然一道光從天射下把他打倒在地,他聽到一個聲音說:「掃祿,掃祿!你為什麼為難我?」掃祿說:「主,祢是 誰?」主說: 「我就是你所為難的耶穌。」掃祿戰慄驚訝說:「主,祢要我做什麼?」主說:「你起來,到城裡去,那會有人告訴你應做的事。」他的同伴們只聽到 聲音卻看不見 人,掃祿從地上起來睜開眼,什麼也看不見,原來他已成了瞎子,同伴們扶他進城,幾天後,耶穌的一名弟子亞納尼亞來找保祿對他說:「保祿兄弟, 在路上顯現與 你的主耶穌派我來,使你的雙目復明也叫你充滿聖神。」立刻有像鱗似的東西從他眼裡掉下來,他立刻看 見了,之後他領了洗也開始了對外邦人的傳教生活。當時猶太人恨他入骨要謀殺他,後來掃祿改名保祿,又前往各地傳教,在凱撒時期被拘禁很久,尼 祿王時可能與 聖伯多祿一同致命。尼祿王時期是天主教的教難,尼祿王以為殺了天主教兩大柱石--聖伯多祿與聖保祿,就可消滅教會,事實正相反,因著兩位宗徒 的血證,教會 更加發達,至今我們仍可從保祿的著作中尋求到信仰的力量:「為我,基督就是生命,死亡就是利益」「我活著,已不是我活著,而是基督在我內活 著」這就是聖保 祿宗徒的偉大祕密。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

6月30日:羅馬教會初期殉道烈士 First Martyrs of the Church of Rome

 公元六四年,羅馬發生大火,暴君尼祿誣告和歸罪於基督徒,遂掀起了第一次教難;當時有許多信友慘遭殺害。關於此事,外教史家塔其多的著 作,與羅馬 主教格來孟致格林多人的書信中,可資證明。

返回六月聖人目錄

返回聖人日曆目錄

返回聖德、聖人經文目錄